第十七章 瓮中之鳖 妙夺石堡城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宛秀城对吐蕃意义极大,可对于大唐却没有什么战略价值。</p><p>裴旻这损坏起来毫不心疼,几乎整个城堡都陷入了火海之中。</p><p>尚赞婆见情况不对,当机立断:“后队便前队,从原路突出重围。”</p><p>裴旻见尚赞婆短期内重整建制,组织反击,心底不由暗赞,尚赞婆为帅或许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做一员大将却是合格的。</p><p>骑兵大多都给调去追击吐蕃退兵,裴旻此刻手上拥有的全是步卒。</p><p>与骑兵硬碰并非他的风格!</p><p>“放箭……”</p><p>待吐蕃骑兵逼近一箭之地的时候,大手一挥,咻咻的破空声响起,强劲的弩箭追魂夺命。</p><p>弩箭之后接着的是无数下落的火箭。</p><p>火箭如雨滴般落下,周边屋舍瞬间为火焰包围。</p><p>这些火焰短时间内烧不着兵卒,对于兵士造成不了多大影响。可吐蕃骑兵除了人,还有战马,怕火是牲口的天性。尽管经过训练的军马,对着火焰有着一定的抵抗力,但只要超过它们能够承受的极限一样会发狂不受控制,相互拥挤乱窜,自我践踏。</p><p>“上!”</p><p>见骑兵的冲击力完全抵消,裴旻一马当先的杀了上去。</p><p>裴旻身上的明光铠在火光中闪闪生辉,格外显眼,他一临战阵,立刻有两名骑手存着侥幸的心里,向他冲杀过来。</p><p>裴旻见面前正好有一匹倒地意图挣扎起身的战马,一步前迈足尖一点,身子拔地而起,借力高跃六尺,长剑舞动之际,两名前来狙击他的战士前胸、脖颈,当即毙命落马。</p><p>一脚踩在马背上,再度用力,冲向了最近的一人,施展出了斩虎剑法中的转身劈剑削虎首,身子凌空转着半圈,秦皇剑划过一道长虹,直接将对方的脑袋斩下,颈血狂喷一尺多高。</p><p>双脚落地之际,接了一招纵身撩剑斩虎腹,秦皇剑自下而上斜刺挥砍!</p><p>无坚不摧的秦皇剑,在刚猛霸道的斩虎剑法的加持下,将另外一名吐蕃骑兵连人带马,从马前胸斜上至骑士的下半身斩成了两段。</p><p>从凌空跃起至落地,连斩四人,一气呵成,而且帅气非常。</p><p>在战场上凶悍简便的杀敌招数常见,但如裴旻这样潇洒帅气却又简单有效的攻击,实在不多见。</p><p>周边的唐军兵卒,大饱眼福,忍不住欢呼起来,士气倍增,嗷嗷叫的涌向了吐蕃兵。</p><p>骑兵之所以强,主要是因为机动性跟冲击力,在这人挤人的小巷里,骑兵运转不开,更别提什么冲击力,甚至还比不上步卒灵活,给唐军杀的节节败退。</p><p>尚赞婆心知此路有裴旻坐镇,势必难以突围,只能选择向别处突破。</p><p>裴旻也不追击,继续回守他的北门。</p><p>为了全歼尚赞婆,裴旻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负责宛秀城北门,封常清镇守南门,江岳、李嗣业分别是东西两门,为得就是将突入城中的吐蕃兵困死在了城内,务求全歼。只要他们四将恪守岗位,不露破绽,尚赞婆这支骑兵就是瓮中之鳖,有死无生。</p><p>尚赞婆很不好运,避开了裴旻的北门,选择了江岳镇守的东门。</p><p>江岳最擅长器械的运用,直接以强弩弓箭以及拒马的配合,将整条长街封锁起来,来一个死一个,连接近城门的机会都没有。</p><p>他应该庆幸,江岳手上没有炮石车,不然远近一起袭击,保证让他醉仙欲死。</p><p>尚赞婆只能再次冲向南门!</p><p>南门的封常清,再一次让尚赞婆见识到什么是指挥的艺术。</p><p>封常清是个跛子,身子又瘦小,注定了他不能上阵杀敌。所以他将心思都放在了指挥上,论及指挥水平,裴旻都未必比及的了。</p><p>他以弓弩上屋,长枪手堵路,刀盾兵游击的配合打法,将吐蕃骑兵死死压制着。</p><p>为了弥补封常清不能上阵的缺陷,裴旻还将肯德里克调给了他由他负责指挥。</p><p>肯德里克也展现出了他身经百战的实力,一刀一盾,攻守相宜,领着刀盾兵给吐蕃骑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p><p>当然真正教尚赞婆做人的还是西门!</p><p>陌刀军首次投入战斗,如墙一般的陌刀阵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克制骑兵的存在,手起刀落间,人马皆为之毙命。</p><p>短短的一个时辰,尚赞婆东南西北四人都走了一圈,然而他麾下的兵卒已经从八千锐减到了三千,他们便如瓮中的乌龟,完全没有了突围的可能……</p><p>便在尚赞婆困死宛秀城的时候,论弓仁已经领着六千兵马来到了蒙赤岭的山脚。</p><p>他们大大方方的点着火把,毫不掩盖自己的身份一步一步的向山上的石堡城攀登。</p><p>论弓的封常清,再一次让尚赞婆见识到什么是指挥的艺术。</p><p>封常清是个跛子,身子又瘦小,注定了他不能上阵杀敌。所以他将心思都放在了指挥上,论及指挥水平,裴旻都未必比及的了。</p><p>他以弓弩上屋,长枪手堵路,刀盾兵游击的配合打法,将吐蕃骑兵死死压制着。</p><p>为了弥补封常清不能上阵的缺陷,裴旻还将肯德里克调给了他由他负责指挥。</p><p>肯德里克也展现出了他身经百战的实力,一刀一盾,攻守相宜,领着刀盾兵给吐蕃骑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p><p>当然真正教尚赞婆做人的还是西门!</p><p>陌刀军首次投入战斗,如墙一般的陌刀阵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克制骑兵的存在,手起刀落间,人马皆为之毙命。</p><p>短短的一个时辰,尚赞婆东南西北四人都走了一圈,然而他麾下的兵卒已经从八千锐减到了三千,他们便如瓮中的乌龟,完全没有了突围的可能……</p><p>便在尚赞婆困死宛秀城的时候,论弓仁已经领着六千兵马来到了蒙赤岭的山脚。</p><p>他们大大方方的点着火把,毫不掩盖自己的身份一步一步的向山上的石堡城攀登。</p><p>论弓仁回望部队就如一条长长的火蛇,对着石堡城进击着。</p><p>行至半山腰的时候,论弓仁突然放声高歌:</p><p>“伟大的父亲神猴,慈爱的母亲岩魔女……造就了雄鹰一样民族……”</p><p>“尊敬的聂赤赞普……您是明灯……吐蕃因您而崛起……”</p><p>“贤明的松赞干布……替天行道……泽被大地……”</p><p>论弓仁唱的是吐蕃的军歌,依照吐蕃的传说,吐蕃人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而诞生的子民,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创建了吐蕃,松赞干布让吐蕃崛起!</p><p>这一首军歌包含了吐蕃的历史,壮大的历程。</p><p>但凡大胜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吐蕃上下比高唱此军歌庆贺。</p><p>论弓仁与他身后的兵士都是吐蕃人,对于这吐蕃上下人人接会的哼唱的军歌自然是耳熟能详,赞颂的极为标准。</p><p>此时此刻石堡城里剩余的兵士听到了远处的歌声,渐渐的聚集上了城头。</p><p>军歌以鼓动人心,鼓舞士气为主。</p><p>吐蕃的军歌也是如此,朗朗上口,慷慨激昂。</p><p>有的兵士已经忍不住低声清和起来。</p><p>尚赞婆离去之前,将石堡城的防守重任交给了千夫长巴思。</p><p>巴思是尚赞婆的仔细心腹,对于尚赞婆面对的情况局面非常了解。</p><p>尚赞婆让悉末朗逼得陷入了绝地,甚至影响了他未来的前途,不得不冒险一战。</p><p>此战若成,则大势底定,失去粮草物资的唐军必败无疑。若败,吐蕃在河西九曲一地的大势将去,无力回天。</p><p>在这至关重要的时候,巴思只恨不得能跟尚赞婆一起,与之共同抵定大局。只是石堡城过于重要,容不得失,他只能在山中候着,焦急的等着消息。</p><p>此刻听得熟悉的旋律,激昂的歌声,忍不住欢呼起来:“成功了,万夫长成功了!我们赢了,终于赢了!”</p><p>他只道是奇袭成功,他所敬服的上司已经如计划中的那样收复了宛秀城,夺取了大唐的粮草,抵定了胜局。</p><p>一时间巴思只觉得热泪盈眶,他们连战连败,已经很久没有获胜了,这凯旋预示着胜利的军歌,似乎只存在记忆最深处。</p><p>听到远处传来的胜利凯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