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恩威并施 治理洮州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彭家有今日的地位,靠的是声望。</p><p>声望这东西无形无质,但是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妙不可言的作用。</p><p>一个家族能够盛行繁衍下来,声望必不可少。有了声望,才有家族向心力。这只要人心所向,即便族中没有镇得住的官宦大员,一样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p><p>彭家人遍布陇右的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地方豪绅跟商贾。他们借着彭家的声望,取得了在各方面取得便利,从而壮大自己。自己强大的了再来反哺家族,双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p><p>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组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令得外人对于他们彭家敬畏,而彭家也对于自己身在彭家而自豪。</p><p>不只是彭家,就连高高在上的五姓世家都是如此。</p><p>为什么五姓世家在早年能够如此牛气?</p><p>便是因为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是士林中人人敬仰的存在。</p><p>没有了声望的世家,就如刘禹锡乌衣巷里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王家谢家,昔日是何等荣光,一但名望不再,与寻常人没有什么两样。</p><p>如今彭家讨说法的局面,硬生生给裴旻逼成了彭家的声讨大会,一宗宗家族里不为人知的丑事,逐一揭露了出来。</p><p>以后在陇右有人提起彭家,想到的不是遍布陇右的家族,而是一桩桩笑柄,有的只是臭名。</p><p>一个只有臭名的家族,焉有立足之地?</p><p>事实也是如此,今日事情传扬开来。诸多彭家人纷纷脱离彭家,不愿受到牵累。那些原本与彭家交好的也纷纷断绝了往来。导致彭家子孙,想要娶亲都困难重重。陇右最大姓氏家族江河直下,奔向了没落。</p><p>彭老太公看着不远处的裴旻,眼中有着惊惧恨意,想着彭家的前景,悲痛得竟然气绝了。</p><p>府衙暗处的顾新,看着指挥若定的裴旻,眼中只有敬服之意:今日之事,他处理的问心无愧,彭老太公强行逼迫干涉,却让他无计可施。他不好出面,怕激化事态,只能在一旁苦思应对之法。</p><p>作为“局外人”,顾新比谁都看的清楚明白,从一开始彭家就陷入裴旻的布局中了。</p><p>裴旻对于彭家的事情真的一无所知?</p><p>他当然知道,只是事态就如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分辨不出真理何在。</p><p>裴旻故意装作不知事情缘由,另辟蹊径,从彭家人妨碍政令入手,强行打破了僵局。</p><p>顾新思量着那一步步的谋划算计,以另外一种方式,逼出了实情,手段的凌厉高明,实在了不得。</p><p>想着洮州的困局,在看裴旻的手段,顾新心中燃起希望:也许他这能护住洮州这一亩三分地。</p><p>“我们都是受了彭老的蛊惑,裴刺史宅心仁厚,饶过我们这次吧。”</p><p>“都是老家伙的错……”</p><p>“是彭老蛊惑……”</p><p>一个个彭家人见大势已去,强行甩锅,意图置身事外。</p><p>裴旻看着一个个意图脱罪人的嘴脸,比起彭老太公为了家族颠倒黑白的无耻,他们这些风吹两面倒的人,更加令人不齿。</p><p>裴旻毫不容情的道:“无知不是犯罪的理由,更不是借口。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并收入监牢听候发落。参与囤积粮食,意图发国难财的参与者,皆押入死牢,家人不得探望。”</p><p>众人见裴旻杖打彭家人由不自足,还要将所有人关进大牢,甚至死牢,令法严峻,心下无不凛然。</p><p>裴旻见周边已经聚集着诸多前来求食的百姓,高声道:“顾长史何在?”</p><p>顾新见裴旻叫他,匆匆忙忙的由暗处跑来,道:“卑职在!”</p><p>裴旻道:“你立刻拟定公文,从明日起,取消发放吃食……”他这话音一落,顾新脸色莫名一变。</p><p>周边百姓大多都空着肚子,等着洮州府衙发放食物,解决温饱。听到这话,愤怒的叫囔起来。</p>t;<p>一个个彭家人见大势已去,强行甩锅,意图置身事外。</p><p>裴旻看着一个个意图脱罪人的嘴脸,比起彭老太公为了家族颠倒黑白的无耻,他们这些风吹两面倒的人,更加令人不齿。</p><p>裴旻毫不容情的道:“无知不是犯罪的理由,更不是借口。所有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并收入监牢听候发落。参与囤积粮食,意图发国难财的参与者,皆押入死牢,家人不得探望。”</p><p>众人见裴旻杖打彭家人由不自足,还要将所有人关进大牢,甚至死牢,令法严峻,心下无不凛然。</p><p>裴旻见周边已经聚集着诸多前来求食的百姓,高声道:“顾长史何在?”</p><p>顾新见裴旻叫他,匆匆忙忙的由暗处跑来,道:“卑职在!”</p><p>裴旻道:“你立刻拟定公文,从明日起,取消发放吃食……”他这话音一落,顾新脸色莫名一变。</p><p>周边百姓大多都空着肚子,等着洮州府衙发放食物,解决温饱。听到这话,愤怒的叫囔起来。</p><p>裴旻对于周边百姓的抗议无动于衷,继续高声道:“与洮州寻二十处要道,依照家中户籍人口,发放十日面粮,人人有份,每隔十日,领取一次。”</p><p>瞬间!</p><p>愤怒的叫囔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的欢呼雀跃。</p><p>激动的百姓纷纷跪下膜拜:</p><p>“谢裴刺史!”</p><p>“裴刺史万岁!”</p><p>“裴刺史好官好人呐!”</p><p>各种激动的呼喊声,连片传来。</p><p>裴旻瞬间庆幸自己身在唐朝,不然就凭这“万岁”,足以让他政治前途堪忧了。“万岁”是在宋朝才成为皇帝的代名词的,再此之前,高呼万岁,以表感激,并非僭越。</p><p>裴旻挥手示意道:“这并非是旻的功劳,是陛下体恤,你们要谢,谢陛下才是!”</p><p>“陛下万岁”的声音也随即而来。</p><p>杜宾客看着裴旻来到这洮州不过短短的个把时辰,已经收到了洮州民心,目瞪口呆之余,心中自是万分不解。他自问做得并不比裴旻差,自继任洮州刺史以来,州内并未有饿死的百姓。</p><p>哪怕是因为粮食短缺,也勉力维持州内稳定,自己呕心沥血竟然比不上裴旻这短短的几句话?</p><p>他却不知一样的结果,处理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p><p>杜宾客确实做的不错,天天安排府衙为百姓做饭,解决百姓温饱。但是百姓领情之余,却解决不了他们心中的不安。他们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会没饭吃,什么时候,朝廷会断了他们的粮食。</p><p>而裴旻这直接发放十天米粮,让他们自己处理等于是给他们一个定心丸,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见家中存有余粮,而不是每天等着朝廷的施舍。</p><p>这微末的细节,看似相差不多,实际上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p><p>顾新看着裴旻短时间内恩威并施,心底敬重越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