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年计划(上)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算私人粮店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老百姓对这些吸血鬼恨之入骨,根本不愿意将粮食卖给他们。这些粮商在土改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只要家中土地不多,就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本来打算在粮食丰收季节压价收购一批粮食,待到来年青黄不接之时高价出售的粮商,却发现他们根本就收不到粮食。老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把粮食卖给他们,哪怕他们后来表示愿意出比朝廷粮库更高的价钱。

  这些粮商恨透了与他们争夺生意的朝廷开设的粮库,一个个纷纷到衙门鼓噪:“说什么朝廷不体恤小民艰辛,与民争利。”

  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官员对这些人的说法嗤之以鼻,反驳他们:“如今朝廷推行四民平等,只要是公平竞争朝廷并不干涉个人的经营。你们收不到粮食那是因为你们平时太过刻薄,伤了百姓的心,百姓对你们失去了信任。你们要做的是建立百姓对你们的信任,而不是跑到官府寻求官商勾结,甚至还想打压朝廷粮库的经营。”

  进入冬季以后,本来百姓以为现在只能在家猫冬等待来年夏收。没想到冬小麦刚刚种下,村正就召集所有青壮向乡镇集合,开始了由建设部与水利部联合组织的道路与水利建设。

  老百姓以为这是朝廷的劳役,没想到这劳役朝廷不但管饭还给钱,虽然每天只有十文钱,一个月下来也只有三百文,但是与来的时候认为是白干活还要搭上自己的粮食的劳役相比,已经是让人喜出望外了。

  整个北方在流寇十多年的肆虐之下,早已是千疮百孔,如今希望营掌握了大明的权力之后,最先要解决的就是江北百姓的生存问题,这么多的百姓,光是救济就让人很是头痛了,更别提还要组织这些百姓以工代赈,不能让人闲着,闲着闲着就闲出事了。

  为了配合以工代赈,交通部开始了大规模整修官道的任务,水利部开始整修灌溉沟渠的任务。这些基础设施属于是投资大、收效缓慢的国家工程,没有国家层面的支撑根本就完不成这样的工程量。

  好在这些年希望营在宣府山西和辽东经营,积攒下了大量的粮食,为的就是接管国家之后,应付这庞大的饥饿的百姓。这个时候投入国家工程可是代价最小的时候,交通部计划在十年内争取大明各个县城之间的官道地基全部垫高全部水泥硬化,使得百姓出行和物资运输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

  水利部计划十年之内所有平原地区的土地都能实现水利灌溉,农业部则计划在十年内将不适宜生存的边远蛮荒之地的百姓迁到适宜居住的地方。

  为了保障边境安全,防务大臣联合九大军事部门提出国家的边境线将极大向西延伸,至少要推进到盛唐时边境葱岭一带。与北边的乌拉尔山一带连成一片,准噶尔蒙古将是我们将来主要的敌人,我们要将准噶尔蒙古挡在葱岭以西,让他们跟那些白头巾去争夺生存空间。

  为此要修一条从玉门关为起点一直到葱岭的战备公路,这条公路大部分都在无人区内,为了保障这条公路的安全,沿途的绿洲都要有军队设营驻守。这些绿洲可以适当的移民垦殖,为驻军提供补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