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见闻(二)(为书友无忧无虑k所投月票加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光启与巩永固二人在人群中看了一会儿香料铺开业的热闹,徐光启对这个铺子开业到不感兴趣,反倒是对这里的官员居然明目张胆的为商贾站台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难道他们不知道商人见利忘义,低买高卖,遇到灾害还会囤积居奇,毫无礼义廉耻之心吗?

  看了一会儿,两人都觉得这里没有什么查看的价值,徐光启对报纸之事很感兴趣,便对巩永固道:“驸马你我不如找个茶馆坐会儿,那里三教九流最容易探听出内情,而且老夫很想看看这报纸为何物?”

  “晚辈听先生的安排!”巩永固到是没什么意见,十几岁正是喜欢热闹的年龄。

  两人离开香料铺子,找人询问了银行的位置,招待所主任特地强调了出门买东西花钱要先去银行兑换成这里的银钱。花不花备着有备无患,二人去银行换钱的遭遇与李养冲老仆一样,都是很不理解为何换纸票还要交兑换手续费,反而换银饼子到是不用,这是什么道理?

  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银票印制不易,而且银行还负责回收破损旧银票兑换新银票,这手续费就是为了弥补这些损失。

  对于银行的这种法,徐光启是嗤之以鼻的,糊弄愚夫愚妇还行,想糊弄他这样人老成精之人不可能,这里边一定有一套银钱流通的学问。只是自己现在还琢磨不透,这希望营的水看着越来越深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兑换了十两银子,银元和纸票各一半。由于徐光启给出的是官银,银行给出了十成的成色,但是兑换的时候却只兑换出八两的银元与纸票。

  徐光启看着自己的十两银子进了银行柜台转了一圈出来就变成了八两,不由大怒道:“你们这是黑店吗?老夫的十两银子,为何只给八两?”

  工作人员解释道:“老先生稍安勿躁,您仔细掂量一下我们的银元一两与您的一两有什么区别?”

  徐光启拿着一块上面写着一两的银元掂量了一下,发现要比自己的手里的碎银子一两要重一些。不解地问:“这是为何?”

  “我希望营重新统一了度量衡,新的重量一斤是十两,自然一两就比您这一斤十六两的一两要大一些,我们仔细称量过,大概的比例就在不到八成,只要成色好的银块我们都按照八成兑换,您的银块是官银我们当然给您最高兑换额度。四两纸票因为要扣掉手续费,所以只能拿到三两九百九十二文!柜台对面有公平称,如果先生不信,自可以去公平称称量。如果银行的兑换有克扣斤两之处,先生出门问下路,可以直接到工商管理所投诉我们!”

  银行工作人员都是选择口齿清晰者进行培训的,一番话的有礼有节,让徐光启听得频频点头,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希望营还真是处处守规矩。二人兑换完银子出了银行直接找了一家看外表装修不错的茶馆,茶馆挂着闽浙茶楼的幌子,二人刚一进门热情的茶博士就迎了上来,鞠躬行礼道:“客官!是坐大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