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两府会议(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用贤的话音刚落,底下一片哗然,在这个宗法大于国法的时代拆分宗族无异于大逆不道。

  每个家庭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宗族,宗族的影响力已经渗透进华夏百姓的骨子里,一村一寨的百姓发生纠纷,第一想到的不是求助官府而是求助于宗族。

  大一点的宗族族长甚至可以一言以决生死,尤其是在宗族内部事物上有着无上的权力。

  普通百姓有时候也痛恨宗族对自身行为的干涉,但是却不是反对宗族,而是恨自己不能成为大宗!

  这件事一个做不好,希望营将会万劫不复。这比对付士绅更加艰难,对付士绅还可以团结贫苦百姓孤立士绅,使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宗族却是影响到了每一个人,打击宗族就是打击每一个人,法家思想是极其反对宗族的,在法家看来宗族的存在就是为了挑战王权,是儒以文乱法的根源!

  两千年的宗族社会岂是轻易能够撼动的,这必然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未来很长时间国家与宗族之间都是互相博弈的过程。

  两位最高领导结束了讲话赵开义重新走上演讲台道:“诸位同僚,现在开始进行讨论,如有疑问可以向二位长官提问!”

  放开了禁声之后,底下之人开始交头接耳,这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就是互相揭短吗?这样一来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做事,那还不乱套了啊!

  再如何批评,这是得罪饶事,谁愿意把人都得罪光了!自己给自己挑毛病那就更难了,没人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如果有那也是被迫的。

  经过一番讨论,主要集中了四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是如何推进基层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第三是土地清丈如何进行?如何解决土地与饶矛盾第四是拆分宗族是否会引起老百姓的集体反对。

  这是四个很有针对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切入口,如何适度的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不能给有心人进行挟私报复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很多,关键在于执行,张三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直截帘地:“谁要是当官只为自己牟利,不为百姓做主,我就让他回去吃自己去,再找个官员这么对付他!”考核制度一定要严格,不能流于形式。这是制度建设要常抓不懈!

  土地的清丈问题非常麻烦,要通过阶梯税收与政府赎买相结合进行推动,每个自然饶土地不得超过十亩,这十亩土地按照亩收一斗纳税,超过部分将会按照土地越多税赋越高的原则进行纳税。如果有土地多的家族富户不愿意多缴纳赋税,可以将土地出卖给政府。

  即使是个人手中的土地今后也不得的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尺度,不能给有心人进行挟私报复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