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唐玄宗李隆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公元710年,中宗终于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



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但是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



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李旦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



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



随着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成不了什么大事。



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



她甚至还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之后,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



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公元713年,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



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作为当朝皇帝,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国家,一旦皇帝继位,都会出台自己新的措施,李隆基也是如此。



但是他的一些举措却非同一般,值得后代皇帝的效仿。



唐玄宗首先对吏治进行了整治,主要是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为此还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首先是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他还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再就是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他还非常重视县令的任免。



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



所以,玄宗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们,确切地了解他们是不是真正地称职。



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会马上遭到罢黜。



虽然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



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混乱、腐败,亟待治理。



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



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



他任命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