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坑深361米,大结局终三更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多时候,这世界都是矛盾的。



人是命运的主宰者,可人又从来左右不了命运。



希望、失望、得到、失去,生存、死亡……



这些逻辑间的关系,亘古难解,也令人难以猜测得透。



但有一点,时间对人是公平的。



不论好的、坏的,都会过去,哪怕最黑暗的日子,与它相连接的,也是光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残冬一过,初春就到了,那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那一个除夕之夜的天翻地覆,虽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里彻底抹去,可时间的良药可以治愈一切的伤口,也可以让人渐渐淡忘掉亡国之痛。



北勐举兵南下,历时三载,灭了南荣,统一天下,是史诗一般可歌可泣的大事。



但一半寥落,一半兴。有人得意,总有人失意。



南荣灭亡的同年,正月十五,天下万家闹元宵的节日里,萧乾发布大皇帝诏书,晓谕四海,将有偏居北方之义的“北勐”国号改为“大狄”,改“元正四年”为“宣正元年”,以大狄为国号,正式记年。



与诏书同期颁布的,还有对南征功臣的封官加爵以及……对墨九的正式册封。



宣正元年二月,大狄朝第一任皇后墨九,赐号为元昭。



元为初,为始,为一,昭意为光明。元昭,象征了萧乾对墨九所有不忘初心的美好期待。



宣正元年三月,大狄朝开始对庞大帝国的行政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正式建立行省制。



宣正元年五月,对于大狄朝国都一事,历经数月讨论,萧乾最终听从了墨九的建议,拟诏将燕京改回珒时旧名中都,开始做皇都筹建准备。



对于墨九坚持建都燕京的想法,大多数人是不理解的。



尤其江南水乡养出来的南臣,更是无法接受将京都搬去北方——



就连萧乾也不知道,墨九为何对此如此执意。



当然,他们更加不会知道,燕京在后来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呼,叫——北京。



知道的人,已经不在了。但这是一份属于墨九的情怀,加上萧乾参考了她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点建都燕京的好处之后,虽说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她最真实的想法,可还是觉得很有意义,于是拍板定下了燕京。



至此,北勐与南荣,这两个相爱相杀了若干年的国家,都同样沦为了历史,定格成了漫长历史画卷中一副副壮丽的图画。



崭新的大狄国,如新生的婴儿,为天下苍生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对于南荣人来说,这个结果似乎更加喜闻乐见。



至少这样他们可以安慰自己,这叫南北统一,不叫被敌人占领。



……



幽幽晨钟,沉沉暮鼓。



一个王朝的兴起,背后必是另一个王朝的灭亡。



不管宋熹身前如何,如今萧乾重建大狄朝,对前朝的事情,也得有一个盖棺定论的交代。



在耗时差不多一年左右,景昌皇帝宋熹的帝陵终于竣工。



如此折腾一番,又是一年过去了。



宣正二年正月刚过,萧乾就在临安府为宋熹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一应礼仪,比照帝王。



盛世之下,此举赢得了赞誉,也为了去墨九的一桩心事。



二月二,龙抬头,阳光渐暖,春风拂面。这一日,天儿未亮,悲切高昂的丧钟便声声撞响,惊起天空鸦雀无数,也引来临安府自发送葬的百姓,人群挤满了长街,一列列身着缟素的士兵列队从中而过,隆重而华贵的棺椁被推出城门,礼仪队长声吹奏着哀乐,从城门出,慢慢扶灵而去,前往景昌帝陵。



“大狄朝震北大将军古璃阳,率禁军将领三百人凭吊景昌皇帝大丧!”



“大狄朝中书令薛昉,率中书省全体同僚,凭吊景昌皇帝大丧!”



“大狄朝右丞相赵声东,率文武官员一百二十五人,率凭吊景昌皇帝大丧!”



“大狄朝左丞相……”



“大狄朝枢密使……”



一个又一个唱名,浑厚有力,传入云霄,激起气浪滔天,也高高扬起了城墙上飘飞的纛旗。



——纛旗下方,墨九轻柔黑亮的发丝。



东寂出殡了。



哪怕时隔一年之久,她还有一种不确定。



做梦一样,似乎那个人并没有死,还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或算计着她,或想念着她……



望着长长的送葬队伍,城楼上的她衣衫在飘,头发在飞,身体却一动不动。



“阿九……”



听得萧乾的声音,墨九微微侧眸,动了动嘴皮。



“你来了?”



“嗯。”萧乾慢慢过来,亲手为她裹上一件风氅,这才一叹,“你啊!城楼上风大,你也不多穿些。”



“我知道啦。”墨九浑不在意的朝他一笑,又抬手抚了抚他的肩膀,“你也是,这么忙,还要顾及我做甚?”



“我不顾及你,我还去顾及谁?”萧乾执起她的手,往唇边一呵,暖暖的气息,就那样落在她的手上,“到是你,总是顾及别人,到也仔细下自己的身子。”



墨九微微眯眼,视线有些迷茫。又一年过去了,站在她身边的男子,一身帝王袍服,似乎更添了几分威仪,就那么站在晨光里,哪怕他什么也没有做,也不见任何的表情,可在他在,似乎整个空间都似乎笼罩在一片寒冷之中。这样的压迫力,大概便是来自帝王的震慑了吧?他还是他,还是她的萧六郎,可他似乎又不全然是她的萧六郎了。



这种感觉,很微妙,她也很难说清有什么不同。



叹一声气,墨九怕他介意什么,努力挤出一个微笑。



“入土为安,这样也就好了。”



萧乾嗯一声,许久没有说话。



他只是那样看着她,看着她那不达眼底的笑,沉默着。



“怎么了?”墨九不自在地捋顺头发,“看着我做甚?”



萧乾轻抚她的肩膀,“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嗯?”墨九抬头,微微眯眼,“什么消息?”



“昨夜接到一个消息,南荣旧相苏逸带着八岁的太子宋昱投海自尽了。”



什么?墨九听见了自己在冷风中的抽气。



苏逸死了……自杀了?连小孩儿都死了。



那张秀气俊雅的正太脸,那自持才华的傲娇宰相,也死了?



这些年,见多了死亡,墨九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心麻木了。



可这一刻,她感受到了,它还在隐隐的抽——证明她并非冷血之人。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她知道朝廷一直在寻找苏逸。



因为当初临安城破时,根据可靠消息,南荣皇太子宋昱是被苏逸带走的。虽然宋熹死了,但只要宋昱还活着,皇室血脉也就还在。那么,南荣的旧臣可能永远都不会甘心,随时可能会心生异动——对于崭新的大狄朝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再次引爆。



但墨九很多时候都希望……他们找不着。



苏逸曾经是她的朋友,哪怕和他打了几年仗,这感情也没变。



而八岁的宋昱,是宋熹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血脉。



有他活着,至少有宋熹来过一段的证据。



那个人,那个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灵魂的人,也就会有一个归属感。



然而,事与愿违。那个孩子和苏逸,那个才高八斗,十六登科的少年宰相,终于是都死了吗?



“……六郎!”墨九润了润嘴唇,突然轻声一叹,“把苏逸和那孩子,都厚葬了吧。剩下的余党,能不追究的……可不可以都不再追究了?这一路走来,我们杀戮太多,我都有些害怕了。”讲到这里,她眼神儿有些飘忽,从城楼上望出去,似乎凝向了遥远的天际,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弱,“生下直直后,我就一直不曾有孕。我真有些怕,是我们所造的杀戮过多,以至损了阴德……”



“胡说!”萧乾扶住她的肩,将她往怀里一揽,“便是损了阴德,也当由我来偿。更何况——”



他缓缓勾起墨九的下巴,见她不知所时已然红了双眼,不由一叹,“傻子,这么伤心作甚?其实——苏逸和那个孩子都没有死。”



“没有死?”墨九大惊,都顾不得把下巴解脱出来,满脸都是惊喜,“怎么回事?”



“嘘——”萧乾略带责怪的瞪她一眼,压低了嗓子,“事关重大,此事须得保密,你大声咂呼做什么?”



“我错了!”墨九马上道歉,然后保证,“你快说。”



“我并不想要他们性命,可他们——又必须死。”



当初的萧乾尚且如此,更何况宋昱旧太子的身份?



哪怕他年纪小,可他不死,又如何活?



只有死亡,才能重新活成一个正常人的样子。



“宋昱不得不死,为了成全苏逸一世名臣的身份,他自然也得去死……阿九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



听得他的解释,墨九是激动的。



可仔细一想,心底却是微微一凉。



一开始萧乾并不告诉她真相,而是告诉她噩耗,就是为试探她的反应么?



或者说,试探她对宋熹的情分?



抿了抿唇,突然的,墨九有些不舒服。



曾经他们无话不说,根本无须猜度,也可以心意相通。



如今,是云雨蛊失去了作用,还是帝王之心实在太过强大,不仅震住了云雨蛊,还生生破灭了他们用数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任磁场?



心里默叹一声,她转过身,望向宋熹棺椁远去的方向,目光幽幽。



“六郎,你终是不信任我了。”



其实,早就料过会有这样一天的,不是吗?



可为何真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她却会这般难过?



“阿九……”萧乾眉心一拧,把她身子扳过来面对自己,问出的话却与她的话风马牛不相及,“你还要多久才可以放得下?”



在对宋熹的感情上,墨九并不心虚。但因为她隐瞒了六个仕女玉雕的事,对萧乾始终是有愧的。



心底纠结一下,她习惯性地拽住他的袖口,扯了扯,“六郎,对不起,其实我并没有……”



“我都懂,阿九。”萧乾打断她的话,修长的手指慢慢捻起她散落的一缕发丝,任由它缠绕在指尖,缠绕、缠绕,就像这一个理不清的结,缠了许久才悠悠开口,语气稍稍有些冷漠,“我允许你为他难过一阵子,但不允许你为他难过一辈子。”



说到这里,他将从袖子从墨九手中抽出,目光直直望入她的眼中,涩涩一叹。



“毕竟——我也会难过。”



一句话说完,他叹息一声,转身大步离去了。



“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早些回去休息。”



看着他高大的背影渐行渐远,墨九仿佛听到了心脏坠下的声音。



是她忽略了他的情绪,还是他忘了顾及她的感受?



是他们的关系走入了死胡同,还是所有夫妻都逃不过漫长岁月的情感消磨?



或者是——她一直无法怀孕,又生不出儿子的事,终究成了他们之间最沉重最难弥补的隔阂?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大狄朝盛世繁华,生机勃勃,江山一片锦绣。



燕京的新都正在筹建,临安的旧都也未凋敝。



这一年来,墨九除了回兴隆山,大多数时候都与萧乾住在临安。



战争之后,百废待兴,每日的事情可以累得人脚不沾地。但即便如此,萧乾也从来没有忘记他身为男人的“耕耘”,在房里那里事上,倒也没有屈着墨九,尽鱼水之欢,享夫妻情事,一如既往的契合。若说美中不足,还是那事——哪怕他爱劳动,勤耕耘,并费尽心力为墨九调养身体,她的肚皮,始终没有半点消息。书房里,他亲自开的药方都叠了厚厚一个医架了,依旧毫无作用。



久盼不至,他们心下焦灼。



就连朝廷里,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且不说墨九身上本就有“天寡之女,只能生女”的邪门传说,单论自古以来,有哪一个帝王不是王宫六院七十二妃子子孙孙枝繁叶茂的?



然而,群臣都为之急,但没有儿子继承大统的萧乾,却在大狄朝建立的第一日,就随诏颁发了一道“废除六宫”的圣谕,自皇后以下,不设妃嫔。



也就是说,大狄朝的后宫形同虚设,墨九一人独占了萧乾所有的私人情感,得尽了他所有的恩宠。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震撼。



那道圣旨,曾令天下哗然,引各种舆论纷争无数——



老实说,依墨九在当世的威望,如果她的肚子争气一点,为萧乾生个儿子,哪怕有一个,也许都不会引来那么多的非议。偏生这一年一年过去,眼看萧直都八岁了,她的肚子始终没有半点喜讯。这么一来,真是皇帝不急,快要急死太监们了,各种明里暗里的谏言,各种夹枪带棒的影射,听得萧乾耳朵都长茧了,哪怕他有意瞒着墨九,不让她知道了烦心,这些事也会稳稳落入她的耳朵。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哪怕萧乾不在意,也架不住有些人三番五次的提及。



人活着,始终是生存在大环境之中,这世上,并无完全洒脱逍遥自在的人。



这件事,成了扎在墨九身上的一根刺。



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横在两个人心里的梗。



拔不去,除不了,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呼吸——



夫妻之间的感情很是微妙,彼此是什么情绪,并不需要言语来传达,自有感悟。而且这种感悟会彼此渗透,会互相影响,从而影响相处的氛围,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哪怕用尽全力,也无法纾解。



这根刺,一日不拔,就会一日刺得人生痛。



他们两人之间,就始终难得真正的圆满。



墨九是来自新时代的女性,当然不愿意沦为生育机器。



然而生活在这个封建时代,她也并不是可以完全违背礼教行事的人。说到底,她其实也愿意入乡随俗,为萧六郎生个儿子,皆大欢喜。要不然,哪怕萧乾不怪她,哪怕他不在意,一年复一年对她千般宠爱万般深情,但她又如何忍心看他一日比一日皱得更紧的眉头?



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可她舍不得,也受不了。



爱一个人,就是想看他快乐。



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彼此相处舒服。



若不然天天在一起,愁绪压顶,又何来的欢悦?



这个时候,墨九越来越理解为什么童话故事里,每次写到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该大结局了。因为生活中太多琐碎的不得已,经不住推敲,经不过折腾。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慢慢就汇成了岁月的石磨,不知不觉将人的感情摧残,哪怕她和萧乾情比金坚,在这样每天花样翻新的闲言碎语中,也难免会产生裂隙,出现龃龉。



没有对错,只有无奈。



尤其偶尔的相顾无言,让墨九越发觉得——生活真特么残酷。



甚至她也会想,当恩爱时光过境,贵为帝王的他,还能像当初那样,始终爱她如一吗?



毕竟如今的墨九,也不如当初的墨九有价值了。



一旦两个人站在了不同的高度,少了等价置换的要件,那感情就是踩跷跷板了——



她不想。



不想事情继续恶化。



更害怕有那样一天的到来。



大概是这些事反复在墨九脑子里演练,扰了她的心绪,从城楼上吹了冷风回去的当天晚上,墨九就病了。



多年的战争生涯下来,她的身体向来不错,伤风感冒都少有,这一病,咳嗽流涕打喷嚏,居然吃了半个月汤药都没有好透,缠缠绵绵,反反复复,煞是折腾人。



萧乾一如往常的看顾她,亲自为她开把脉开方,亲自嘱咐人煎熬汤药,哪怕他前殿的政务再忙,每日也会固定两次,抽空过来看她的情况。



墨九不是冷心冷情之人,他的好,她懂得。



他每天有太多事情缠身,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全系于他一人之手,千头万绪之下,想必他内心也有无数的焦躁与烦恼,可他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有半分表现,甚至从来不把朝堂上的火气带到她这里来,只要出现在她的面前,就只是萧六郎,而不是宣正皇帝。



这个男人对她,其实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心中有梗,到底意难平。



……



就这么一直拖到三月初,草长莺飞花盛开,墨九才渐渐好起来。



她病体初愈,萧直就领着个小宫女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拽着她的手,要她陪着去放风筝。



这些日子,由于墨九病着怕传染,小公主被隔离了,萧乾不许她来打扰墨九,也不许她靠得太近,这好不容易娘儿俩可以欢天喜地的拥抱亲热了,自是快活得紧。墨九在屋里头闷了这么久,也想出去活动活动。于是,为哄闺女高兴,她也动了心思——好久不曾动手的她,亲手做了一个巨型的纸鸢,让两个宫女捧着,自己牵着女儿高高兴兴去后花园,准备放纸鸢。



萧乾的后宫无人,一直闲置,所以大多园子里除了养护的匠人,平常少有人来。



墨九一路上与萧直说说笑笑,没有想到,人还没有到园子,就在慈恩殿外看到一个窈窕的背影,急匆匆通过长廊——



那样的穿着,不是宫女,也不是妃嫔。



那样的背影,熟悉得墨九想忘也忘不了——



温静姝。



这个阴魂不散的东西,怎么会入了宫?



墨九迟疑片刻,示意宫女把纸鸢放下,将手上的小丫头也交给了她们,吩咐带回去,自己快步跟了上去。



“娘……”萧直冲过来,喊她,“你去哪里?”



“嘘——”墨九回头瞪她一眼,做个噤声的动作,然后蹲身哄她几句,飞快往温静姝背影消失的方向跟去。



阳光下,园中绿树成荫,今儿是一个极好的天气。



可墨九心里如盛雾霾,沉甸甸的往下压,呼吸不过来……



这样的感觉,于她而言,很不爽。



想她墨九在大狄朝的后宫,不是应该毫无顾虑的横着走才对吗?



为什么看见温静姝出现,她还得偷偷地尾随?



咬着牙,压着气,她突然有一点不想跟了。



去他娘的!爱咋咋,大不了她回兴隆山。



正这么想着,却见前方的温静姝拐入另一条小道,通往另一个地方——陆机的住处。



萧乾确实是一个懂得孝顺与感恩的男人,陆机当年对他的活命之恩与传道授业之情,他始终记在心里,登基为帝之后,没爹没娘没奶奶没姥姥没有老祖宗,他便把陆机当个先人似的伺候着,直接弄到了宫中居住,并为他搜罗各种珍稀药材,供他做药理研究。从这点来说,陆机也算有贡献,而且,相比其他帝王,萧乾的家庭结构其实已经足够简单了,皇宫又这么大的地方,墨九心里虽有膈应,却也懒怠理会。



当然,她不愿意与陆机发生冲突,还因为方姬然。



一年前的乾坤墓中,由于她预料失误,那女人被机括生生绞死了——



就在陆机的面前,她惨叫着被卷入了力量极大的机括之中,陆机老人眼睁睁看着那一幕发生,想救已然来不及,还被机关绞断了一根手指头……那种痛失亲闺女的感觉,墨九可以理解。所以,平常能不与陆机碰面,她就尽量不碰,能不与他发生摩擦,她都尽力避免。有时候,想到他失去的手指和女儿以及萧乾对他的情分,墨九甚至会委屈自己,让着他。



而温静姝——



她已经许久许久不曾见过了。



当初在神龙山上关于温静姝的疑惑,萧乾后来只字不提,她也一直不得其解。



现在瞧这意思,陆机老头又要作妖?



借着茂盛花木的掩护,墨九慢慢靠近了陆机的园子,远远的跟到墙根下,她刚停下,就听到温静姝向陆机请安。



“徒弟见过师父——”



哦?!可以说话了?



也就是说,陆机终于把她的舌头治好了,毒解了?



其实以前墨九就知道,那毒是可以解的,只不过萧乾和陆机都没有做而已,那么如今为她解去,又是为了哪般?



墨九心里冷笑,继续往里挪了几步,没有靠得太近,就怕惊动了那对师徒。



里头的师徒二人,寒暄了一阵,墨九便听到陆机的一声感慨。



“静姝这茶艺,愈发精进了。”



“师父过奖,那是陛下的茶好,静姝可不敢居这个功。”温静姝的声音,有点沙哑,带着笑,似乎很欢快。



“胡说!茶好,也得手艺好才不糟蹋好东西!我老头子就爱喝这一口。”



“只要师父喜欢,徒儿愿意一辈子为师父沏茶……”



“一辈子……”陆机喃喃着,似乎满是愁烦,“师父这一辈子啊,也没有多久了……”



“师父不要瞎说,你啊,能活二百岁。”



“呵呵呵,就你嘴甜,懂得哄我老人家开心……”说到这里,陆机突然一叹,“瞧着你师兄这番情形,急得我老人家啊,估计用不了几日,就要被他气死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