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科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自此,杨延嗣就赖在了沈伦这里不走了。



有沈伦这位大佬挡着,求诗词求画的,都很难进来。



杨延嗣也没想到,他在沈伦这里一赖,就是一年。



这一年里,汴京城里发生了许多大事。



首先今年这一年的恩科,恩科收获还是很喜人的。赵光义大笔一挥,录取了两百多人,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



赵光义意气风发,大有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的架势。



然而,赵光义爽了,今科士子们却不爽了。



原因无他,往年榜下捉婿的胜景,在今年却没有发生,前来捉婿都是一些商贾富户,达官贵族少的可怜。



此外,东华门唱名,百姓们争看三甲的胜景也没有了。



就连花街柳巷内的姑娘们,也很少有人去议论今科三甲头名。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躲在兰花苑里的杨延嗣。



甚至有人放出了话说:杨延嗣有生之年,无人能取代他在汴京城的姑娘们心中的位置。



……



另外一件大事,皇帝狩猎围场,单骑向前,路遇一只猛虎,差点没了性命。



幸好有东头供奉官曹玮和西头供奉官杨延昭及时出现,救了皇帝一命,二人也因此得到了升迁。



曹玮升迁马军军都虞候,杨延昭升迁为天武军军都虞候。



由于二人都非家中嫡长子,无法继承父辈的爵位,所以赵光义又赐了二人子爵爵位。



对于杨延昭和曹玮升迁,让杨延嗣觉得意外,又为他二人欣喜。



杨延昭被调到天武军,而不是火山军,这是杨延嗣最想看到的。



如果说火山军是杨家的自留地,那么天武军就是王家的自留地。



杨延嗣相信,以他和王世隆的关系,王家不会让杨延昭在天武军中难做。



当然了,前提是杨延昭自己不胡来。



赵光义不希望看到各家将门在某一军中一家独大,所以很喜欢给里面掺沙子。



杨延嗣就希望赵光义把杨家的兄弟当成沙子,然后掺到别的军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赵光义放心,同样也能为杨延嗣以后的谋划争取便利和时间。



……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年中的时候,一位御史言官参奏魏王赵光美寓意谋反。



赵光义当庭呵斥了御史言官,并且对他罢官去爵。



然,此后一个月内,多达上百位官员参奏魏王赵光美造反。



并且,罗列出了多达三十多条罪状。



赵光义为平息谣言,信服百官,忍痛下令,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的结果坐实了魏王赵光美造反的三十多条罪状。



赵光义不愿意手足相残。



最终,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魏王赵光美罢官去职,贬为庶人,其子嗣发配到巴蜀等地,任职小官小吏。



让人惊叹的是,当三司大军开到魏王赵光美府邸去抄家的时候,仅抄出了不足一百贯钱。



魏王赵光美多年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的巨额家产去向,成为了一个谜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