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天色昏沉,除了脚下的路和天边的月牙,都是灰蒙蒙一片。

  有虫鸣声,也有水声在侧,靠近了河,也能把河朦胧的模样瞧个大概。

  吴千羊就走在河的边缘,同水流的节奏相称,一步步前进。说不上多欢快,也谈不上多糟心。刚告别了朋友,失落是在所难免的。可他明白这种分别也是必须存在的,他也已经经历了足够多的分别,也大概习惯了一次次分别。除了心中那一丝丝的忧愁之外,心中更多的还是对生活的满足。

  往昔的岁月里,他独守着空荡荡的茅草屋,门外月光是如此的皎洁、美妙。蝉声阵阵,微风徐徐。可他却拼了命的闭上眼睛,强迫自己进入温柔的梦乡里。他多希望能在月光下,随着河流奔跑。

  如今,梦已成现实,他怎么能不快乐,怎么能不满足。

  远方出现灯影,明亮堂皇。一个个灯笼悬在河的上方,照亮了整个夜晚。

  “到了!”

  吴千羊大叫一声,加快了脚步奔跑。

  看清了,灯笼挂在宽敞的石桥上,附近的一切清晰可见。沂县——桥边的山石之上清楚的刻着这两个字,朱红的底,苍劲有力。桥面刻有游龙,张牙舞爪;栏杆上有石狮子,姿态各异。

  踏了游龙过了桥去,便进入到了繁华的沂县。卖宵夜的小贩在路的两边,大声卖着吆喝。卖什么的都有,馄饨米线,栗子炒面,应有尽有,排成了排,一路延伸到城市的中心。小贩多,客人也多。身着华丽的富贵人、衣服破烂的乡下人、有偷鸡摸狗的混人、也有谈情说爱的恋人。隔出的道路上满坑满谷,去吃一碗面,喝一杯酒,再舒心不过。

  再往前,多家店铺相拥着,灯火通明。那大敞着的堂内,一位青衫老学究手执着醒目,慷慨激昂的说着一段百听不厌的江湖轶事。书到酣处,醒木一响,叫好声、掌声不断。堂内有桌有酒,都是付得起钱的体面人;堂外有板凳和贫苦人,伸长了脖子,不停让身旁的人小些声,可不能扰了他听书的兴致。

  今个儿讲的什么?讲的那前国五虎将之一的关英雄,关刀赴会,大慑群雄。你若是来你是那真君子,若不来怎称那三国的将魁元……

  吴千羊路过那说书的堂外,也停下了脚步,贯注了神,头也用力往那堂内伸,想要把故事的原委听个明明白白。可他才七岁而已,身体瘦弱不说,个子也矮小,怎能挤过那人堆听个真切呢?

  可还不放弃,一个劲的向前钻。突然间,自己身子被抬了起来,等他缓过神来的时候,人却已经升到了门梁处,堂内的一切清清楚楚在眼前,明明白白在耳边。低头一看,胯下的赵子牛冲他放了个笑脸。

  “今个高兴,听个明白。”

  吴千羊也笑了,笑的憨厚、真诚。一股暖流涌过,像这夏日里的风,吹得人心荡漾。

  掌声如潮水一般,一次接着一次;醒木也如惊雷,调动着观众的心。一段结束,可谓是酣畅淋漓,好不尽兴。说书的先生下台去休息,换上了一位妙龄二八的少女,敲着小鼓,声音凄迷。

  吴千羊年幼,哪懂得愁的滋味,小曲儿起时他就没了兴致。拍拍赵子牛的脸,示意离去。赵子牛得了令,转身离开。吴千羊本想下来,可那赵子牛却不肯,抱住了他的两条腿,悠闲的漫步在这夜市的街上。

  高处的景象确实要开阔的多。酒楼的二楼大开着窗,其内明晃晃,几位公子哥觥筹交错,诗性盎然。再往前,窗却紧闭着,其内粉红色的光也亮。两个影子在窗前,紧紧依偎着,影影绰绰中好似成了一个人。

  吴千羊不懂,低头问。赵子牛却干笑,支支吾吾的没有答案。他更奇怪了,便要问个明白。对方却弯下了腰,吴千羊吓得神魂俱离。

  俩人走走停停,差不多将这沂城的夜市逛了个遍。尽兴了,也饿了,累了。吴千羊只想着躺下来,美美的睡上一觉。赵子牛也是,想着坐下来,美餐一顿,喝个尽兴。偏巧不巧,前方出现一个客栈,名为佳兴。俩人商量着,去了那客栈里。

  吴千羊下了地,店小二急忙拥了上来,热情洋溢,笑脸相迎。店不大,却坐满了人,喝酒的、猜拳的、赶考的读书人、腰悬刀剑的江湖人、还有骗吃骗喝的无赖人、天南海北的都有,在此处歇了脚,住一夜,明日各奔前程。也巧了,这佳兴客栈只剩下一间客房,像是老天留给这爷俩的一样。他们当然开心,要了那房,付了定金,又点了饭菜和酒,找个空暇的位置坐了下来。

  一身之隔的邻桌上,几个男人凑到了一起,酒是一杯接着一杯,放开了声议论近些日子天下发生的大事。

  首当其冲的便是这青国。青国举兵十万西行,已经到达了与衍国酒楼的二楼大开着窗,其内明晃晃,几位公子哥觥筹交错,诗性盎然。再往前,窗却紧闭着,其内粉红色的光也亮。两个影子在窗前,紧紧依偎着,影影绰绰中好似成了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