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关于合伙人入资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资银行赚取利润的方式截然不同,前者是依靠投资回报,后者则是通过项目中介费。



私募从业人员的收入,从底部向上,固定薪水占比越来越少,carry(投资回报)占比越来越多。一般而言,从VP开始,carry逐渐进入员工的薪酬计划,到了合伙人级别,投资回报甚至会成为收入主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要拿回报,相应的就得先投入。



私募股权基金与对冲基金的收费方式类似,都是2-20——2%基础管理费和20%业绩提成。



2%管理费用于基金的基础运营,比如支付场租、日常开销、团队基本薪酬等,不受投资表现影响;20%则是当收益高于最低预期资本回报率(hurdlerate)时,基金管理人员拿到的提成部分。



一个规模为一百亿的私募股权基金,假设有限合伙人(比如养老基金、家族办公室、保险公司或是其他金主爸爸们)共出资95%(95亿),实际操盘的普通合伙人共出资5%(5亿),投资框架商定的最低预期资本回报率(也就是答应金主爸爸的回报率)为10%。



第一年,公司先前投的五家企业中,两家倒闭了,另外两家没什么起色,有一家上市了,综合下来,整个盘子的投资回报率在26.5%,也就是26.5亿。拿出基础基金管理费等给大伙儿发了工资,剩下24.5亿的利润。



这24.5亿当中,9.5亿属于预期资本回报,全部归有限合伙人所有。



剩下的15亿当中,按照普通合伙人(GP)有限合伙人(LP)事先商定的2080分配,LP再拿12亿,GP分配余下的3亿收入。



乍一看,有限合伙人在24.5亿利润中拿走了21.5亿,而普通合伙人只拿了3亿。但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讲:



有限合伙人投入95亿,年入21.5亿,年回报率约为23%。



普通合伙人投入5亿,年入3亿,年回报率约为60%。



一切似乎对于GP而言都相当美好。



可若是这一年,盘子里的五家企业都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最终年回报率只有9%。这9亿除了2亿用于管理费,剩下的全部归有限合伙人所有。



有限合伙人投入95亿,年入9亿,年回报率约为9.5%。



普通合伙人投入5亿,年入0亿,年回报率就是个零。



以上是一个极为简化的私募投资利润分配的栗子。实际上,私募股权投资的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流动性差,远不像二级市场那般想入局便入局,想离场便离场。投资周期分为投资期、退出期、延长期,期限通常为五到十年。



如果这十年里,投资回报表现差强人意,年化都仅仅在合格线边缘(10%)徘徊,那么普通合伙人们投的5个亿一分钱回报也拿不到。



即使基金十年来表现优异,大量利润也多是流入分红池,说不定要到最后一年方能落袋为安。



更何况股权投资还可能出现亏损,届时甭管是GP还是LP都能上天台。



这本就是一个野心勃勃、地老天荒的赌局,上桌就要摆筹码,有人赢得盆满钵满,也有人输得血本无归;既需要冷静客观的果敢,际上,私募股权投资的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流动性差,远不像二级市场那般想入局便入局,想离场便离场。投资周期分为投资期、退出期、延长期,期限通常为五到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