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章 宁许情深不相负194千字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宫里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皇上被令妃娘娘下了降头不成?



……



魏静瑶这段时间可是深刻的体会到了乾隆爷的“高级品位”,被他的审美闪得眼花缭乱。



光是花瓶就让她看得叹为观止,产量都不足以拿出来说事儿了,就乾隆帝这平均两天便能出一张图纸的速度,魏静瑶觉得这货就算是穿越到了现代也不会被饿死。



妥妥的高产艺术家啊。



虽然俗是俗了些,但就他这追求完美、还不断创新的性格……



她特别想问一句:您真的不是处女座吗?



魏静瑶从画珐琅花鸟纹瓶、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三个花瓶上一一扫过。



这三个花瓶她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中看过,因为人很多,流动很大,有时候想仔细看,却被后边的游客推着匆匆扫过,故,她去完成作业的时候,也是赶紧拍个照片,回去再研究。



可隔着玻璃,又沉淀了几百年的物件儿,到底是没有摆放在眼前看得清楚。



这画珐琅花鸟纹瓶很有画面感,与她之前所见到的那些全部单纯是乾隆帝这位傲娇的帝王专门秀技术不同,通体以红色珐琅为地,用红、绿、蓝、粉、黄、白等色彩绘太湖石、牡丹、玉兰、绶带鸟纹。画面感很强烈,不完全是各种仿官釉、仿哥釉、防汝釉、窑变釉……等的堆积。



瓶侈口,直颈,鼓腹下收敛,圈足。内壁施浅蓝色珐琅,口、足沿镀金,足内施白色珐琅,光素无款。



画面用晕染技法,红色珐琅地将画面烘托出浓厚热烈的色彩效果,虽在瓶上作图,却与在宣纸上无异,画面生动形象,描绘浓淡有致,画风写实,极其美妙。



再看那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瓶撇口,短颈,溜肩,筒形腹,圈足。形如灯笼,虽然也很有特点,但相较于画珐琅花鸟纹瓶少了些一眼便能冲击人心灵的强烈的美感。



也许是因为灯笼瓶的造型源于明初,到了乾隆帝这儿,觉得的没什么好创造的心意,故此,此瓶虽也精致,却不过是些松石绿釉和错落有致的莲花、牡丹、月季等纹饰描绘填补空白罢了。



倒是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的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吸引了魏静瑶的注意。



这个在故宫的摆放中可是看不见的,且之前她被乾隆带去过他的个人收藏室,里面许多珐琅彩的花瓶比较拙劣,但却趣味盎然,颇有想法,尤其是那种成熟和稚嫩的画风相交的感觉,想必是最牛的大师级人物也是模仿不来的。



但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小时候署名后居然还要画只小白兔!



若不是亲眼看见,她实在是想象不到清俊高冷的乾隆帝竟也有这么幼稚的时候。



而更让她感到惊讶的是——那些珐琅彩的花瓶之所以成熟幼稚风相交,是因为那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一同制造出来的,他们共同挑选瓶子,画画,上色,烧制,参与了全部过程。



魏静瑶想到他当时给她介绍那些瓶子时的神情,心中也不禁泛起了暖意。



在她所学的历史中,看到的文字皆是这些伟大帝王的成功史,字里行间尽显铁血睿智,步步城府,件件辉煌。



可,也只能感受到他们的强大威武了。



皇位岂能没有血腥?除了感受到他们是个能力出众、常人所不能及的人才以外,更觉得的这些人冷漠、狠厉、毫无感情。



可如今,她认识到的乾隆帝却让她看到了帝王家的另一面:



温暖、亲昵、有趣、祖孙情深……



且这样的情感,她相信,将是乾隆帝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光亮柔软的回忆。



魏静瑶轻笑,若是她能回到现代,将这里的真实故事写成小说,怕是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是真实的。



……



就这样,魏静瑶收着乾隆帝的各种物件儿,从花瓶、钟表、画,到万花筒、简单的机械玩具……不知不觉中,三年过去了。



魏静瑶从刚开始还抱着点儿期待没准儿能回去,到如今,她已经习惯了慵懒安逸的后宫生活。甚至想着,若是有一天,她突然又莫名其妙的穿回去了,估计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了。



故宫的摆放中可是看不见的,且之前她被乾隆带去过他的个人收藏室,里面许多珐琅彩的花瓶比较拙劣,但却趣味盎然,颇有想法,尤其是那种成熟和稚嫩的画风相交的感觉,想必是最牛的大师级人物也是模仿不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