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先考试,后围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康熙皇帝的“火雷政策”和朱和墭的“糖药路线”倒是有点不谋而合,都是尽可能的搞垄断这可是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p><p>而且还得瞒着洋鬼子,就让那个什么罗马镇魔司的法师去好好研究吧!</p><p>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又对图海道:“朕记得尚之节递上来的题本上提过一个什么龙虎山的张真人,好像挺会忽悠人的。”</p><p>图海道:“是有这么一个人,好像名叫张洪天,道号启灵,现在好像在惠州府呆着。”</p><p>康熙道:“给刘秉权明发上谕,就说这个张真人通晓火雷之法,乃是得道高人,让他把此人小心护送来京这朝廷的火雷,在明面上就得从他身上来了!</p><p>等回头西夷的法师来了咱这儿,也叫这个张真人去对付。”</p><p>“嗻!”</p><p>图海应了一声,然后又提醒道:“皇上,配置这个火雷药需用大量白糖,而白糖多产自广东、福建朝廷是不是应该下令两省收购民间白糖以充军用?”</p><p>“不可。”康熙道,“这命令一下,要么白糖涨天上去,要么就是地方官滋扰糖农,搞得下面不敢种甘蔗、制白糖了施琅,你是福建人,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p><p>“皇上,”施琅回答道,“这白糖在北京不过卖一百文一斤在福建、广东那边更便宜,算不了什么。只要派些得力的奴才,暗中收购,就足以应付军用了,不必大张旗鼓的搞。”</p><p>“好啊,”康熙笑着对施琅道,“朕就把采买白糖的差事交给你家了,你是福建人,家里又营过商,一定能办好的。需要多少银子尽管给朕上折子,朕就信你一个!”</p><p>“奴才谢主隆恩!”</p><p>施琅赶紧叩头,他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啊,康熙皇帝这是把朝廷最重要的一笔“军工订单”发给他家了!</p><p>虽然施琅也不敢把康熙当冤大头坑,但是合理的利润还是要赚的而且康熙还说了“就信他一个”,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在告诉安亲王岳乐和大学士图海,谁都不许在采买白糖的问题上找施琅的麻烦!</p><p>如果有人不开眼一定要插手,那他们一个宗室老长辈,一个首席大学士就去那人给铲平了,不许往上捅。</p><p>岳乐和图海都是聪明人,当然知道康熙的意思。康熙也就不再提买糖的事儿了,而是话锋一转,又说到广东乡试上了。</p><p>“薛章给朕递了折子,问已经沦陷的广东州县的秀才能不能来韶州科举?安亲王、图海,你们怎么看?”</p><p>“皇上,”安亲王岳乐道,“这秀才又无守土之责,地盘沦陷了也不能拿他们问罪啊!奴才以为,该让他们来考。”</p><p>图海皱眉道:“皇上,奴才也以为该让他们考,只是这辫子”</p><p>辫子没了!</p><p>薛章的折子问的其实也是这个,留着辫子的广东秀才当然可以考乡试,可朱和墭是不允许在辖区内落籍的成年男子留辫子的。</p><p>“让他们考!”康熙笑道,“辫子和头颅相比,总还是头颅要紧朕不能不近人情啊!</p><p>再说了,头都没有了,还哪来的辫子?还考什么科举?还怎么为朕效命?朕虽然容不得那些真正从贼的奸人,但是为了保住头颅而剪掉辫子的不算真从贼。</p><p>明发上谕,告诉广东的秀才、举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辫子,都可以去韶州考乡试,来北京考会试,朕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辫子让人剪了就怪罪他们。”</p><p>康熙命薛章大搞广东乡试,目的就是挖朱和墭的墙角,同时巩固自己的阵营。哪能因为秀才没辫子就不给考?这不!奴才以为,该让他们来考。”</p><p>图海皱眉道:“皇上,奴才也以为该让他们考,只是这辫子”</p><p>辫子没了!</p><p>薛章的折子问的其实也是这个,留着辫子的广东秀才当然可以考乡试,可朱和墭是不允许在辖区内落籍的成年男子留辫子的。</p><p>“让他们考!”康熙笑道,“辫子和头颅相比,总还是头颅要紧朕不能不近人情啊!</p><p>再说了,头都没有了,还哪来的辫子?还考什么科举?还怎么为朕效命?朕虽然容不得那些真正从贼的奸人,但是为了保住头颅而剪掉辫子的不算真从贼。</p><p>明发上谕,告诉广东的秀才、举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辫子,都可以去韶州考乡试,来北京考会试,朕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的辫子让人剪了就怪罪他们。”</p><p>康熙命薛章大搞广东乡试,目的就是挖朱和墭的墙角,同时巩固自己的阵营。哪能因为秀才没辫子就不给考?这不等于在替朱和墭稳住阵营了?</p><p>“皇上圣明!”</p><p>对于康熙的决定,岳乐、图海当然一块儿喊“圣明”。</p><p>其实这也没多圣名,这只是知道常识而已。康熙虽不是圣君,但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但不知人间烟火的君王。</p><p>而且满清的那些祖宗家法,大多出自康熙有些是康熙在世时定下,有些是康熙死后雍正总结出来的,这些祖宗家法当然不可能用来约束康熙本人了</p><p>“安亲王、图海,那耿精忠大老远的跑来北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问了没有?”</p><p>从紫竹院回城的途中,心情看上去相当不错的康熙皇帝又问起了耿精忠上京的事儿。</p><p>耿精忠是五月份离开福州的,花了两个月时间慢悠悠的北上,终于在一天前抵达了北京城。</p><p>康熙让岳乐和图海前去迎接,顺便问问他跑来北京想干什么?</p><p>“回禀皇上,”图海回答道,“靖南王是来要权的。”</p><p>“要权?要什么权?”康熙又问。</p><p>“皇上,”岳乐接过问题,“靖南王说他名大权小,虽然挂着靖南王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却连福州一府之地都管不了,真正归他管辖的只有几十个藩壮庄,十五个佐领的旗军和六千绿营兵。他觉得靠这点实力打不过伪朱三太子和海贼郑世子,如果不能多拿点兵权事权,等那两家打上门来,那他就得和尚可喜一样了。”</p><p>“和尚可喜一样?”康熙皱着眉头,“朕没给尚可喜大权吗?尚可喜在广州那么多年,光是香山—澳门的贸易就捞了几百上千万可他不照样给姓朱的打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