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广州根据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当刘玄初和杨起龙,正准备动身往广州而来的时候,朱和墭正在广州城内的行世子府的东书房内看地图。</p><p>所谓的行世子府,其实就是揭阳世子府的分号。同时也是“广州根据地”的权力中心。</p><p>现在朱三太子还在揭阳那边“快活”,所以广州这边就由朱和墭这个圣人世子说了算了。而要管理十一县的根据地,当然需要一个大一点的衙门,这衙门就是行世子府了!</p><p>朱和墭的行世子府就设在原来尚之信的世子府里,这里再早前还是靖南王府,是相当豪华的一座府邸。面积很大,房屋也足够多。</p><p>朱大世子的行府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房子,所以他还将自己的亲兵镇,锦衣亲军随营学堂,还有诸葛军师的行军师府都摆在这座行世子府中。</p><p>另外,朱和墭朱大圣人还在行世子府内开办了一所医院和一间用蒸馏法生产大蒜素的小型制药厂。交给大波玲和苍井塞乌两人负责,这样他就能一边料理行世子府的事儿,一边继续当他的治病救命大圣人了。</p><p>朱和墭现在可不仅仅是定王世子、中书令、锦衣卫指挥使、原儒大学士了,他还是儒家的朱圣人!</p><p>这是可以在姓氏后面加一个“子”的存在!</p><p>而圣人治国,当然是要以德服人的。所以在夺取了广州府城之后,朱和墭并没有大肆向周边地区扩张,而是先行德政。</p><p>地盘当然也占了一些,向北占了从化县和增城县,向东占了东莞县和新宁县,向西占了三水县,又在南线占据了新宁和鹤山两县。加上之前进军广州途中占领的顺德、香山、番禹、南海四县,一共控制了十一个县。</p><p>这可是珠三角的十一个县啊!</p><p>虽然被尚可喜瞎折腾了二十多年,可是这十一个县境内的人口总数依旧超过一百二十万!</p><p>平均一下,每个县的人口都超过了十万延平郡王郑经在台湾拥有的汉人人口也不过区区二十万,仅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两个县。</p><p>而大佬辉在潮州的地盘上仅仅只有十几万人口,仅相当于珠三角的一个县。</p><p>光是算一算人口,就能想象朱和墭在广州府的这一把赢得有多大了!</p><p>不过这人口一上百万,管理和掌控的难度也就提升了许多倍。</p><p>原先朱和墭在揭阳岛上就管几万人,几十个乡都。而现在要管一百多万人那可是几十座城寨,上千个乡都啊!</p><p>别说把政权的触角深入到下面的每一个乡都,将这一百多万人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了。光是搞清楚底下到底有多少个乡都?每个乡都的人口有多少?土地有多少?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了!</p><p>幸亏朱和墭现在是圣人了一手穿墙弹,一手大蒜素,还有集硝池、甘蔗酒、特别白的白糖、平南王府藩地、沿海界外土地、澳门商埠等六大利益可以分配。还把广东仇人最多的尚可喜家灭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在夺取澳门和入主广州的过程中,将十几万壮丁和广州城的百姓纳入旗下,使他们处于行世子府的直接管理下。</p><p>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把这几个大问题,都摸得一清二楚。</p><p>而现在摆在朱和墭、诸葛三和、郭有德和大波玲他们四人面前的广府、肇庆十一县地图上,就明明白白的标注上每一个乡都的名称,每一座城寨、村镇、码头的大致位置,每一个乡都的耕地和人口情况。</p><p>这样的图,别说大清朝了,就连坐镇广府二十余年的尚可喜,都不曾看到过。</p><p>“世子爷,现在整个广州府只有新会、清远、龙门三县尚未收复,其余十县加上肇庆府的鹤山县,都已经在行世子府的掌握之下了。</p><p>根据清点的结果在这十一县境内,共有三十八座城寨,一百八十六座藩庄,一千零五十八个乡都,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和三片界外荒地总共有丁男三十余万,口一百白糖、平南王府藩地、沿海界外土地、澳门商埠等六大利益可以分配。还把广东仇人最多的尚可喜家灭了个七七八八。而且还在夺取澳门和入主广州的过程中,将十几万壮丁和广州城的百姓纳入旗下,使他们处于行世子府的直接管理下。</p><p>要不然他还真没有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把这几个大问题,都摸得一清二楚。</p><p>而现在摆在朱和墭、诸葛三和、郭有德和大波玲他们四人面前的广府、肇庆十一县地图上,就明明白白的标注上每一个乡都的名称,每一座城寨、村镇、码头的大致位置,每一个乡都的耕地和人口情况。</p><p>这样的图,别说大清朝了,就连坐镇广府二十余年的尚可喜,都不曾看到过。</p><p>“世子爷,现在整个广州府只有新会、清远、龙门三县尚未收复,其余十县加上肇庆府的鹤山县,都已经在行世子府的掌握之下了。</p><p>根据清点的结果在这十一县境内,共有三十八座城寨,一百八十六座藩庄,一千零五十八个乡都,两千三百多个大姓和三片界外荒地总共有丁男三十余万,口一百一十余万,熟地三百余万亩,容易复垦的荒地二百余万亩。”</p><p>正在向朱和墭报告十一县清查情况的,就是那个总是“尼了尼了”的郭师爷。这次进军广府的行动中,他和大波玲一起主管三军后勤。大波玲管账管钱,他管打杂跑腿。十一县清查的大工程属于“打杂”,所以就由郭师爷负责了。</p><p>“都查清楚了吗?”朱和墭看着地图台旁堆了满满十一张八仙桌的账本,皱着眉头又问了一句。</p><p>“世子爷,尼了尽管放心,臣已经着人仔细清点了,差不了太多。”郭有得颇为得意地说,“尼了这次用得是各县自查和互查相结合的办法,没有人潮州过来的官吏出头,而是让广府人自己查。</p><p>臣让各县先自查一遍,再随机抽调别的县的人去复查。而且各县的临时县官和差官,又都是从广府和肇庆这边的邻县,还有广府军籍中人里抽调过去的。既熟悉当地的情况,又和地方上没有太多的纠葛,所以办事都比较得力。”</p><p>郭师爷说道“广府军籍中人”,就是朱和墭入主广府的过程中,被他编入军籍的关闸榷场壮丁和广州难民就是那些被尚之信逐出广州城的“无产者”。</p><p>这些人现在都落户在了广州城内,还编入了行世子府的军籍,还由行世子府管他们的衣食住行,自然也就成了朱和墭的死党了。</p><p>“办得不错!才一个多月,就把这么难办的事情办好了,实在不易啊!”朱和墭似乎非常满意,笑着点了点头,“这广府、潮州、客家素来是有矛盾的,咱们要管好广府根本之地,就得会和稀泥会用广府人治广府。”</p><p>其实跟着朱和墭一起从潮州过来的文职官员本就不多,根本接管不了广州根据地的十一个县。</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