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杨起龙来了求月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大清这边,三藩势力和满清朝廷正围绕着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展开博弈的时候。</p><p>朱三太孙朱和盛则忙着创业!</p><p>没错,他又在创业了!</p><p>虽然他老子朱琚杉还被邓光明和刘进忠的部队包围在贵屿都城内,但是朱和盛却不急着去拯救,而是忙着兴办实体经济,大搞实业救国。</p><p>相比指挥一支大军去和大清天兵交战,朱和盛还是更懂开工厂、办实业的事儿。</p><p>别看他来康熙十年的潮州也没多久,但已经找到了一片发家致富的“蓝海”,当然不是生产高仿的马爹利和法国香水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品的马爹利和法国香水,朱和盛想仿也没得仿,如果能做出来就是原创!</p><p>那以后潮州马爹利、潮州轩尼诗、潮州拉菲、潮州圣罗兰、潮州兰蔻都变成正品了</p><p>不过朱和盛选择创业项目也不是正品的潮州洋酒和潮州香水,而是非常高大上的军火业!而且还直接切入了十七世纪军火业最核心、最关键、最能卡脖子的产业堆硝和制硝!</p><p>众所周知,十七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已经是火药武器主宰战争的时代了!</p><p>而火药武器无论是枪炮还是炸雷,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火药。</p><p>以广东地区非常多见的斑鸠脚火枪为例,这种重型火枪发生一次就要消耗大约一两明两黑火药而一斤明斤黑火药只够一支斑鸠脚火枪发射十六次。</p><p>没有黑火药,威力强大的斑鸠脚重火枪就比烧火棍都不如了!</p><p>而火硝就是黑火药最主要的成分!</p><p>而对广东、福建各路势力而言,火硝又是很难得到的宝贝,永远供不应求,永远被卡脖子大清朝廷在路上卡,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则在海上卡。</p><p>所以在北方只卖五六钱银子一斤的火硝,在达濠商埠直接抄到了两银子一斤!</p><p>而且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还得大佬辉点头,才能“匀”一点火硝或是火药给各路买主邱辉自己也不够啊,而且他也得用火硝和火药卡下面这群依附势力的脖子。</p><p>这各路买主,其实都是依附大佬辉的势力,主要就是依附邱辉的抗迁的上百个乡都中的强宗大族。</p><p>邱辉“送给”朱和盛的三个都就是这一类依附他的乡都,朱和盛能不能把它们牢牢控制住,那就得看他的本事了。而这本事当然也包括搞到卡人脖子的火硝和火药的本事。</p><p>有了火硝或是火药,这些潮州宗族才能用明朝传下来的斑鸠脚火枪,守着他们的围楼抵抗清朝官府的“强迁”啊!</p><p>守住了围楼才能保住周围的土地,有了土地才能生养儿女,传宗接代这火硝和火药在康熙十年的潮州界外,就是相当于房产证、结婚证的存在啊!</p><p>那是刚得不能再刚的刚需!</p><p>所以从达濠返回古埕村的朱和盛,一边派勇猛苏领着上百“大军”去“收复”大南山里的天王寨其实天王寨并没有丢一边就开始全力以赴的修建“没有猪的猪圈”就是堆硝池啦!</p><p>朱和盛在古埕村修建的第一个堆硝池现在已经快到“丰收”的时候了,在堆硝池的表面,已经出现了大片肉眼可见的淡黄色的硝土。朱和盛取了一些硝土放在烧红的木炭上进行了测试,发现可以爆出火花,这说明硝土的纯度是让人满意的。</p><p>根据他的掌握的知识,一个可以投放两千斤沙土、草木灰,外加三百斤臭鱼烂虾也可以用屎尿的硝池,如果有合适的气温、湿度,并且通风良好,还能避免太阳光的照射,经过二十几天的发酵,所产出的硝土大约可以提纯出三十斤高纯度的火硝。</p><p>地才能生养儿女,传宗接代这火硝和火药在康熙十年的潮州界外,就是相当于房产证、结婚证的存在啊!</p><p>那是刚得不能再刚的刚需!</p><p>所以从达濠返回古埕村的朱和盛,一边派勇猛苏领着上百“大军”去“收复”大南山里的天王寨其实天王寨并没有丢一边就开始全力以赴的修建“没有猪的猪圈”就是堆硝池啦!</p><p>朱和盛在古埕村修建的第一个堆硝池现在已经快到“丰收”的时候了,在堆硝池的表面,已经出现了大片肉眼可见的淡黄色的硝土。朱和盛取了一些硝土放在烧红的木炭上进行了测试,发现可以爆出火花,这说明硝土的纯度是让人满意的。</p><p>根据他的掌握的知识,一个可以投放两千斤沙土、草木灰,外加三百斤臭鱼烂虾也可以用屎尿的硝池,如果有合适的气温、湿度,并且通风良好,还能避免太阳光的照射,经过二十几天的发酵,所产出的硝土大约可以提纯出三十斤高纯度的火硝。</p><p>如果不考虑到人工、固定资产折旧、资金成本、取得沙土和草木灰的成本和提炼火硝所需耗材的成本,那就是十斤臭鱼烂虾产一斤火硝。</p><p>古埕村本身就是渔村,对面的海门港更是潮州府最大的渔港,臭鱼烂虾的价格很低,几个铜板搞一斤绝对没有问题。十斤臭鱼烂虾也就是二十个到五十个铜板再加上其它各种各样的成本,在古埕村用堆硝法生产火硝的成本,怎么都不会超过一百文铜钱一斤。</p><p>而一斤火硝直接卖给邱辉和陈近南,怎么都不会低于一两银子!</p><p>那可是十几倍的利润啊!</p><p>而且还不必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已及各项附加税,还不愁销路,当然也没有账期,甚至可以预收货款占用下家的资金制造高仿名酒和法国香水都没干这个来钱快!</p><p>如果朱和盛还能更进一步,利用自产的高纯度火硝生产颗粒状火药的话那利润可就更高了。</p><p>不过朱和盛眼下还没功夫开设火药作坊,而且也没时间培养制造火药的技工。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扩建堆硝池这一件事儿上。</p><p>整个隆井都的闲散劳动力,都被朱和盛花钱雇了来,他底下的“大南山义军”也暂时变成了劳动大军,会同被雇来的隆井都农夫,一起在朱和盛的亲自指挥下修建堆硝池。</p><p>为了方便日后的管理,朱和盛还给自己找了两个“经理”,一个是于老爷子的姑爷斯文白,朱大资本家想把他培养成硝池经理斯文白这就变成猪圈白了。</p><p>一个是小公公庞思明,朱和盛已经收他为徒,准备把熬硝的手艺传给他,以后再让他当制硝经理小公公就变成硝公公了,如果将来朱和盛再教会他制作颗粒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