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导演风格(求订阅推荐)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导演这种身份向来是一种带着强烈个人感官的职业,同样一部电影,或许因为个人所想的东西和想要的影片核心主题与侧重点刻画的不同,从而导致:明明拍摄的素材一样,可最终剪下来,就成为了两部截然不同的电影。</p>

  风格迥异性威力之大的程度,可见一斑。</p>

  当然,只作为拍片机器存在于影片制作的那种导演不再这一概念之内,具体可参考《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p>

  这种剧本故事大于导演思想的系列电影,向来是不容许导演其个人风格的施展。</p>

  这也是为什么系列电影这东西,来来回回的更换导演,还能做到执导风格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原因所在。</p>

  千篇一律、照顾粉丝,说的就是它们了。</p>

  回到《狂怒》这部电影来说的话就是,莱曼自己想要的是一部怎么样的呢?</p>

  或者说他的风格是什么?</p>

  “剧情跟着角色走,尽量的刻画角色。”</p>

  欧罗巴影业的剪辑室里,电影所拍摄的素材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剪辑之后,终于到了最后一遍定型的时候了。</p>

  在莱曼的影响下,这部《狂怒》与原作比起来可谓是面目全非,若非还是描绘的坦克为主的战争题材,真就是一点都不挂钩。</p>

  从拍摄的时候,他就有意向的改变拍摄场景的构建了,直到现在,才慢慢的汇成他自己所要表达的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p>

  听完莱曼的要求后,托马斯点点头,开始手头的工作。</p>

  在托马斯看来,这部电影就是奔着刻画角色去的,推动剧情什么的,也就应该是以角色的成长为主。</p>

  既然如此的话,剪辑视角放到角色身上,而不是什么大场面,为影片的深度下功夫,削弱那些没意义的东西,也再合适不过了。</p>

  从《活埋》里的保罗,到《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兰彻、拉加、法罕,再到《狂怒》里的中士、诺曼,莱曼的风格始终没变过,那就是刻画角色,提升角色身上的血肉感。</p>

  作为一个想要成为莱曼身边的专属摄影师,托马斯看的很透彻,也很明白这些。</p>

  “这里需要把正面交战的戏份切换成诺曼与中士的对话吗?”</p>

  “不不不,对话做成旁白,放到战场上的镜头戏份里当做背景就行了。”莱曼连忙说道。</p>

  “为什么?”托马斯心里有所疑惑,直接开口就问道:“从这里切回角色的镜头,不是更能凸显人物吗?”</p>

  莱曼听后,很认真的回答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全是角色戏份的话,到时候影片的节奏不是会显得有些沉闷吗?到时候又会有多少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呢?深度之外也需要充足的视觉效果,你明白吗?”</p>

  有些观众喜欢在观看影片之后感受到思想的洗礼;有正面交战的戏份切换成诺曼与中士的对话吗?”</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