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村包围城市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调研的结果让郝仁很受伤,但不是全无收获。店主人有几句话说的在理,在一线城市直接和国外品牌竞争,绝对是腥风血雨,别人大手笔一挥,连品牌露出都困难,耀华的体量和利润绝对不足以正面应战。想做国产品牌的出头鸟,很有可能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



但在数量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就不一样了。国外大品牌看不上斤斤计较的消费者,在城市花钱爽快的消费者中来钱多快,一个一线城市的门店比几个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利润高好几倍。



更何况,小城市和农村的商业中心区又小又破,在那里开店,很容易败光品牌的高级感,反而失了国外品牌的格调,让原来的客户使用起来没了身份感。



这就是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从农村起步,从小钱开始挣,就不会让新品牌的竞争情况险象环生,生存变得千难万难。待到成熟的时机,有实力和国外品牌掰腕子,再农村包围城市,杀一个回马枪,重回一线城市。



打定主意,接下来郝仁果然按照赵扬说的,把工作全部交接给了副手韦得利,自己一心一意琢磨起新品牌的上市规划。



赵扬完全像忘记了这件事一般,照常见客户、开会、批文件,后面的例会半个字都没提。工作十年,郝仁习惯了马不停蹄地赶工期,突然没人催了,起初还有点无所适从,不过时间一长就安之若素了,甚至几次公司重要会议都请假不来。



郝仁带着汤媛、陈虎、李子健三个思路活泛的年轻人,跑到几个周边省份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做调研,一个地方,长则一两周,短则三四天。白天不干别的,在销售电子产品的地方呆着,听消费者来店里都问了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就掏钱,得到什么样回答就走人,砍价一般到多少钱能接受,什么产品热销,喜欢什么赠品……



时间久了,虽然他们轮换着去不同店,还是很难不被人家店员人认出来。毕竟这几人的作息都快和店员上下班一致了,还认不出来,那就是店员眼力有问题了。每当这个时候,几人只好说想买,但是钱还没存够,每天来看看,过过眼瘾。



郝仁带出来的几个小年轻样貌不赖,尤其是汤媛,店员就是要生气,一看人楚楚可怜就发不出火来。但郝仁就不一样了,人高马大,整个人打理得一丝不苟,明显不是什么缺钱的主。再加上只要听到有价值的谈话,就露出一种旁若无人的认真专注,怎么看怎么像商业间谍,结果十有八九被人轰出来。



能怎么办?换个城市。几人兜兜转转,三个多月游走了十几个城市,白天逛店,晚上就在酒店梳理观察心得总结。



这几天,郝仁几人在广西的一个小城逗留,正好遇上当地壮族的吃新节,下午到晚上都有庆祝,街上的店不到四点都关门了。



几人也不去凑热闹,晚饭后,买了一些零食啤酒在酒店里聊天。这次郝仁带出来的年轻人都不是他平时倚重的骨干,虽然是生产淡季,他一个人抽身还好,把所有业务骨干都带出来肯定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那次会议决策后,郝仁回来就和几个业务骨干沟通了,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无担忧。虽然郝仁知道,都是一起打拼的队友,即使大家内心不认可,任务下来他们也照旧执行。但郝仁这次想要的同行人是,可能既有经验不足,但敢想敢拼的年轻人。老人可能经验丰富,但惯性思维和心理负担最重,未必适合。这是一场可能输的冒险,郝仁想出奇兵,新事用新人,没毛病。



陈虎,人如其名,虎头虎脑,性格冲闯,做事麻利。在耀华三年,做的是测试方面的工作,但他不像一个典型的研发人员,待人更热情,也更为健谈。郝仁的副手韦得利听说郝仁是要去调研,第一反应就觉得陈虎很合适,一是专业扎实,看得出门道,二是能说会道,收集信息能力强。



“陈虎,你家是哪里的?”郝仁问。



“云南的山沟沟,一个叫大屯镇的小地方。”陈虎从开始嘴就没停过,这会又往嘴里塞了几根虾条。



“那不容易,从小地方一路闯到大城市。”



“我家在的那个小镇海拔高,出门抬头就是山,翻过一座还有一座,我小时候就好奇,山外到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