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意外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霖哥儿看了一会儿,有些困乏了,靠在方妈妈怀里睡着了。



带着儿子出行,便是要快马加鞭,也不敢太颠簸,又有女眷在,入夜时都是入了城镇休息。



这一夜入住了安华镇。



安华镇的驿馆,楚维琳也算熟悉,夜里温了一盏酒给常郁昀兄弟们暖身,常郁晓捧着酒盏叹气。



常郁明撞了撞他的手肘,道:“三哥是为了二妹妹的事体?”



常郁晓苦笑:“母亲过世了,又分了家,大哥的精神一直不好,若是能找到二妹妹,兴许能叫他稍稍高兴些。”



常郁明不想泼他冷水,可心里却是想着,当初就没寻到,隔了这么久了,常郁映说不定早就不在安华镇上了,她下了决心要走,又有银票在身,天南地北的,哪个也不知道她会去哪里落脚。



第二日一早,一行人又离开了安华镇,往东南而行。



前头的路,楚维琳是全然陌生了的,她从没有离开这么远过,偶尔也与霖哥儿一道,兴致勃勃往外头张望。



常郁昀笑话她道:“不如带起帷帽来,也就不用避讳了。”



楚维琳嗔了他一眼,扭转过头,忍住了自己的好奇心。



到码头时,已经是傍晚了。



楚维琳带上帷帽,从马车上下来。



日落西山,天空染红了半边,日暮下的渡口人声鼎沸,远行的、送行的、挑货的、督货的,一眼看去,四处都是人。



远处的水中,大小船只数不清数量,几个停泊位子满满当当的,只等走了一艘再补上一艘。



这番情景,楚维琳从未见过,却只能记得女眷出门的本分,不好太过明目张胆地张望,倒是霖哥儿不用讲什么规矩,目不暇接一般转着脑袋。



官宦人家的渡口与寻常百姓的不同,只是那儿今日里也是人来人往的。



不晓得是哪家官宦回京,渡口处围着围幔,是叫女眷们休息的。



常府的船舶靠了岸,挑夫们把行李一箱笼一箱笼地往船上运。



李德安家的指着那几艘船舶与楚维琳道:“奶奶,您看,咱们这次去,带的人手也不多,只租了一艘头等客船,一艘货船。货船上下三层,最底下一层堆了土石压仓,其余两层存了行李、土仪,又有房间供船夫们住。那艘客船是五层的,甲板上两层,下头三层,底层同样是土石压仓,往上一层放了常用的箱笼物什,余下三层皆是住人的。”



楚维琳一面听,一面点头,宝槿笑嘻嘻道:“妈妈打听得可真仔细。”



李德安家的也不谦虚,赔着笑道:“难得有机会在奶奶跟前卖弄一番,也总要使些劲儿才好。”



楚维琳忍俊不禁,又与李德安家的商量:“那依妈妈看,住哪一层最好?”



“甲板上的两层,能看见水面景色,其实是极好的,只是如今才刚刚开春,天气也没有暖和,还是甲板下头暖一些。奶奶先住着,等到了南方,天暖一些了,再挪到上头来。”李德安家的道。



楚维琳听着有理,正想说些什么,娉依快步过来,说是差不多能登船了。



楚维琳瞧了一眼不远处常郁昀的身影,他正在和常郁晓、常郁明说着些什么,楚维琳抱着霖哥儿要过去,就见一位眼生的丫鬟走了过来。



那丫鬟衣着光鲜,模样可人,规矩行了礼,道:“奴婢是渝州知府宋怀安府中的丫鬟柳荷,我们老爷回京述职,刚刚抵京,请问这位奶奶,可是京城常太保府中的奶奶?”



京城常府,一般而言指的便是这个常家了,可若对方在谨慎些,说是常太保府中,那定然是不会再错了的。



柳荷是从围幔那儿来的,可见在其中休息的应当是宋大人家中的女眷了。



楚维琳点头,应道:“夫君是常家五郎。”



柳荷又百姓的不同,只是那儿今日里也是人来人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