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水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闻言,荀彧不禁皱起了眉头,摇头叹道:“主公,昌邑乃兖州治所,城防之坚实,完全不次于邺城。更何况城中还有三万守军,只要敌军不肯出战,没有数月的时间,恐怕无法破城。”

  听了荀彧的回话,刘备也不禁有些牙疼。

  昌邑这地方他也去过,想起那高足六丈,厚有三丈的城墙,刘备便打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真要拿士卒的性命去填,就算自己麾下这三万人打光了,也未必能攻下城防。

  刘备满脸不甘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在短时间内拿下昌邑?”

  “自然也是有的。”荀彧缓缓开口答道,“昌邑城北有水,名曰:泗水。主公若是派人在昌邑以北修筑堤坝,再挖掘一条由泗水通往昌邑的水渠,只待蓄水满后便引水灌城,如此昌邑可破。”

  听完荀彧的计策,刘备不禁为之侧目,眼中也露出古怪之色。

  文若,类似的话某好像在哪听过……

  你和公达不愧是叔侄,一开口不是水攻,就是火攻,简直不给敌人留半分活路。

  倒也不是荀彧的计策没有新意,只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条件,想要全歼敌军,火攻是最便捷的方式。而想要攻克一座坚城,水攻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常言道水火无情,便是此理。

  尤其是眼下,敌人不可能出城跟你决战,你在昌邑城中也无内应,除了死磕攻城之外,便只剩下了这个方法。

  荀彧之所以没第一时间提出来,是因为大水一出,必然连昌邑城中的百姓也一起遭殃,这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更不符合刘备一贯的作风。

  果然,听完荀彧的计策后,刘备第一时间问道:“若是引水灌城,城中百姓何以依存?”

  荀彧想了想,再次拱手道:“主公,昌邑地势略高,即便引水灌城,也不可能顷刻间破城,还是得继续攻城,因此满城百姓并不会随水而流。但些许损伤……也是在所难免。”

  这番话表达的很清楚,引水灌城也不能第一时间击垮城中防守力量,毕竟昌邑城很大,想要一次性用水淹掉是不可能的。

  但随着泗水滚滚而入,整座城池也难免终日泡在水中。且这个时代的饮水来源都是地下水,等泗水灌城后,必然会井水倒灌,取水困难。

  再者,整日泡在水中,人难免会生病,粮食难免发霉,生活多有不便,届时城中士气低落,便是破城最好的时机。

  只是整个过程中,百姓难免会损失惨重。

  听完荀彧的计策,刘备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见此,荀彧露出了意料之中的笑容。

  倒是一旁的沮授,好似根本没看到刘备的脸色一样,径直走出来拱手道:“主公,荀长史之计甚妙,在下附议!”

  众人顿时为之侧目,心中不禁在想沮授今日为何这般没有眼力?

  唯有荀氏兄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沮授当然不是没有眼力的人,所以他必然还有下文,只是不知他准备如何劝说刘备。

  刘备叹息道:“公与,某以为凭麾下将士之勇,必能破城除贼,倒是不需要这些损伤百姓的手段。”

  “主公仁德,在下佩服!”

  沮授先说了句场面话,然后继续说道:“但是在下以为,引水灌城之计,却是在拯救昌邑满城百姓,乃至于整个兖州南部百姓。”

  闻言,刘备和众人顿时露出了惊奇之色。

  这个论调……倒是闻所未闻。

  沮授见众人不解,便微微一笑道:“好让主公知晓,咱们军中粮草已然不多了。”

  “这某自然知晓,毕竟本来咱们的粮草就不多。”

  “不,主公误会了,在下想说的不在于此。”沮授摇头道,“从子初率军进抵邺城,便截断了贼军的粮道,算算时间,已有四十日之多。也就是说,贼军这四十多日以来,所食皆是军中存粮以及兖州本地府库运送中的粮草。如不出意料,最多再有十日,贼军也该断粮了。

  主公试想,贼军断粮之后,却依旧要坚守城池,此等情境下,会做出何种举动?”

  沮授这句话,简直如一语惊醒梦中人,只把刘备听得眉头紧锁,默默无语。

  倒是旁边荀谌见一众武将不解,便开口解答道:“昌邑城中一旦断粮,敌军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