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孙立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于孙立人,王飞曾经听一些老兵说起过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孙立人的早年经历可谓是辉煌的,青年时考入清华大学,学的也是土木工程,后来又考进号称“南方西点”的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后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的军事基地,回国后在大连当教官,开始真正步入军旅生涯。



1942年,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孙立人亲自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士兵们备受鼓舞,顺利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



仁安羌之战是华夏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军界。



他学习和精通美国的战术打法,非常爱惜自己的士兵,能用飞机坦克轰炸的,绝对不拿士兵的命硬往上冲。



因此,他非常受士兵们的爱戴。



孙立人仔细看了一下王飞,见其年纪轻轻,脊背挺得笔直,脸上阳光帅气,不由得好感倍增,说道:“我听说过你,松山战役、铜钹之战,你们川军团勇猛精进,打出来了果军的威风,不仅为国争光,也为我们远征军争了一口气,真是了不起啊!”



王飞被夸赞,再次敬礼道:“都是长官们指挥得当,而且后面还有数万官兵支持,我们川军团才敢往上冲。我始终记得,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也不仅仅是川军团的,而是我们远征军所有将士的!”



廖耀湘笑道:“瞧瞧,自从见了他,我就非常喜欢他,任师长还是有眼光啊。”



见了面,寒暄几句。



廖耀湘问道:“王团长怎么来了,有事吗?”



王飞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新22师在孟关城外一个星期寸步难进,也让廖耀湘起了疑心,怀疑日军另有企图,所以找孙立人前来商量。



既然想到一起去了,孙立人直接问道:“不知道王团长有什么主意?”



王飞道:“瓦鲁班如果藏有日军主力,一定会找时机偷袭新22师的侧翼或者是背后,现在孟关已经坚持了一个星期,我军的攻势已钝,如果我们的预料没错,瓦鲁班的日军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



廖耀湘和孙立人都点了点头,非常同意王飞的观点。根据侦查获得的情报,日剧军驻扎在孟关的主力是佐藤又三郎的第56联队,而山崎四郎的第55联队没有出现在视野里,也就是说,隐藏在瓦鲁班的日军主力很可能就是第55联队。



第55联队是日军第18师团中最厉害的一支步兵联队。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从作战能力上,18师团的士兵战斗能力确实非常出色。



18军团在重组之时,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华夏战场和日后入侵东南亚作准备,所以士兵选拔中都挑选了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官和有战斗经验的士兵。这保证了师团人员有较高的军事素养。



从武器配备上,每个士兵都是武装到牙齿的战斗机器,日本砸下重金为这支师团提供所有的轻重武器装备,保证其强悍的战斗力。



同时,在长期“****”思想的洗脑下,士兵甚至可以忘记生死,更不顾最基本的人性道德,只在乎战斗胜利,这也是为什么这支师团的狙击手散入丛林之后,一直会战斗到死。



孙立人果断决定留113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2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



王飞觉得112团一个团恐怕不足以阻止偷袭的日军55联队,所以请求川军团一起出战。



原本川军团负责执行看守公路的任务,提出参战要求,孙立人也拿不定主意。



所以,把作战计划立即上报给了史迪威,王飞的分析引起了史迪威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判断,史迪威又派出米国的第5307部队组成一支突击队和他们一起进行联合行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