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八节 破城弩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靖、郭孝恪商议之际,李博义惶惶如丧家之犬,带着直奔关而逃。好在李靖急于整顿武关,筹划运兵,再加上要输送军资,并没有像对付李奉慈一样穷追猛打。李博义一路无事,等到深夜的时候,终于赶到了关。

  关位于武关之西,处于岭、山之间,是从襄阳等地入关中的第二道门户。关和武关一样,亦是地势险恶,可气势恢宏,要远胜武关。关之前地势倒是开阔,也比武关之东宽敝了许多。

  李渊在占据关中后,又将关扩建,增强了城防,夯实了城墙,甚至在城门、城角容易受到攻击之处多加大石垒砌,以加固夯土城池的坚固。关可称得上城高墙厚,再加上有三万精兵把守,李渊对此可说是极为放心。

  李博义费劲良久的气力,这才让城兵暂时相信他是陇西王,可并不放他的大军进城,先吊下个竹篮,把李博义吊上了城头。

  李博义又惊又怒,还只能自我安慰,心道山南王、郑王毕竟还是老姜,比李奉慈要老辣。等到验明正身,城兵又见远处并无敌兵,这才开了城门,放唐军入城。李博义径直去见李叔良、李德良二人,只见到王府灯火通明,又是一怔,进了王府,李博义揉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

  因为李叔良下处坐着一人,正是李奉慈!

  “奉慈,你还活着?”李博义又惊又喜道。

  李奉慈脸色古怪,“当然还活着,博义,你很希望我死吗?”

  李博义然不悦,“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你守在城头,怎么突然不见?”

  李叔良、李德良都是脸色沉重,他们算是李博义地叔辈,是为亲生兄弟,虽和李博义都是封王,但因门第观念,李博义还是要以晚辈的礼节参见。

  李叔良沉声道:“博义。听奉慈说。因为你开城延误时机。这才让西梁军趁虚而入?”

  李博义脸色苍白。“那……那是……”

  “你只要说是不是?”

  李博义看了李奉慈一眼。舒口气道:“是。”

  李德良问道:“听奉慈说。你因为大意。让西梁军地内应烧了投石机。以至于无法抵抗对手地猛攻?”

  李博义握紧了拳头。“是!可是……”

  “好,我们知道了!”李叔良道:“你回去休息吧。

  ”

  “可是……”李博义心中郁闷的无以伦比,还想辩解。李叔良摆摆手道:“博义,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只要提醒你记住这两点,这是教训,我们不能失败了,还不知道教训。其余的事情,不用多说了。”

  李博义无从辩解,知道李奉慈为推卸责任,竟然不顾兄弟之情,把失武关的黑锅都扣在他脑袋上,心中暗恨,忿忿而退。李奉慈等李博义不见,这才道:“多谢两位叔叔看在我面子上不责怪博义。”

  李叔良摇头道:“博义还是年轻,奉慈,这次兵败,你的过错还小些。若他和你一样,武关怎么能说破就破?”

  李奉慈连连点头,“可……对手实在很是凶悍,又十分狡猾。两位叔叔可要多加防备。”

  李叔良傲然道:“我们和你们不同,关也不是武关!”

  李奉慈不敢多言,也只能讪讪而退。李德良多少沉稳些,“他们的火箭带刺鼻烟雾的攻法倒是别具一格,要抓紧让军医想些对策,可别阴沟中翻船。”

  李叔良点头道:“我已让军医着手准备,城中所有地百姓在最近地日子,绝不能擅自出门,生意都要暂停!至于王家米店,怕引起百姓不安,也暂时密切监视,而不抓起来。现在奉慈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要全盘防备,就不信他们有三头六臂,能够再下关。”原来到现在为止,他们还不知道对手领军的是谁,只从李奉慈口中得知,西梁军来势汹涌,人多势众。

  李德良问,“可毕竟任由他来攻,我等总处于被动。若是出兵迎战,看看他们的虚实,不知如何?”

  李叔良半晌才道:“我们只求守住城池,扼住通往关中之路。只要西梁军过不去,已算胜利,奉慈、博义并非平庸之辈,他们不能抵挡,若依我之见,还是稳中求胜的好。”

  李德良赞同道:“大哥所言极是。”

  二人看似狂妄,毕竟还是怕重蹈覆辙,在侄子面前虽有狂态,暗地却是小心谨慎。接着又商议守城地器械,投石机、滚油、火箭、羽箭之流都要准备充足,同时又早派兵士向蓝关、西京传警,这一番准备,当算是万无一失。

  李叔良自豪道:“兄弟,要抓紧让军医想些对策,可别阴沟中翻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