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就需要大量的招聘,决定第一批招聘100人。



招聘要求:



初中文化,服从管理,工作积极,其月薪1290元港币,不压工资,每月10号发工钱,



包吃,加班费另外计算,年底双薪,夜班有补贴,另外每月发放生活用品…。



梁记制伞的招聘广告一张贴出去,一开始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这是假的。



因为梁记制伞很少对外招聘的,几乎是没有员工流动,每年在3~5月可能招聘季节性的临时员工。



然而没有想到到是一下子招聘100位,这令工作在深水埗工业区的工人,



面对梁记制伞不错的福利待遇,是十分心动,纷纷决定放弃目前的工作,前来应聘。



很快梁记制伞招满100名员工,



意味着目前员工数量,可以开始小范围的夜班生产,



这一工作是交给生产部刘海山完成。



同时梁智诚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



是直接要求产品研发部在3月初之前,一定要研发新的产品,让客户和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关于市场销售,除了要求外贸部继续加大推销力度在米国和欧洲的市场,



另外也在东南亚市场上,也开始进行推广销售。



考虑到当地的购买力,在订单上,防风雨伞是1万把起订,普通纯钢雨伞是5万把起订。



就在外贸部在全球各地市场努力抢订单时,



梁智诚把目光又重新放在苏联市场,可谓是恋恋不忘。



如此看重苏联的市场,不光是在黄金石油资源上,还有在工业技术上。



因为在梁智诚的商业帝国版图里,不只是在轻工业,还有重工业也必须大力发展,



而苏联在技术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年前梁智诚通过苏联对外贸易的数据,决定先从新加坡开始与苏联的接触,



为了稳妥,就决定派一个人驻守新加坡,其工作内容就是通过苏联在新加坡机构,在当地搜集苏联的商业情报,还有苏联的人脉,



为后续进入苏联市场准备。



不过在派人前往新加坡之前,梁智诚也意识到以目前员工在情报搜集能力以及其它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就必须加强员工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如何搜集和辨别情报真伪…。



在信息部的办公室,梁智诚先是直接拿出一个例子:



曰本三菱重工是如何获得大庆油田的巨额订单,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这达成交易的过程里,三菱重工情报部门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在60年代,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外人几乎是根本不清楚!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一次偶然的机会,注意到从国内报纸刊登的大庆新闻…,



这引起了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的注意,然而立即上报,得到三菱重工管理层同意,并且是大力地支持。



然后以此为线索,三菱重工情报机构开始全面搜集国内报刊、杂志上有关大庆的报道。



从而初步判断出的大庆油田确实有可能存在!



同时也必须确定大庆油田的具体问题,三菱重工情报机构继续通过国内公开发行报纸,搜集情报。



在1966年的一期国内画报上,看到了王进喜站在钻机旁的那张著名的照片。



三菱重工情报机构根据照片上的服装衣着确定油田大概的位置,



先是通过国内天气和气候,很快确定了油田的具体位置,



认为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因此大庆油田可能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东北北部地区。



后续又派曰本人在国内坐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都有很厚一层土,



从土的颜色和厚度,三菱重工情报机构正是确定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的结论。



经过对大量有息部的办公室,梁智诚先是直接拿出一个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