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竞争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就是每天需要达到10万把的产能!



梁智诚直接要求生产部刘海山必须在在5月之前,在目前人数之下,至少每天提高到6万把。



如达不到产能,直接辞职走人。



当然如果达到产能要求,在目前每季度生产奖是提高一倍。



刘海山感受到压力,同时也感受梁智诚的奖罚分明,就立即表示一定全力以赴达到生产任务。



除了在内部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就是直接增加规模,招聘300位员工,



其中200人增加成品组装部,其余100人各分流伞骨架和伞布生产部。



可是在目前工厂规模,再加上有限的机器…,无法满足额外300人同时工作,



如果要实现,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始实行2班倒的工作制度。



可是员工们不太支持这种生产模式,影响生活休息时间。



因为在70年代后期,整个港岛普通老百姓有一定财富积累,对工作态度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



为了鼓励让员工上夜班,必须得提高夜间的补贴,



这意味成本的增加,对公司来这不是好事,梁智诚准备从南越难民营招聘。



因为自从米国从去年开始撤出南越,大量的南越难民纷纷涌向港岛,



也就是在1975年5月开始,一艘载有3000多越南难民的轮船抵达港岛港口,当日英国女王正好来到港岛,为了营造出友好的氛围,港岛无条件接收了该批难民,自此揭开了难民涌入的序幕,



从1975年~到2005年,南越合计有数十万人非法来到港岛。



特别是在1979年,南越难民达到最高峰,达到10万人。



然而,南越政府靠着这笔难民潮掠夺了大约30亿美元。



可这些难民多数是华侨,如果梁记制伞把他们招聘进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毕竟南越的华侨在语言沟通是没有问题,在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求不高,为梁记制伞的生产一定的保障。



梁智诚预计在农历新年后开始实行大规模生产,分为白班和夜班,



在产能上,给予员工们一定的缓冲,到6月份,白班与夜班要达到等同,



由于梁记制伞在普通雨伞的降价,引起了欧洲雨伞制造商强烈地不满。



特别是英国富尔顿雨伞公司是十分的气愤,一向温文尔雅的英国人,破口大骂梁记制伞破坏了规则,扰乱了雨伞市场的价格。



同时也包括西德雨KOBOLD伞公司,



看到西德两家最大百货公司,向梁记制伞合计采购100万把。



这一举动被KOBOLD雨伞公司看来这是一个挑衅,



在自己的地盘,居然让梁记制伞进入西德市场,这怎么能行!



要是不制定对策,很有可能西德雨伞市场被梁记制伞攻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