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241.我们很正规的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万程不能说自己是穿越回来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



而且,现在这里还的确没有环境治理这一说,好多乡镇企业就是靠污染更大的化工、采矿发财。



铸造分厂的利润,要远远高于这些乡企,吴晓波当然不能同意把公司这么好的摇钱树给卖了。



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这时候,坐在一边,一直不发话的张静突然开口说:“我支持万程的意见,必须现在就准备卖掉铸造分厂的设备。”



吴晓波就吃惊地看着她。



张静不慌不忙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都是由南而北,通过南方开放窗口,拿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然后向北,向东,再向西发展的。”就问吴晓波,“这一点你认同吧?”



吴晓波说:“这个我当然知道了。要不然咱们公司招聘人才,都是首先考虑南方的大城呢?”



张静说:“其实,几年以前,南方就开始重视污染问题了。我在南边工作的时候,南方的工业园内,就不允许重污染企业入驻。



所以,当初万程要代管铸造分厂的时候,我就对他提出污染这个问题。不料万程也已经想到了,提出来,十年之内卖掉铸造分厂。



那时候,我就考虑,他吞并江山机器厂的计划,是十年。没想到,我们这位刘总,仅仅用了一半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他的计划,我对此佩服地五体投地。”



吴晓波就不耐烦说:“拍马屁的话以后再说。我问的是卖掉铸造分厂的理由!”



张静就不干了:“吴晓波,你怎么跟姐说话呢?我用得着拍万程马屁?我是真服他!你不服是不是?”



眼看俩人要扔下正事吵架,刘万程就赶紧的和稀泥:“二位,说正事,说正事儿。晓波你不对啊,怎么跟姐说话呢?不像话!”



吴晓波就不言语了。



张静得意地笑,然后才继续说:“我刚才不说了吗,南方早就在重视污染问题,这就可以说明国家的意志了。



现在,国家在南方已经开始了严厉的治理步伐。我南方朋友告诉我,好多污染企业,比如化工、造纸、建陶行业,已经被限令停产,限期拆除了。好多企业老板,正在考虑往北方搬迁企业。有眼光的业主,已经想到北方也不安全,要搬工厂到东南亚或者非洲了,正到处考察呢!



刚才我也说过了,南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个你也认可。从这个角度来想,万程卖掉铸造分厂的决策,是具有前瞻性的,英明的。”



吴晓波就陷入了沉思。



刘万程就劝他说:“我现在是让你物色买家,你也不可能短时就找到合适的买家不是?而且,能买的起这种上亿资产的财团,绝对不是小集团,他们的当家人嗅觉也是很灵敏的。我们能想到的事情,他们不一定想不到。



所以,这种污染企业,卖的越早越对我们有利。晚了,出高价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可以出全套技术,负责指导他们安装,培训技术工人,连产品都让给买家。对了,那个铸件自动模拟软件,也可以技术转让给他们。



现在铸造分厂红火着,我们应该能够卖出比当初我们接手的时候,更高的价格来!”



吴晓波闭眼琢磨半天,睁开眼来说:“我还是不太理解。不过,你们二位眼光向来比我看得远,你们都认为卖掉划算,我就坚决执行。”想想又说,“不过,你这主意要是被高强和张年发知道了,他们准和你急眼。”



刘万程就笑了说:“我会单独找他们谈的,哪怕就是谈上一年,也得让他们想通了!你只管先寻找买家就是。”



企业这一块的大体发展方向确定下来,刘万程就继续谈商业。



江山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是高秀菊。但以后这一块可能会越做越大,要设立经理制度。



服装商城的经理,由刘超担任。这人能力还是达不到给高秀菊做副手的水平。江山商贸的副总,再另行去南方大城招聘,一定要有超前观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哪怕退休的都可以。



将来小商品城建成之后,让薛雪担任经理。这丫头跟着高秀菊管理服装商城这一段时间,有了很大提高,完全可以胜任了。各单位要设副经理,由正经理提名,尽量在公司内部甄选。实在找不到人才,可以出去招聘。



接着,刘万程就提到了商业区的扩建。一个服装商城还是太少了,可以将服装商城与小商品城中间那块空地开发出来,再建一座服装城。将来在江山机器厂生产区拆除之后,在现在服装商城的对面,隔着公路,再建一个服装商城。公路上方设过街天桥与原服装商城连接。



三个服装商城要有机结合,必须让顾客从一个门进入之后,就可以逛遍所有三个商城。



根据百姓购买力上一年,也得让他们想通了!你只管先寻找买家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