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87.我有办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夏天眨眼就过去了一半。



原本说好的,对转岗工人三个月的培训期已经过了。那个服装商城的工程才干了一半,刚刚有了个框架。



万程工贸临时组建的培训科已经解散。现在,是高秀菊领着她的管理团队,在每天给大家讲一些商城的经营知识,来拖延时间。



这些知识,也是他们从网上找来的,现学现卖,等于是边学习边互相讨论,就是为拖延一下,给刘万程这边为大家找事做争取时间。



江山机器厂那边,刘彩城已经多次派人来交涉。说好的只借学校三个月,现在到期了。



刘万程就和他推磨,我这还培训着呢,没完事呢怎么还你?其实他就没打算还。到他嘴里的东西,哪就那么容易让他吐出来?



原来,刘万程考虑,利用对转岗工人三个月培训期,为这些人找点手工活先干着,好歹的他们自己挣钱养活他们自己。就算他们挣的钱不够开他们工资的,公司再补贴一部分,也赔不进几个钱去。顺便呢,就霸占着学校不给人家。



可是,他想的有些简单了。



这些转岗工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好多人都接近四十岁了,三十岁以下的,多数是女职工,且占比例很少。而四十岁左右的主力军里,基本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



话说回来好工人刘彩城也不会给他呀。



这些人原来在江山机器厂,干的大多是保管、看守、润滑、清洁一类不需要多少技术,可有可无的辅助工。



更要命的是,他们当工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干好干坏都一样领工资,随入厂年限长工资等级,随大流。所以,他们基本就没有出过大力气,身体素质也不行。



就这么一帮人,你让他们干什么去?到商城工地上干建筑,打零工?他们估计连锨都用不了几下,就能累的喘上半天。就跟当年高秀菊进翻砂车间干翻砂工一样,捣乱的成分多,干活的成分少。



像吴晓波想的那样,从省城的服装批发市场,弄些不合格的衣裳来,让他们缝开线,钉扣子?可他们大多是大老爷们,也得会啊?本来一件衣服还能凑合穿,人家商家还能卖俩钱。等他们弄完了,估计就没法穿了。



再说这种活利润很低,再出一大堆废品,还不够人家扣钱的呢。再加上来回运费,没准儿就赔钱了。



刘万程打发出人去,鼓捣了三个月,也没找到一样适合他们干的活。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社会上那么多年强力壮的找工作都困难,何况是这些年纪大了的下岗工人?



培训结束以后,三个分厂都挑着能用上的,过来要走一批。商城建设不用公司投钱,分厂的盈利,刘万程就用来扩大再生产。



精密制造分厂和数控机加分厂都存在活多设备少的问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新设备,扩大再生产。



铸造分厂这边,需要投钱再建两座新化铁炉,一条手工造型生产线,生产大型铸件。



可三个分厂,拢共也就要走一百来人,还有将近九百人没事干。



九百人呀,光在那个破学校里,就能占用二十间教室,你就算算这么些地方,只办公设施,饮水机、电风扇,就得花多少钱吧,就不要说还有他们的工资,高秀菊管理团队的工资了。这些,都得公司往里面投啊!



眼看八月份就要过去,又要发工资了,还给他们发三百块的生活费?学校那边,有好多工人都在问高秀菊这个问题了。



他们也有家,也有老人孩子,这月再发生活费,恐怕就真有人要沉不住气了。



刘万程让高秀菊先把这个问题拖一下,不要正面回答。他早上一上班,就召集高层开会,专门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有张静和吴晓波这俩不省心的东西在一旁看着,公司里的事情,刘万程也是轻易不敢独断专行了。



会上,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



现在,市里一般劳动者的工资,平均差不多在八百元左右,加上保险,平均每人就得支出一千元左右。



如果按这个标准给这些转岗工人发工资,公司一月就得投进去接近一百万。



公司前期回笼的资金,已经投入到购买新设备上了,这个已经影响到产品进度,不能再拖了。



为支付这批转岗工人产生的费用,铸造分厂原本准备投入资金再建化铁炉,搞大型铸件的计划,已经搁浅了。



关键是这个月赔上一百万,紧紧手,该买的设备不买或者少买,凑付过去也就过去了,那么下个月呢?还是给他们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他们也有家,也有老人孩子,这月再发生活费,恐怕就真有人要沉不住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