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反击来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长方的会议桌边,两长边分别坐着分厂的各级干部,中间主位坐着分厂厂长张年发。



    以往的时候,张年发的左右,桌子的两个长边上,刘勇和王会文是打头对面坐着的。



    今天,王会文一边,和刘勇对面坐着的,变成了刘万程,王会文坐到刘万程下边去了。



    刘万程冷冷地话语说出来,俨然就成了他主持会议,把张年发晾在一边了。



    干部们眼巴巴看着张年发,看他有什么反应。



    张年发没有反应。脸上连一点可以捕捉的,喜怒的表情都没有,直接低头看自己手里的生产计划表去了。



    这个过程,也就持续了短短几秒钟,



    大家就心里有数了。看来,今天生产会的主角,已经变成刘万程了。这个刘万程刚刚上任就敢喧宾夺主,估计来历不小。



    其实什么来历都没有,他只是和张年发在演戏。



    终于,一个与刘万程宣布的无关的干部率先站起来离开,其余无关干部就都跟着纷纷站起身来,陆续离开了会议室。



    待无关人员都走了,会议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刘万程这才不紧不慢,重新开始说话:“宣布两件事情。第一,从今天开始,各车间限三天以内,把车间内的私活彻底清理干净。三天以后,如再发现有私活存在,接活的责任人开除,车间主任就地免职。”



    想一下又说:“这个,没有例外,一经发现,没有通融的任何余地。”



    所谓私活,就是不经过分厂,各车间私自接了活来偷偷加工。



    不经过分厂,当然分厂不会有利润,利润只在偷接活者和干活的工人身上。



    这正是私人小企业大发展的时代,小企业生产条件有限,甚至有些打着某某公司的幌子,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公司实际存在,纯粹就是皮包公司。



    他们利用某些政策漏洞,从其他国家单位接了合同来,然后低价倒给另一个国家单位来干,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在当时这行里有个专业术语,叫做“炒单”。



    国家单位间没有沟通,反而要经过炒单客去牵头,大笔的国家财富,就这样流入了个人手里,这恐怕也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



    “炒单”谋取的,当然是利润最大化。找车间主任一级的领导,偷偷把活干出来,给相关人员点好处就完了,比走正常手续,找分厂委托加工,费用节省一大半不止。



    接私活,一般都是车间主任利用手里的权力,偷偷谋取私人利益的办法。也有极少数有门道的,偷偷把活弄进车间,贿赂一下车间相关干部,再给工人几个加工费,就把事情解决了。而他自己,却把“炒单”获得的大部分利润,全部独吞掉了。



    刘万程在基层干二十多年,当然知道这种风气的危害。



    其实张年发也知道下面车间里接私活,但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他觉得,只要车间没有影响分厂的生产进度,干点私活就干点吧。这样下边这帮干部捞点外快,弥补一下工资低,操心多的心理不足,干私活的工人还能得点好处,所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不去过问。



    但刘万程不这么认为。从小处说,干私活消耗的电是分厂的吧?机床折旧损失也是分厂的。另外,加工刀具损耗,甚至有些材料,都是分厂的。这个损失日积月累,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分厂赔进去这么多费用,却便宜了那些炒单的,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



    你张大厂bsp;  刘万程在基层干二十多年,当然知道这种风气的危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