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第175章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的。



但问题是,没人逼你纳妾呢,立了纳妾文书的妾室数量是有规定的,但通房丫鬟的数量却没人管。



反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可反过来说,假如是女子在婚内出轨,那基本上就是浸猪笼的结局了。府城这边没那么夸张,也不允许出现私刑,但若是送去官衙门,却是少不了一顿板子的。



正常来说时这样的,但周生生的亲娘是招的赘婿。



所以就要反过来啦!



周老爷气到了顶点,反而冷静了下来“要去官衙门是吧?行!”



子告父是重罪,他不信这个闺女敢这么做。



然后他就知道了,他闺女是个神经病。



说走咱就走,谁怂谁是狗!



好家伙,马车没回赵府,直接就去了官衙门。



赵家出行当时不止一辆马车,就有下人让赵桂枝换辆车先回家,可她不。去官衙门吃瓜可稀罕着呢,错过这一次,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呢。



就连幼娘,本来是有些畏惧的,这是出于普通小老百姓对官府的敬畏。可她瞅着周生生那自信心爆棚的模样,再看赵桂枝一脸跃跃欲试的经典吃瓜表情,她突然就淡定了。



去!这个必须去!



于是,她们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官衙门。



这下轮到周老爷傻眼了。



自然,赵家的下人急匆匆的回府找人去了,可赵闰土是跟着公主一行人离开府城的。好在,府里还有个赵爸。



赵爸一听闺女往官衙门去了,当下就非常兴奋,表情他长那么大,连法院都没过去,居然有机会见识一下古代的官衙门?



好嘞,走!



另一边,得知周老爷被带去了官府,跟他同行的两位孝义镇富商也傻了。缓过来之后,忙收拾一下赶了过去。



他们特别赶来府城,是为了跟周生生交好,可不是为了跟她交恶的。



就感觉吧,有必要的话他们可以帮忙提供证词。



其实这事儿很好解决,周老爷的赘婿身份是个大问题。假如他是正常的娶妻生女,那么在妻子过世之后,再续弦一个,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哪怕妻子还在世,纳个妾或者在外头再安个家,问题也不大,起码只是道德上的瑕疵,跟律法没关系。



可现在的情况是,他是赘婿,还赖在周家娶了续弦还生了孩子,这是什么性质?



性转一下,就是某家的当家过世了,主母又招赘了一个男的,住前夫的宅子花前夫的银子打前夫的孩子。



那谁能忍?!



本来这种案子都不需要官老爷出面,随便哪个师爷都可以。可谁让前两天周生生才跟着公主一行人去过府城衙门呢?她是那种典型的社交牛逼症,直接就在官衙门上下刷了脸。



考虑到公主只是去省城了,人家还没回京城呢,况且就算公主回京城好了,赵家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还有个省城的盛家当靠山,听说人家赵家家主跟镇国公府的小公爷关系也不错……



虽然这世上确实是有刚正不阿的好官,但更多的还是会权衡利弊的。



府城这位大人还真不能说他不好,他也是有底线的,假如让他为了攀附权贵而冤枉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眼前这个案子吧,他是既可以维护公理,又能跟贵人们交好。



很棒!



完全没有选择困难呢!



甚至官老爷还给了周老爷两个选择。



考虑到周老爷是个不学无术肚子里丁点儿墨汁都没有的粗鲁乡下人,这事儿可能是因为他没文化才犯的事儿,所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要么带着续弦和两个孩子离开周家,允许他带走当初的聘礼,和这些年攒下的私房,过错既往不咎。



要么他休掉续弦,当然孩子还在可以留下的,拖油瓶在民间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只是无法继承家业而已。



周老爷傻了。



当然他的继室比他受到的刺激还要大,而之后被孝义镇另外两个富商带过来的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傻眼。



其实也不算小孩子了。



周生生今年都二十岁了,她妹妹比她小了三岁,由此可见她爹续弦有多早。当然她弟弟年岁还小,可也有十岁了。



十几岁搁在他们上辈子确实是个孩子,但放在这年头真不算。十岁的男孩儿,搁在这年头都能顶门立户了。像江大郎,当初就是七八岁跟着江父下地劳作,十岁就跟着一起去码头上打零工了。



还不只是穷人家,赵闰土就是十岁扛起了家业的。



当然,甭管怎么样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做的,祸不及子女,周生生甚至大方的表示,可以让她的弟妹留在周家长大,吃喝用度全都跟以前一样。等她妹妹出嫁了,她还能给一份嫁妆,弟弟要想读书,也可以出束脩钱。



其他人纷纷赞叹,毕竟代入一下自己,他们做不到那么大方的。



“两千两银子。”周老爷意识到大势已去,索性开了价,“你给我两千两银子,从此我们父女俩恩断义绝,我会带着我的妻儿离开周家的。”



周遭一片哗然。



这个数目着实有些吓人了。



要知道,哪怕是在府城这边,普通老百姓家里,按照一家五六口人来计算,一年的花费可能都不会超过三两银子。像周生生之前置办的小宅子,也不过才五百两,可这是在府城啊!



两千两银子意味着,按照府城的生活水平来算,他们一家人能活六百六十六年。哪怕一年花费十两银子,那也能活二百年呢!



当然,周老爷是留了空间让周生生还价的,事已至此,他也意识到不可能顺利的拿到这笔安家费的。



哪知周生生却扭头问“府城先前有先例吗?我是说,大户人家休妻之后给多少钱?”



给多少钱也不可能给两千两银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