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人才的培养方式【补不要脸的嘴老师万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p>而要想最大发挥望远镜的效能,就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计算,来确定凸透镜、凹透镜的规格,以及圆筒的规格,还有出瞳距离。</p>

<p>当然了,要想做出最顶级的望远镜,还要在其中添加棱镜。</p>

<p>但以这个时代的技术……</p>

<p>工匠们还是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磨好吧。</p>

<p>所有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左梦庚一个人完成的,然后交给工匠们磨制。</p>

<p>可因为工匠们不懂数据,在磨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次次的差错。</p>

<p>工匠们只能一点点地修正错误,自然费时费力。</p>

<p>至于废掉的镜片,那就更加不知道有多少了。</p>

<p>每当这个时候,左梦庚就不禁想起远在京师的那个姑娘。</p>

<p>要是她在,以她精湛的计算能力和几何知识,绝对可以帮自己解决许多问题。</p>

<p>回到了家中,没有了可以沟通交流的人,她一定很闷吧?</p>

<p>左梦庚猜错了。</p>

<p>徐若琳非但不闷,还很忙。</p>

<p>徐光启的书房,已经被她征用了。</p>

<p>徐若琳正在做一件大事。</p>

<p>编译《几何原本》。</p>

<p>确切地说,是编译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著的《几何原本》。</p>

<p>从左梦庚这里接触了更加新式的数学表达习惯和方式后,徐若琳愈发觉得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太过于晦涩,不便于阅读和理解。</p>

<p>她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徐光启听,还特意编译了一部分给徐光启看。</p>

<p>徐光启略一琢磨,就发现徐若琳的改编更加精炼,也更利于阅读和使用,便对她的做法大力支持,还提供了自己的书房。</p>

<p>这让徐若琳大受鼓舞,立刻投入其中。</p>

<p>她的野心不仅仅只是编译《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还打算将后面的九卷也编译出来。</p>

<p>全新的编译版本中,徐若琳全然照搬左梦庚的方式。</p>

<p>将汉字原有的从右至左、从上至下的书写习惯,改为了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模式。</p>

<p>计算公式也以字母、符号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子让原本繁仄的书稿变得清爽了起来。</p>

<p>可很显然,做这项工作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徐若琳单独来做,进展并不快。</p>

<p>目前临清能够生产玻璃的地方有两个。</p>

<p>一个是福耀集团,一个是后营玻璃所。&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