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拔剑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又一年莺飞草长,城纪书院移栽的桃树李树本就是半大的树,并非树苗,除了个别死掉的,大部分都已经开花,唐月轻带着十几个学子用水车将金明池的湖水引到最高处的藏书阁附近,挖了河道,绕着城纪书院一圈后,又流回金明池中。

  在树的映衬下,流水也有了灵气,小溪清澈见底,有鱼儿在里面戏水,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幽静的小道用鹅卵石铺就,疏密有间,晴雨皆宜。

  溪流最阔处约十几步,一座石桥横亘其上,桥中心是座亭子,唐月轻起名“静意”,李沆写上去的,这个清瘦的学子,别的不说,书法绝对是一流。

  就在这鸟鸣的山林中,唐月轻坐而论道,左手福清,右手老王头,下方十几名学生,或坐栏杆,或倚亭柱,或躺平地。

  “何为商贾?奇货可居,时贱而买,时贵而卖,吞吐进出,是为流通。经商并非可耻,更不是不劳而获,经营之道,与政,兵皆同。趋利避害,自成周复。这是为师多年经商,得出的道理。”唐月轻侃侃而谈,对三名想要学习经商的学子倾囊相授。

  李沆听完,开口问道:“老师,朝廷户部,度支司是否也是如此道理?”

  唐月轻看着他说道:“道理是一样的,一通百通,不过却有出入,朝廷经商,有源源不断的税收作为资本,无论何时都有底牌周转,普通人是没有这样源源不断的支持的,我有一首诗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仔细参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李沆点点头,手中的笔写的飞快。寇准也坐在栏杆上,问道:“老师,你说无论何时都有底牌周转,用兵之道,是不是也是如此?”

  众人看着这个小师弟,都哈哈笑了起来。唐月轻也笑了,说道:“非也,用兵虽然重在稳字,但并非绝对。古人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而不可拘泥于一招一式。应当临机变化,必要时也可返常理而行,亦可表面粗糙,内里细腻。绵里藏针,剑隐盾后。大开大合,势如破竹。皆为用兵。”

  寇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其中一个学子举起手问道:“老师,学生曾读四书,今日听老师讲道,虽非中庸所讲,却暗合中庸之道,老师是否不做冒险的事,只做中规中矩的事?”

  唐月轻喝了一口蜂蜜水,说道:“所谓中庸,并非中规中矩,而是平衡。何为平衡?就像一个人过于软弱,我们会觉得他没用,嫌弃他。一个人过于强势,我们会觉的他嚣张,厌恶他。中庸之意,就是该强势时不软弱,该软弱时不强势,能够察言观色,懂得旁人希望你如何。实际上,中庸之道不太像儒家,更接近法家。只求达到目的,不拘束在手段和途径。当然了,我辈生而为人,自当秉持正义之心,为师鼓励你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可为而为之,乃雄也。可为而为之,乃明也。我城纪书院的学生,决不允许欺压良善,也决不允许心慈手软。二者违其一,便算白学了。”

  众人纷纷点头。老王头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福清双手合十,坐在蒲团上打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睡着了,只有微动的耳朵,证明他在专心认真的听。

  天色渐渐日幕,唐月轻起身说道:“今日便到这里,大家都去吃饭吧,可自行活动。明日开始,每个月休息五天,这五天你们可以回家探亲,也可以出去逛逛汴梁城,每人去领十贯钱,寇准,不许再买糖豆糕点,否则以后扣你份例!”

  寇准吐吐舌头,道:“哦,知道了。”

  第二日,城纪书院的大门打开,学子们三三两两交谈着出了门,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白衣青带,黑靴红苏,左腰配剑,右带玉环。统一的衣服每个有财力的书院都是如此,没什么好稀奇的,可这给学生配剑带玉,大宋独此一家。

  李沆为了赶考,将唯一在世的亲人,自己的母亲寄宿在客栈,每个月给她寄钱,李母闲了也喜欢编一些草帽,草鞋拿出来贩卖。她年老体衰,身体不便,只能在客栈门口近一点的地方卖。

  虽然现在儿子进的那个什么学院不但不收钱,还发钱,但是李母依旧一点一点的积攒着,期盼日后能给儿子买件得体的衣服,衣服上都是补丁,总是破破烂烂也不好,至于媳妇……只能靠他自己努力了。

  唉!

  何时能像客栈后院扫地的王婆子一样抱上孙子啊~那样做梦都能笑醒。

  “李婆子,今日不许再我客栈门口摆摊子买你那些个破烂了,听到没!?”

 &这五天你们可以回家探亲,也可以出去逛逛汴梁城,每人去领十贯钱,寇准,不许再买糖豆糕点,否则以后扣你份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