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富二代的烦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月轻挽着袖子,提着铁锹在院子挖土,老杜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握着槐树的幼苗,看着唐月轻忙活。

  “公子,为何你到哪里,都要种些槐树啊?”

  唐月轻擦擦汗说道:“涟儿喜欢。”

  老杜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又想起了什么,感慨的说道:“唉,想当年,我那李兄弟可是一世英雄,纵横四海,官居骁骑都尉,河东、关陇一代党项人和汉人,无不对他心悦诚服,可惜呀,一朝天子一朝臣,留下两个孩子孤苦无依。真是天不假年……”

  唐月轻手上的动作一滞。两个孩子?为何在李涟口中,只有她一个人?老杜是李涟相认并介绍给自己认识的,那也就是说,老杜说的是实情,而李涟并没有告诉别人,她还有个亲人?

  唐月轻把铁锹一丢,说道:“把树苗放下去吧。”

  老杜点点头,把包在树根上的牛皮纸一拆,放进坑里,唐月轻把旁边一篮子牛粪和土的混合物倒进坑里,老杜用巨大的脚掌把周围的土推下去,倒上水。

  忙完这些,二人坐在廊下的石桌前,唐月轻倒了两杯水,一杯递给老杜,一杯自己喝了起来。

  老杜喝完,继续念叨着:“可惜,他们最后走上不同的道路,沂儿选择投靠仇人,涟儿选择浪迹江湖,还因此不再相见,我那李兄若是泉下有知,必定伤心不已。”

  唐月轻不着痕迹的问道:“投靠仇人?”

  老杜继续大嘴巴道:“当初李兄遇难时,我并不在身边,但是听闻过,他手下有人背叛了他,而沂儿跟着那人去了灵州,拜那人为义父,之后的事,便不得而知了。”

  老杜感慨世事如棋,脸上浮现追忆之色。

  唐月轻思索着老杜的话,想着李涟当初窘迫不堪,也从未提起投靠同胞兄弟,一直说只有自己一人,想来就是这个原因。

  抛开这些不说,小五和小三,以及那些旧人,估计知道其中缘由,日后有空再问吧。阳光照着院子,透过窗廊,有蝉鸣声传来,唐月轻一时有些犯困,便趴在桌子上睡着,老杜见状,便由着他休息,出了院子。

  唐月轻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与人对视,那人玉面青冠,手摇纸扇,笑着看向自己,醒来一身汗,微风吹过,以前祥和。

  石桌上有摆设的纸笔,唐月轻揉揉眼睛,从笔架上取下毛笔,滴了几滴茶水,磨了磨墨,挥笔写道:

  “轻,凉州人,作匠谋生于吴,一载有余。是夜,士绅命匠迁坊,游越地。船行百里,车架颠簸。然至,言移作于此。有二女,颇俱清貌,一女夜至轻榻下,言之心许,轻以衣物秽,而暂拒。有他方同路人,口音关陇,闻之大惊,劝慎。公子恒,夜游遇井市,轻视恒,众人皆围,乃遁去,同乡柳,思念妻,另一女夜入,怒斥女退。匠人诚,天明哭声起,哽咽计难力不逮,忧而悲。皆有还心。深夜众匠收拾行李,月下奔走数十里,至天明河边林,人马暂休。轻回念夜入女,心有不舍,忽闻有声唤,音似黄鹂,回首夜入女立船头,目含泪,呼负卿,楼船急追,恍惚间。林后一人出,轻妻也,风尘仆仆,匠服未换,怪轻不辞而别,日夜加鞭,行百余里追来。遂不闻女哭喊,夫妻相拥。众人跃马扬鞭,入林奔走,乃还。深思量,夜出走,行数十里,楼船片刻到,出发必同,冷汗淋漓。与众人语,皆大惊!莫非深夜监视,何来同时至林?

  窗外草暖,醒来是梦,实如真景。”

  写完,唐月轻吹干墨迹,取砚台压住,背手离去。

  黄昏,高处恭再次前来,而且还带来了三个人。这三人皆是英武倜傥,健壮雄姿。

  唐月轻让小香做了些小菜,取来一坛牛栏山二锅头,月下同几人吃酒。

  高处恭坐下,先介绍起这三人来:“月轻,这三个家伙听说楚天词为了你在城门等了一个月,好奇的紧,听说你我相熟,非要让我引见。”

  唐月轻朝三人拱手道:“唐月轻何德何能,令各位如此寻觅,不知三位有何事?”

  其中一人起身拱手道:“楚天词那是文人圈子的头头,没想到对唐兄弟如此推崇,我等好奇,又听处恭说唐兄弟在河北之战中,指挥手下,立下不世奇功,打出了大宋威风。我等都是将门之后,却没有唐兄弟这样的机会,天天厮混在京城的教坊酒肆,说来实在是惭愧,今日有幸能见,实在是一解仰慕之情。”

  唐月轻拱手问道:“不知阁下是……”

  那人随意一笑,说道:“某叫王师定,家父王审琦。”

  我靠!王审琦的儿子!这是军二代啊。唐月轻赶忙点头道:“久仰久仰。”

  高处恭皱眉骂道:“你俩都不是什么好鸟,怎么和那些咬文嚼字的匹夫一般假惺惺?都别装了,这厮就是想上战场,却没有机会,才来见见你,看看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且谈谈蜂窝煤生意。”

  王师定脸色通红,摸着脑袋,不再装的文质彬彬,放开了坐下,哈哈做了些小菜,取来一坛牛栏山二锅头,月下同几人吃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