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经济之道当如是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复问吐蕃军事情,但言两地一输赢。应启边贸寻常事,经济定在军前行。</p><p>李隆基喝口酒,慢慢理解李易说的话。</p><p>待他夹起肉扔进火锅中时,出言询问:“易弟觉得吐蕃还会来打么?此次我大唐歼敌三万余,号称十万人数的吐蕃九曲强兵损失惨重。”</p><p>“小规模摩擦还是有的,吐蕃的大相乞力徐,算是个能人,他监国,在危急时刻,想趁我大唐内政交替不闻,在黄河那里多占土地。</p><p>目的是联系当地的贵族,作样子给别人看,他早知道大唐不可能答应。</p><p>即便那样,还是要说和盟,然后偷袭,选的时间恰好是大唐无法长驱直入的季节。</p><p>之后,吐蕃无力主动出击,定然会与另一边战场上的黑衣大食、突骑师部休战。”</p><p>李易缓缓地说出吐蕃面临的情况和选择。</p><p>“黑衣大食和突骑师部厉害吗?”李隆基对吐蕃在另一边的战斗了解的不多。</p><p>“如吐蕃不打我大唐,可以追着两部打,吐蕃对那边成战略进攻之势。</p><p>吐蕃是想抢一块我大唐的好地,作为吐蕃的后勤供给地。</p><p>吐蕃地处高原,生活不易,必须寻到平原之地。</p><p>无论是打大唐,还是打黑衣大食,目的皆如是。”</p><p>李易从根源上说吐蕃为什么要拼,而大唐这片土地,谁都想要。</p><p>李隆基认真听,复问:“接下来呢?”</p><p>“接下来自然是吐蕃与其他势力结盟打我大唐,会打我大唐大宛都督府,联合的正是黑衣大食。</p><p>再下一步,联合突骑师部,还是打我大唐那一圈,安西都护府的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四个军镇。”</p><p>李易告诉李隆基吐蕃要怎么干了,打两个地方,其实就是挨着。</p><p>李隆基不由得一哆嗦,易弟又测算天机了?</p><p>“易弟你的寿命。”李隆基着急,他怕李易出事。</p><p>“啊?啊!三哥无须担忧,未碰天机,乃是推算,你想啊三哥,吐蕃跟人家联合了,大家没事做,自然要找事。</p><p>黑衣大食和突骑师部挨着咱们,黑衣大食如今兵力比突骑师部强。</p><p>吐蕃想要消耗大唐和黑衣大食的兵力,当然要先糊弄黑衣大食来打。</p><p>然后才能再找突骑师部,他们两个连吐蕃都打不过,又怎能打得我过唐军。”</p><p>李易找理由解释,为什么是那样,先知道结果后推论,容易许多。</p><p>“如此便好。”李隆基松口气,王皇后跟着放下心。</p><p>王皇后跟着说:“叔叔,咱们能一下子把他们全灭了么?”</p><p>李易轻轻摇头:“地方太大,劳民伤财。眼下大唐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把隐民给喊出来,大力发展经世济民之道。”</p><p>“吐蕃和黑衣大食、突骑师部,该怎般?”李隆基有疑问。</p><p>“开边贸,与吐蕃打,好多桥梁、栈道被毁。然,有小路可通行,咱们走私,顺便拉拢吐蕃贵族和豪商一起走私。”</p><p>李易给出主意,贸易断了不行啊,却骑兵和牛羊肉,还有藏地的药材。</p><p>李隆基很自然地问:“卖东西给他们,岂不是帮他们?”</p><p>“一国一地,产出有限。未有新法叫地增产、养殖增加,每卖东西过去,那边自然要减少物产。</p><p>粮食是根本,我们卖其他的东西过去,换吃食回来,吐蕃缺吃食。</p><p>如酱油,三哥你我各为一国,你国中种大豆,一斗五百钱,我买来做酱油,卖一斤给你,换你一斗大豆,我所用大豆不足半升。二十倍差价。”</p><p>李易举个简单的例子。</p><p>李隆基瞬间明白:“好,正该如此。”</p><p>王皇骑师部,该怎般?”李隆基有疑问。</p><p>“开边贸,与吐蕃打,好多桥梁、栈道被毁。然,有小路可通行,咱们走私,顺便拉拢吐蕃贵族和豪商一起走私。”</p><p>李易给出主意,贸易断了不行啊,却骑兵和牛羊肉,还有藏地的药材。</p><p>李隆基很自然地问:“卖东西给他们,岂不是帮他们?”</p><p>“一国一地,产出有限。未有新法叫地增产、养殖增加,每卖东西过去,那边自然要减少物产。</p><p>粮食是根本,我们卖其他的东西过去,换吃食回来,吐蕃缺吃食。</p><p>如酱油,三哥你我各为一国,你国中种大豆,一斗五百钱,我买来做酱油,卖一斤给你,换你一斗大豆,我所用大豆不足半升。二十倍差价。”</p><p>李易举个简单的例子。</p><p>李隆基瞬间明白:“好,正该如此。”</p><p>王皇后在旁边说:“换来换去,就把我家三郎的大豆都换到叔叔你手里去了,双方军力相差不大,三郎麻烦了。”</p><p>李易颔首,对,这就是贸易顺差逆差的关系,涉及到了技术因素在其中。</p><p>“走私,走私好。”李隆基堂堂一国皇帝,准备玩走私,他知道吐蕃缺什么,首先是茶叶。</p><p>用茶叶找人走私过来,换马了、羊了回来。</p><p>其次是丝绸,吐蕃有钱的人想要。</p><p>***</p><p>另一头,裴耀卿坐在主位上,听着一个个有才之士在那吟诗论赋。</p><p>大家提前准备好了文章,拿过来,好叫长安令看上眼,明年科举的时候获得个好名次。</p><p>裴耀卿不动声色,只是听,越听越不想听,明明不错的人,跟本地东主一比,差距咋就那么大呢?</p><p>“陛下若是知道今日盛况,定然高兴。”裴耀卿身边坐着的一个国子监监丞童齐出声。</p><p>国子监监丞从六品下,裴耀卿的长安令是正五品上,双方实权和品级俱差一大截。</p><p>童齐过来捧场,让人知道,国子监的人在。</p><p>“正是。”裴耀卿心情突然变好了。</p><p>他想到的是,对呀,我怎能拿他们与李易比,李易陛下亲自过来,有多看重?</p><p>而这些人,值得陛下亲睐么?</p><p>不错,不错,都很不错,加油!</p><p>众人吃着、喝着、吹捧着,庄子里的人来了。</p><p>他们端着托盘,托盘中有红绸,红绸上面摆放着一个个三寸长宽一寸半厚的刷了桐油的木头盒子。</p><p>庄户每人送一个,送完离去。</p><p>另有人抬来十个箱子,箱子里装着铜钱。</p><p>四百缗,即四十万钱拿古来,一缗重六斤四两,共重两千五百六十斤。</p><p>裴耀卿站起来,对众人说:“凛冬至,长安多有衣食无落者,本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