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添食过午僧道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方淘正看看石碑和底座,伸手入怀:“师傅,多少钱?”</p><p>郑绅凛看他一眼:“你带狗去救人时想过要多少钱?”</p><p>“那哪能要钱?与钱无关。”</p><p>方淘正尴尬一下,手又抽出来,明白,人家不要钱。</p><p>“李郎,碑立在何处?”永穆公主在旁出声。</p><p>“不如放在死战之地。”马继恩提议。</p><p>“立于那里,叫孕妇和孩子如何自处?每路过是先行礼?”李易问。</p><p>大家一愣,纷纷点头,确实不适合哈!</p><p>“立在烈士陵园旁边的位置,许方猎户持弩。”李隆基决定下来。</p><p>宫女太监们开始记,单独列出来。</p><p>“石家村子的狗救百姓在疯狗口中,亦当持弩。”李易跟着说一声。</p><p>“可!”李隆基略微停顿后应允。</p><p>他知道跟救不救人没关系,胡风的师兄带领一群人,好狗无数。</p><p>又要在洛阳给猎户们立规矩,没个持弩证,别人心中该多想。</p><p>村子值得信赖,村民们有孩子,过来后在李家庄子接受教育。</p><p>马继恩、方淘正心有灵犀般地互相看一眼,再次懂得李东主在大唐的地位。</p><p>当着皇帝的面硬是不称陛下而叫三哥,陛下一口一个易弟。</p><p>如传说中那般,双方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别人当面喊陛下,二人依旧自动无视。</p><p>“吃饭去吧,狗今天加个餐。”</p><p>李易见到白毛,看过石碑,招呼一声,与李隆基等人去看狗。</p><p>除了小奶狗之外,狗通常一天吃两顿饭。</p><p>今天高兴,加一点狗粮,奶是没有的,除非有狗明显缺钙。</p><p>一千多条狗,不是狗食一扔,一群狗疯抢,那种最多做到不下令狗不敢上前吃的程度。</p><p>李家庄子的养狗,跟军犬一样,狗狗们自己叼饭盆,排队。</p><p>一排排、一列列的,狗自己找位置,场面壮观。</p><p>有人推车给狗食盆里放食物,狗坐在那里看看食物,却不吃,等下允许吃的命令。</p><p>白毛进去,它几次想先下口,看看别的狗,又聪明地忍住。</p><p>方淘正看傻眼,他觉得这些狗要是进山……</p><p>狗吃得开心,有的人却开心不起来。</p><p>传言来了,说是长安灞水李家庄子的东主李易已寻一地用来弘扬道法、佛法。</p><p>寻的地方在一个山沟子里,洛阳宫北面,黄河南边,这大山沟子……</p><p>消息还未传到嵩山,在洛阳宫里传,洛阳宫各坊中有的有寺的,有的有观。</p><p>同时传来另一种更具体的,李易想收百分之五十的税,觉得寺和观没那许多香油钱。</p><p>给换个地方,然后地收了,当五十年的税钱,换到新的地方就不用交了。</p><p>洛阳宫里的僧人和道士纷纷奔走相告,从嵩山上下来找毕构的人赶紧派人回去说。</p><p>僧人、道士们聪慧着呢,他们才不信是谣传,谁敢明目张胆在洛阳宫里替李易造谣、传谣?</p><p>那一晚被抓去的人到现在还没回来,整个洛阳宫充满着祥和的气氛。</p><p>没有偷东西的,不见吃饭不给钱的,更莫说拐卖孩童女子等事。</p><p>现在属于严打时期,有条红线,谁碰谁死。</p><p>联系到之前他们找毕构说不应该收寺的有寺的,有的有观。</p><p>同时传来另一种更具体的,李易想收百分之五十的税,觉得寺和观没那许多香油钱。</p><p>给换个地方,然后地收了,当五十年的税钱,换到新的地方就不用交了。</p><p>洛阳宫里的僧人和道士纷纷奔走相告,从嵩山上下来找毕构的人赶紧派人回去说。</p><p>僧人、道士们聪慧着呢,他们才不信是谣传,谁敢明目张胆在洛阳宫里替李易造谣、传谣?</p><p>那一晚被抓去的人到现在还没回来,整个洛阳宫充满着祥和的气氛。</p><p>没有偷东西的,不见吃饭不给钱的,更莫说拐卖孩童女子等事。</p><p>现在属于严打时期,有条红线,谁碰谁死。</p><p>联系到之前他们找毕构说不应该收寺、观十分之一的税的事情,瞬间进入顿悟状态。</p><p>毕构说十税一,我等不答应,李易要十税五。</p><p>交钱,或者搬家到大山沟里去,二选一。</p><p>一群僧人、道士凑到一起商议办法,午饭没心思吃,饿着更清醒。</p><p>“不若我等再次接手悲田坊?”毓材坊大云寺中的主持僧人先开口。</p><p>有的寺大,里面有方丈,寺小的方丈不进去。</p><p>如道观的一般,大的当中有天师,小的还是只有主持。</p><p>方丈和天师不参与进来,他们身份尊崇,故此躲在后面。</p><p>大云寺的主持聪明,咱们少付出一点,悲田坊每日的花销怎及得上五成的税?</p><p>管着悲田坊,又能有好名声。</p><p>“怕是不成,眼下悲田坊皆由大唐朝天下基金管理,圣人为尊。”</p><p>修业坊的景云观主持摇头,表示不可能,你想捞好名声,圣人不要?</p><p>“或可寻思恭坊帮衬一二,与往来学子官宦言说。”</p><p>景行坊华严寺主持想到个主意,利用思恭坊的女子们曲线救国。</p><p>那么多人一起说,舆论大,想来李易会承受不住。</p><p>即便李易不怕,陛下和宰辅们莫非能无视?</p><p>宣教坊全镇观主持看对方一眼:“且于你寺中讲法言说,拖累思恭坊红尘之女又何必?”</p><p>他看不上对方,你要不行了,你找女人帮你出头,思恭坊的女子难道就敢?</p><p>“再寻毕居士言表?”天津桥南边的天宫寺主持又把主意打在毕构身上。</p><p>“若那般,便不是十税五,李易必然知晓,增税乃为毕居士出头。”</p><p>积善坊太薇宫主持眯着眼睛说,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儿,你还想自寻麻烦?</p><p>十税一答应多好?非要找毕构。</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