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今时来年计议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嗯!”武光祖像刚知道似的,再问:“百姓有所得?”</p><p>“昨夜未曾准备,过于匆忙,一个人最少的只赚二十三钱,多的倒是有三十五六钱。”</p><p>杜督继续回答,甭管上面的刺史清楚与否,问你,你得回。</p><p>“怎么个换钱法?”武光祖又问。</p><p>一问一答之间,他的刺史地位便体现出来,尊卑有序。</p><p>“凡十斤则换一钱。”杜督再答。</p><p>“一斤称螃蟹几只?”</p><p>“裸蟹三只或四只,另有大蟹,两只重一斤,单只独作一钱。”</p><p>“三四百只方得十钱?听闻还需草绳捆扎,耗时颇多?”</p><p>“绳乃浸水捆扎,亦算绳重。称时非裸蟹,故不足三四百只换十钱。”</p><p>“本官欲购大蟹单只一钱,需千只,想来武婕妤在洛阳宫惦念白水之蟹。”</p><p>武光祖说话的时候掏出来一张一缗的兑换券,往杜督面前递。</p><p>杜督后退一步:“刺史若吃,我自会叫人呈上,千只大蟹绝无法拿出。”</p><p>“两只半一斤,亦可。”武光祖略微思忖,认为确实不好抓,降低标准。</p><p>“刺史怎为武婕妤送去?”杜督问出个关键问题,抓行,你骑马送?来不及。</p><p>“不是有巡洋舰么?”武光祖很自然地问。</p><p>“巡洋舰给别人私运货物?刺史欲献与武婕妤,陛下、王皇后、其他妃子、太上皇……”</p><p>杜督说着停住,他不数了,好多人,包括各王。</p><p>你一千只,真不够送,一人给一只?</p><p>“待巡洋舰来时本官问问。”武光祖犹豫了,把钱往回收。</p><p>他收到一半的时候,一咬牙,再递过去:“县中百姓清苦,拿去看看用在哪里适合。”</p><p>“武刺史爱民如子,然,此钱本官不能收。</p><p>刺史出钱为百姓,其他楚州官员当怎般?</p><p>刺史之义、之德,本官定当告与百姓知晓。”</p><p>杜督还是拒绝,他看出来对方不想给。</p><p>收了后,估计别的官员得按照此法来捐,你知道别人想不想给?</p><p>“倒是我思虑不周了。”武光祖顺着话把钱收回来,心情不错,不用给了。</p><p>刚才他琢磨自己给武婕妤愿意掏钱,百姓就没想过?这才咬牙给。</p><p>否则别人一说,他成了媚上之臣,如今钱留下,好名声传出去。</p><p>“出去转转,多日未到此,不知民生是否有所改观。”</p><p>心情一好,武光祖要溜达溜达,今天他得住下。</p><p>什么时候等到巡洋舰到,什么时候再回去。</p><p>好叫巡洋舰上的人知晓,再到洛阳宫跟相关的人说说。</p><p>“上回刺史到县中,百姓还不曾忘记,恍如昨日。”</p><p>杜督违心地说,他娘滴你啥时候来过?反而是我总回这里的老家。</p><p>旁的本事没有,我至少解决了白水塘周围村落孩子到县城寄读的问题。</p><p>每半个月派衙役送回来呆三天,省得家里长辈不知情况惦念。</p><p>外面的百姓们正在扎排和制笼,用来捉螃蟹。</p><p>边干活边总结捉螃蟹的经验,包括捆扎螃蟹腿的技巧。</p><p>他们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一年的钱赚到手,过个好年。</p><p>村正管着煤油灯,十户配一盏,加上柴油。</p><p>什么时候再回去。</p><p>好叫巡洋舰上的人知晓,再到洛阳宫跟相关的人说说。</p><p>“上回刺史到县中,百姓还不曾忘记,恍如昨日。”</p><p>杜督违心地说,他娘滴你啥时候来过?反而是我总回这里的老家。</p><p>旁的本事没有,我至少解决了白水塘周围村落孩子到县城寄读的问题。</p><p>每半个月派衙役送回来呆三天,省得家里长辈不知情况惦念。</p><p>外面的百姓们正在扎排和制笼,用来捉螃蟹。</p><p>边干活边总结捉螃蟹的经验,包括捆扎螃蟹腿的技巧。</p><p>他们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一年的钱赚到手,过个好年。</p><p>村正管着煤油灯,十户配一盏,加上柴油。</p><p>十户人家商量好要不要晚上干活,然后找他提灯,提属于自己的那盏。</p><p>用完必须拿回来,轮流派人守库房,几个人一组,白天晚上不准离了人。</p><p>“此院落乃新起的?上次来还没有。”武光祖指着一处院子说。</p><p>院子中有四间正房,另外有两间东厢房和一间当仓房的西厢房。</p><p>房子上面的草你压得密实,窗户是新的,还有刷上了石灰。</p><p>“刺史果真还记得,这是老六家的大儿子今年六月份成亲。</p><p>原本是两间正房,又接两间正房。大儿子和儿媳妇在接出来的正房。</p><p>小儿子虽未成亲,也盖两间东厢房,住在那里。</p><p>房顶新抹的,全村人帮忙,外面刷了石灰,看上去新。”</p><p>杜督话中带刺儿,你以为新抹的房顶和刷了石灰就是新院子?</p><p>“哦无怪乎瞧着眼生,家里能接房,果然日子好喽!”</p><p>武光祖似是未听出来别的意思,反正能盖新房子证明收入增加了。</p><p>“老六是木匠,心思活络,报纸上给出许多图纸,他看懂后做出东西卖到县里。”</p><p>杜督这回没再刺激对方,怼一下就行呗!再怼刺史生气了。</p><p>“只一家人富裕不行,你管一县,当叫一县百姓过上好日子。”</p><p>武光祖果然回击,让你话多!我说的话你还敢纠正?</p><p>杜督悄悄撇一下嘴,你个小心眼。</p><p>“来年当作何打算?”武光祖还不放过。</p><p>“老六家做蜂箱,来年县中多种不同的野花,今年夏秋时节专门找野外的种子收集。</p><p>再过些时日,把湖边等地方的干野草烧掉。</p><p>冬天不管落不落雪,哪怕下雨,草灰进到地里,开春撒种子出花。</p><p>县中许多百姓在等待,找人分蜂。</p><p>赶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