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土豆收获不满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轰隆轰隆的声音中,两列火车跑了三天,大量的物资被带到长安。</p><p>装有月饼和葡萄的船驶向河南府登州莱州的地方,再过几天就八月十五,海军们在长安,得给他们的家人提前送。</p><p>包括负责放烟花的羽林飞骑们跟船,此刻他们已经收到从海州驿站送去的信。</p><p>带回来的土豆和地瓜,李易为了不它们烂掉,先给种上,等天冷的时候在上面盖大棚。</p><p>他那时没有在现在的时间段种的,大棚土豆要晚一个月再种。</p><p>因为秋收的土豆很多,能够保存到开春。</p><p>大棚种土豆,土豆成熟时,便宜的土豆还没吃完,有几个愿意花大价钱买新大棚土豆的。</p><p>等二月中旬到三月,大棚土豆才是收获期。</p><p>这时的很多土豆开始发芽,或者黑心,新的大棚土豆自然被接受。</p><p>大唐没人与李家庄子进行土豆销售竞争,啥时候种都行。</p><p>现在种,不用到腊月,土豆便能收获。</p><p>留出来一些吃,保持适合的温度,之前收的土豆又能种。</p><p>这批等可以种时,时间稍微晚一点,不轮种别的作物,继续起大棚。</p><p>催土豆、地瓜发芽还是很容易的。</p><p>为了种子,四季架大棚都舍得。</p><p>“今年冬天,咱们可以敞开了吃烤土豆和烤地瓜。”</p><p>李易手上拿个大土豆,准备中午炒着吃。</p><p>他带回来的土豆能收获了,刚种下去海军带回来的,正好起土豆。</p><p>现在就是尝一尝,接着给土豆一个人工提供的环境,让新土豆尽快度过休眠期,发芽,接着再种。</p><p>后期再种,要给司农寺,他们组织人手,挺麻烦的。</p><p>司农寺的人差不多都在,到各地去找种子的还在各处呆着。</p><p>司农寺如今人员最多,编内的、编外的,朝廷拨款也不少。</p><p>他们确实出成果,与李易时最初不同。</p><p>初时他的国家也不是说不重视,就是没钱,拨款少,人手缺,找个作物凭借碰运气。</p><p>大唐司农寺在李易的要求下,调动几万人,地方各官府还要配合。</p><p>司农寺卿、少卿等人亲自跑到地里刨土豆。</p><p>他们官服脱掉,穿七分裤和坎肩,一个个的身上肌肉块看着挺漂亮,说明确实是干活的人。</p><p>一拨人收过去,后面再来一拨刨,捡遗漏的土豆,不管大小,一律装筐,之后要称重。</p><p>先收一亩地的,一筐筐的土豆抬过来。</p><p>李隆基一众人围观、等待。</p><p>其实都不用再看,已经知道比种任何东西的收成都高。</p><p>一筐有个七八十斤,眼下装了十五筐,还装着呢。</p><p>没人打伞,大家不停地出汗,旁边有人递清凉的山泉水,喝一口,透心凉,才觉得好受。</p><p>“就这么点啊?我中在肥沃的土地里,又精心照料,太不给面子了。”</p><p>李易嘟囔着抱怨,怪土豆不好好长。</p><p>他附近的人:“”</p><p>“小易,差不多得了。知道你带回来的土豆亩产高,你何必呢?”</p><p>毕构气不过,说李易一句。</p><p>“西瓜一亩地也不少,你吃西瓜能吃饱,然后多长时间饿?”李易算&;&;</p&</p><p>其实都不用再看,已经知道比种任何东西的收成都高。</p><p>一筐有个七八十斤,眼下装了十五筐,还装着呢。</p><p>没人打伞,大家不停地出汗,旁边有人递清凉的山泉水,喝一口,透心凉,才觉得好受。</p><p>“就这么点啊?我中在肥沃的土地里,又精心照料,太不给面子了。”</p><p>李易嘟囔着抱怨,怪土豆不好好长。</p><p>他附近的人:“”</p><p>“小易,差不多得了。知道你带回来的土豆亩产高,你何必呢?”</p><p>毕构气不过,说李易一句。</p><p>“西瓜一亩地也不少,你吃西瓜能吃饱,然后多长时间饿?”李易算&;&;</p><p>另一笔账。</p><p>“土豆和习惯一样?我吃的炒土豆片和土豆丝,不像吃西瓜。”</p><p>李旦知道李易的意思,他吃过,发现土豆吃着顶饿。</p><p>“按照里面的水多少来计算,土豆的含水比例是水稻和麦子三倍多。</p><p>好田的水稻、麦子,亩产在三石左右。</p><p>单独计算水分,土豆十石亩产才算跟它们持平。</p><p>当然,土豆里面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个是大米和白面比不上的。”</p><p>李易就是嫌弃产量低,别的方面他都认可土豆。</p><p>“李大夫,给你三石稻子或谷子,与十石土豆三选一,你选哪个?只能吃这三个中的一个。”</p><p>刘幽求问得最干脆,别说旁的,你要啥?</p><p>“当然是土豆了,土豆里别的东西对身体好,别的菜不允许我吃,我只能指望用土豆来补充。”</p><p>李易也干脆,土豆,虽然他总是把土豆当成菜和零食,却并不代表他不懂。</p><p>“嗯!”得到答案的刘幽求满意,说明土豆还是好。</p><p>说话的工夫,所有的土豆全起出来,装在筐中称,最后去皮。</p><p>司农寺卿秦守一计算完数据,站在那里不出声。</p><p>“多少?”宋璟沉声问,等你呢,你愣神。</p><p>“一,一千八,八百四十,九斤。”秦守一结巴地说出来。</p><p>“再称两次。”姚崇催促。</p><p>按照这个数来算,折合成石,有十五还多。</p><p>李易不是说水多么?三倍多的水,扣了,还有五石的干东西,比三石的多出来六成。</p><p>大家又一次称,称完算,连续两次,数字上下相差不到五斤。</p><p>“看,我就说少,按照我的想法,这样的地和照料方式,至少要有四十五、六石。”</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