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评价有别当如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鄂州当地山多水多,各种湖泊。</p><p>江夏的百姓最先行动,把值钱的东西放到牲口身上,带粮食往山上去。</p><p>周围的邻居一起照看,再带牲畜跑下来捉鸡鸭,把煤背好。</p><p>房子和家具啥的不要了,最好是别冲,还能回来,冲了重新建费劲。</p><p>百姓不担心钱财问题,灞水的李大夫李东主说给补偿,绝对不会差。</p><p>陆续的,别处的百姓跟着上山,倒没遇到有老头老太太说死也要和房子死在一起的。</p><p>没人补贴他们估计会这样喊,有人拿钱,谁还和房子在一起被冲啊?</p><p>趁着没有地方决堤,一趟趟搬运,家具不搬,就搬粮食、柴火、块煤,煤面子打的煤坯不要。</p><p>大唐的邻居真是近邻,相互之间了解。</p><p>帮着搭棚子,生火,找干柴火,实在不行往上浇油,只有一堆柴火起来,别处就好办了。</p><p>湿的东西一样给引燃,钻木取火,湿木头照样给弄出火苗。</p><p>吃饭简单了,炖,没有炒菜的条件,咸菜是好东西。</p><p>卢正道不在外面盯着,他回府,他给朝廷写的急奏,没想到朝廷反应如此激烈。</p><p>他只是想等出现涝灾之后,立即开常平仓,提前申请。</p><p>结果朝廷要让百姓跑路,不管冲不冲,之后保证给补贴。</p><p>“贵姓?”卢正道换身衣服,对着同样换了衣服做在那里眯眼睛吃饭的伍长问。</p><p>“免贵孙,单名禠,字衣饱。”伍长回答,他叫孙禠。</p><p>“好字。”卢正道想笑,这家人居然还给孩子起字,名禠字衣饱,不错。</p><p>禠即为福,吃饱穿暖,别无所求。</p><p>“多谢!”孙禠抱拳,低头继续吃饭,细嚼慢咽,好加快消化速度,天知道之后还有什么事情。</p><p>卢正道张张嘴,忍住,他反应过来,六个人没日没夜地赶路。</p><p>从长安到江夏,两天时间,换成自己,估计得猝死在路上。</p><p>朝廷用大量的钱财来支撑驿站,当时自己还觉得可笑,笑有的人不懂珍惜钱财。</p><p>哪想到人家赚钱很容易,驿站撑起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急报,还有路上百姓的安稳。</p><p>此刻急报又一次显威,就这驿站,全大唐任何地方出事儿,往死里跑,五天内必然抵达长安。</p><p>而长安接到情报,一旬内,羽林飞骑保证到地方。</p><p>往来半个月,谁想揭竿而起,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后开始挨打。</p><p>而地方官府守住关键地方即可,避免出兵剿抚时出问题。</p><p>“小易,听闻鄂州雨水多,后续安排妥当否?”卢怀慎风尘仆仆地来了。</p><p>团儿刚刚处理了一片区域的贪官污吏,回长安,一个个很疲惫,得知情况赶紧到庄子。</p><p>“多大的事儿啊?看把你们折腾的,慢点,不急一刻,我希望你们都长命百岁。”</p><p>李易心疼,一群老头吭哧吭哧跑,一个来月没见到了。</p><p>“别看有点瘦,身体好,有腹肌。”柳冲把自己的上衣撩起来,让李易看肚子。</p><p>“你的腹肌是锻炼身体的缘故,跟出差有啥关系?你哎?老卢,鄂州刺史卢正道,范阳卢氏。</p><p>景龙年间他还是县令,朝廷给个敕令始挨打。</p><p>而地方官府守住关键地方即可,避免出兵剿抚时出问题。</p><p>“小易,听闻鄂州雨水多,后续安排妥当否?”卢怀慎风尘仆仆地来了。</p><p>团儿刚刚处理了一片区域的贪官污吏,回长安,一个个很疲惫,得知情况赶紧到庄子。</p><p>“多大的事儿啊?看把你们折腾的,慢点,不急一刻,我希望你们都长命百岁。”</p><p>李易心疼,一群老头吭哧吭哧跑,一个来月没见到了。</p><p>“别看有点瘦,身体好,有腹肌。”柳冲把自己的上衣撩起来,让李易看肚子。</p><p>“你的腹肌是锻炼身体的缘故,跟出差有啥关系?你哎?老卢,鄂州刺史卢正道,范阳卢氏。</p><p>景龙年间他还是县令,朝廷给个敕令,是因范阳卢氏给他的敕令,还是因为他确实做得不错?”</p><p>李易想到了许多,这个卢正道究竟是怎么当的官儿,又为何被褒奖?</p><p>李显当皇帝,是为了稳住范阳卢氏才这样做,还是卢正道确实有本事?</p><p>而新旧唐书都没怎么提,要不是有碑文在,后世所知甚少。</p><p>写新旧唐书的不是唐代人,唐书是断代史,比如隋史、宋史、元史、明史等,都是之后的朝代的人来写。</p><p>写新旧唐书的人是否受到了当时的势力左右,不愿意把范阳卢氏给捧起来?</p><p>这里面的问题好多,史书也是人写的,人怎么写,要看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的个人好恶。</p><p>比如说一段其实,使劲埋汰国民军,之后大家慢慢就了解到,不是那么回事儿啊。</p><p>结果执政的从来不在官面上承认与为之正名,因为政治需要。</p><p>一涉及到这样的根本问题,就有人要求老百姓做到三点:闭嘴!闭嘴!!闭嘴!!!</p><p>近在眼前的都如此,何况那么多年前的史书?</p><p>李易边说边查,查卢正道当县令时候的情况,查不到具体的,确实没有,但考评却很好。</p><p>至于说敕文中的卿才行早著,清白有闻,夙夜在公,课最居首</p><p>这个是套路话,历史上好多人都得此评价。</p><p>“他现在如何?”卢怀慎只问一句。</p><p>“行,至少知道奏报欲开常平仓,心怀百姓。既如此,募兵动一万骑,四日内到。”</p><p>李易一想也对,你管他以前的情况是真还是假?</p><p>人家此刻很努力,人家要不上报,等出了大问题,百姓遭殃。</p><p>“对!”李隆基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