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章 圆梦试机故事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嗡嗡嗡嗡嗡……船上用的蒸汽机同时带动几十台膨化机,烧煤。</p><p>一个机器旁边一个在灞水对面卖菜的妇人。</p><p>她们按照时间来计算工钱,一个小时四钱,只准干两个小时,即一个时辰。</p><p>属于钟点工,机器旁边太热,时间长了,会被烤迷糊。</p><p>一人一把米尺,洗干净后比着米花棒来掐,一米一个棒子。</p><p>其实用一个棒子比也行,但比多了,总有疏忽的时候,就不够准确。</p><p>同一个棒子一直拿在手里,容易碎掉,换一个,精度保证差。</p><p>米尺木头的,这个准,操作的过程中误差小。</p><p>庄户们不干这个活儿,张家村子的都不干,浪费时间。</p><p>一小时四钱,二十四小时九十六钱?张家村子的妇人工作也不是这个价钱。</p><p>卖菜的高兴,干一个时辰就是八钱,还是在李家庄子干。</p><p>有的里面放小米,有的放高粱,小麦的、大米的、麸子的……</p><p>根据客户的需要去换,八比一的加工费,先称好米花棒的重量,有的时候并不准。</p><p>没关系,麸子的米花棒额外赠送,十根其他的米花棒送一根。</p><p>即便一斤高粱换到的米花棒差一钱十四两,多拿几根麸子的棒子,百姓也不觉得亏。</p><p>“小易,成本能回来?”毕构吃完饭,看到李易满足大弟子的梦,对产出投入比很敏感。</p><p>这都是职业病,看到什么东西,首先考虑成本、利润、是否收税、收哪个比例的税、别人不交税怎么办?</p><p>“新做出来的蒸汽机,比之前的更好,马力大,我得试验机器,持续运转。”</p><p>李易没回答成本,这成本怎么计算?机器成本不是成本?多长时间回本?</p><p>只算雇佣人的人力成本和兑换的利润综合,就是个本钱,因为还有运输成本。</p><p>李家庄子在这个事情上没赚到钱,试机器,还能干活,这就是额外利润。</p><p>“具体说一下。”毕构好学,他总怕被别人骗,还是小易够意思。</p><p>“比如说我这个蒸汽机就是为了制造米花棒的,你想收我的税,要扣除设备生产成本、技术成本。</p><p>然后我现在属于试运行,这个时候产生的利润,你不应该计算在收税里。</p><p>它是我成本中的一部分,投料成本也是成本,额外扣除。</p><p>但在我计算利润的时候,这部分的利润保证是我自己的,盈利的过程中我又承担着试运行失败的风险。”</p><p>李易为毕构及周围的人讲解,这些操作他都熟悉。</p><p>将来大唐税收体系逐渐完善,需要用,谁想在他面前偷税漏税玩假账,那得是他那时的专业会计。</p><p>即便是那样,也无非是钻一下漏洞,不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p><p>“所有的漏洞都能补上,补上之后保证有新的漏洞,咱们不要去纠结这个问题。</p><p>其实我可以不雇佣她们,加一个小的零件组合,自动就切断米花棒了。</p><p>天热,大家不怎么爱出来,她们卖东西卖不动,我又不好直接给钱。”</p><p>李易说着在地上用指头画出来个简单的齿轮轴承组,把这个放到设备上,多长时间转一圈。</p><p>距离可以控制,正好出一米长的米花棒,小切片转一圈,无须拿尺子量和手揪。</p><p>米花棒出来的时候是软的、热的,,这些操作他都熟悉。</p><p>将来大唐税收体系逐渐完善,需要用,谁想在他面前偷税漏税玩假账,那得是他那时的专业会计。</p><p>即便是那样,也无非是钻一下漏洞,不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p><p>“所有的漏洞都能补上,补上之后保证有新的漏洞,咱们不要去纠结这个问题。</p><p>其实我可以不雇佣她们,加一个小的零件组合,自动就切断米花棒了。</p><p>天热,大家不怎么爱出来,她们卖东西卖不动,我又不好直接给钱。”</p><p>李易说着在地上用指头画出来个简单的齿轮轴承组,把这个放到设备上,多长时间转一圈。</p><p>距离可以控制,正好出一米长的米花棒,小切片转一圈,无须拿尺子量和手揪。</p><p>米花棒出来的时候是软的、热的,一碰就断。</p><p>众人看到李易画的图,再听他说的话之后……无动于衷。</p><p>很正常嘛!你李易做好事儿属于常规操作,否则百姓凭什么给你点蚊香?</p><p>“那你交税不?”毕构拨开所有的迷雾。</p><p>“交,我把设备卖给朝廷,朝廷给我钱之后,我把税交了。”李易答应。</p><p>“就是说朝廷赔了呗?朝廷买你的东西,收完你的税,你还有利润。”苏颋算笔账。</p><p>“看书!”李易懒得解释,书上已经写了,你们写诗不是很厉害嘛!一人一句的。</p><p>朝廷买去难道是放着?哦,这种情况倒是有。</p><p>比如说国企,买一堆没用的设备,就扔那扔着了,反正一群人从中捞到好处了。</p><p>实际上朝廷买东西,有经营、有利润。</p><p>即便给百姓免费加工米花棒,那也算福利。</p><p>福利绝非单独存在,会推动社会发展,不直接计算利润,要把社会稳定和百姓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p><p>“不卖朝廷呢?”宋璟不赞成朝廷买,他看书,他知道情况,但为什么要朝廷来负担,反正有你李易。</p><p>“看,老宋就比较聪明,把国家责任推到私企身上,变成企业责任,国家在少付出的情况下,又能拿到更多的好处。</p><p>无朝廷财政补贴,同时还不给政策优惠,转过头来只要你经营,就收你的税。”</p><p>李易瞥一眼宋璟,跟我玩这套?你还嫩着呢。</p><p>“刚柔,此法不可行?”张九龄出声。</p><p>“行!这个我直接交税,然后我造船,海上风浪大,没了。</p><p>接着有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船队开始在海上进行自由贸易,别人不知道船队的据点。</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