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玉米农事旱田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一堆堆的炉灰被运到岸上,三艘蒸汽机船的锅炉副产品。</p><p>在海上的时候直接丢到海里,遇到岛子,掏出来扔岛子上。</p><p>阮津并不知道炉灰有什么用,反正能不仍他就留下。</p><p>他所知晓的知识,炉灰用来烧水泥、铺路、放院子里鸡吃。</p><p>哦,冬天还可以拿来压炉火。</p><p>岛上的居民足够热情,来的人多,一个个看上去很能打的样子。</p><p>还有漂亮的布,摸着光滑柔软。</p><p>上回来一艘船,漂亮,现在来一大群船,没有那个好看,装的东西却多。</p><p>“咱们一路赶,许多地图上标注的岛子,根本没靠近,回去一说,李东主会不会吃惊?”</p><p>柳庭光骄傲了,看,李东主不了解咱们队伍的实力。</p><p>阮津又咬口辣椒,辣得吐舌头:“东主要不是怕我们走错路,一个岛都不会停留,直接就过来了。</p><p>我们拿着海图和设备选择走哪条路,遇到恶劣天气,没有海图标注,茫茫大海上,你的人还有士气吗?”</p><p>阮津拥护李易,不准别人挑衅。</p><p>“我的人是没有,你的人难道有?”柳庭光不服气。</p><p>“有,我们是羽林飞骑。大唐最强兵。东主说过,我们出现的一刻,便是事件平息的时刻。</p><p>我们死在海上,我们的家人立即获得一大笔钱,其他的兄弟们会照顾好我们的家人。</p><p>我们的媳妇儿就是兄弟们的媳妇儿,兄弟们负责养孩子和老人。”</p><p>阮津抬下巴说,死了的就死了,活着的要带着希望向前。</p><p>之前死掉的兄弟正是按照此规矩来办,活着的接过别人整个家庭的重任。</p><p>即便媳妇儿给兄弟,总比给外人强,难道自己死了要媳妇儿守寡一生?</p><p>“我们以后也能,这不是第一次出来嘛!”柳庭光表示服气。</p><p>“东主果然厉害,知道外面有好东西,这东西长这么大?跟种茄子似的。”</p><p>“沉甸甸的,一颗上长好几个,高粱比不得。”</p><p>“还好吃,磨成粉能制作成现在吃的饼,他们技术太差,没磨碎呀。”</p><p>“煮啊,多煮一会儿就碎了。”</p><p>下船的羽林飞骑和其他人看玉米,现在玉米长出来。</p><p>一株上结好几个,每个都很大,大唐的所有作物,哪个能比?</p><p>吃玉米饼割嗓子,跟吃别的东西一样,没磨好。</p><p>蒸麦饭的时候难道就像吃馒头那样?没有好的磨具,小麦、大麦磨粉,一样难以下咽。</p><p>挨饿的时候,糠也要一起煮,放点野菜和盐,叫吃糠咽菜。</p><p>玉米面饼子,喝口水就送下去了。</p><p>“秧子长得又高又粗,能当饲料吧?比高粱的看着好。”</p><p>“高粱的秆子能制作帘子,这个做不了,牛应该能吃,牛倒嚼啊,先吃进去,发酵下再吐出来重新吃。”</p><p>“那叫反刍,我感觉长成熟了不合适,最好是趁着青的时候,叶子大,一起制作成青贮。”</p><p>能出海的人,相对来讲都比较有文化。</p><p>他们吃着玉米饼子,看苞米生长的状态,发现随便一棵,就能结出很多。</p><p>一穗苞米,有半斤多吧?</p><p>看根,扎进土里,很磨粉,一样难以下咽。</p><p>挨饿的时候,糠也要一起煮,放点野菜和盐,叫吃糠咽菜。</p><p>玉米面饼子,喝口水就送下去了。</p><p>“秧子长得又高又粗,能当饲料吧?比高粱的看着好。”</p><p>“高粱的秆子能制作帘子,这个做不了,牛应该能吃,牛倒嚼啊,先吃进去,发酵下再吐出来重新吃。”</p><p>“那叫反刍,我感觉长成熟了不合适,最好是趁着青的时候,叶子大,一起制作成青贮。”</p><p>能出海的人,相对来讲都比较有文化。</p><p>他们吃着玉米饼子,看苞米生长的状态,发现随便一棵,就能结出很多。</p><p>一穗苞米,有半斤多吧?</p><p>看根,扎进土里,很粗,说明水少一点也行,不像水稻必须大量的水来养。</p><p>秧子他们还懂得能喂牲畜,在青时制作青贮。</p><p>至于含糖量、蛋白质、维生素、纤维,他们不懂。</p><p>李家庄子,李易也在看玉米,他小心地育秧,再移栽。</p><p>正常种玉米不这样种,有扣膜的,也有起垄后挖坑的,还有用手动播种器插播。</p><p>他为了成活率,额外付出劳动,等以后他就不这样干了。</p><p>玉米长势不错,秧子青绿青绿的,不缺肥和水。</p><p>“由于采取的育苗方式,再加上肥料充足,日照如果不出问题,收获完玉米种子,还能种一茬别的蔬菜。</p><p>前提是打掉玉米收获后的根茬儿,不过我认为今年就不动了,泡水加肥沤地,把根还田。</p><p>本身玉米地不应该这样操作,我会在收获完玉米后,送大棚再种,抢生长周期。</p><p>这个地呢,明年种别的作物,收获后再种我收获的第二茬玉米种子。”</p><p>李易把作物的生长周期时间计算妥当,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外面大地种植,一茬接一茬,包括施肥、追肥,不存在问题。</p><p>极端天气不怕旱,有水,怕连续下大雨成涝,或者春播遇到倒春寒。</p><p>要么是冰雹,他还没做出来打冰雹的炮。</p><p>如果技术可以支撑炮打冰雹,就不可能用在打冰雹上,打人不好吗?</p><p>像降雨用的火箭弹,射程不近,比窜天猴远。</p><p>这样的发明一旦出来,必须先用在军事上。</p><p>“这个根,以后年年泡?”李隆基蹲下自己瞅,拿个放大镜。</p><p>“主要用在旱田,翻地翻出来,再用下耙,烧火不错,不是水田,今天特殊情况,不然旱田不泡。”</p><p>李易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