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第1400章 年节抓人夜当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快走,磨磨蹭蹭,又想吃鞭子?”</p><p>李易带土著参观游艇时,一群从舒州被带来的官员刚到霸桥。</p><p>他们在几里外的地方下马,直接戴上枷具。</p><p>不止有穿官服的人,还有老人、妇女、孩子,他们没上枷。</p><p>霸桥的位置灯光明亮,大家看热闹,谁呀?哪地方的官又被抓了?</p><p>是的,又,总有官员被从其他地方送到霸桥转一下。</p><p>即便在西边抓的官员,一样绕城来霸桥,有种仪式感。</p><p>不到五里的路,一共九个戴枷的官员,挨好几下鞭子,还摔了十多个跟头,差点没摔死。</p><p>“朝廷官员的颜面,你等居然不顾礼仪,肆意羞辱?”</p><p>其中一个看官服应该是刺史的人哆嗦着出声,应该不是生气气的,是疼的。</p><p>手和脑袋套在一个枷里,脚上有链子,摔个跟头,得多疼啊。</p><p>要不是每一次摔倒,都有人在旁边跟着垫一脚,应该就有挂掉的。</p><p>“哪里有官?大家看到官员了吗?”挥舞着鞭子的人高声嚷嚷。</p><p>“没有,只有囚犯。”</p><p>“官员为百姓着想,戴上了枷,何来官员一说?”</p><p>“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被抓的狗官到李家庄子前面转一圈了,喊冤吧,觉得自己没做错,喊!”</p><p>“喊完李家庄子去查,发现确实有罪,是不是判得更重?”</p><p>“不能当贪官啊,连累家人。”</p><p>“捞好处的时候,难道家人没跟着吃香?”</p><p>“哪里抓来的,大过年就抓?”</p><p>“就应该过年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p><p>“还有刺史,哪里的?当地百姓被欺负苦喽!”</p><p>附近瞧热闹的百姓才没人可怜官员呢,活该!</p><p>“我要见陛下,我冤,我要见陛下。”刺史喊冤了,他不敢见李易,他要见李隆基。</p><p>李隆基在,呆在旁边的帐篷中,他不想见这个刺史,刺史都是他经手过。</p><p>还有其他人跟在一同在帐篷,他们出去,一大群。</p><p>宋璟打头,苏颋、毕构、张九龄、姚崇、卢怀慎、李日知、刘幽求、尹思贞,魏知古也凑热闹。</p><p>另外有九个人,一对老夫妻,两队年轻的夫妻,一个十二岁的丫头,两个十岁的男孩儿双胞胎。</p><p>他们年前就到李家庄子,没见到李易,李家庄子走报纸的渠道去查,很快消息传回来。</p><p>确定,有罪,有证据。</p><p>直接转给团儿里的人,团儿里的人快马出发,到舒州,把人抓回来。</p><p>一路急赶,今天刚到。</p><p>“毕载毕明府,姓毕的,你可还认识我们?这张虎皮你要不要了?”</p><p>老太太来到一个县令官服的人面前,抖开一张虎皮,盯着对方的眼睛。</p><p>毕构在旁边:“……”</p><p>“你们还活着?”毕载吃惊不已,随即后悔。</p><p>他连忙改口:“你们的事情是误会,活着好,好啊,我就担心你们一家遇到危险。”</p><p>“姚相、魏相,救我,我冤枉啊,我受牵连了,许多事情我不知道。”</p><p>刺史看到来人,朝魏知古和姚崇喊。</p><p>魏知古看着对方,认识,毕贤承,舒州刺史,他摇摇头:“毕刺史,你认错了,老夫不是宰辅,早已不是。”</p><p>他的声音平静,没有怨恨,对姚崇,他不恨</p><p>“毕载毕明府,姓毕的,你可还认识我们?这张虎皮你要不要了?”</p><p>老太太来到一个县令官服的人面前,抖开一张虎皮,盯着对方的眼睛。</p><p>毕构在旁边:“……”</p><p>“你们还活着?”毕载吃惊不已,随即后悔。</p><p>他连忙改口:“你们的事情是误会,活着好,好啊,我就担心你们一家遇到危险。”</p><p>“姚相、魏相,救我,我冤枉啊,我受牵连了,许多事情我不知道。”</p><p>刺史看到来人,朝魏知古和姚崇喊。</p><p>魏知古看着对方,认识,毕贤承,舒州刺史,他摇摇头:“毕刺史,你认错了,老夫不是宰辅,早已不是。”</p><p>他的声音平静,没有怨恨,对姚崇,他不恨了,他珍惜自己的生命,姚崇都进团儿了。</p><p>“老夫也不是了。”姚崇同样淡然。</p><p>以前做过了多少错事,他清楚,但不愿意去回忆,只想着在团儿里赎罪。</p><p>“我要见陛下,我是毕载的堂兄,远房的,我跟他没关系。”毕贤承感觉出来情况不妙。</p><p>他得挣扎,他指望见李隆基一面,然后看李隆基能不能心软。</p><p>老头拿过虎皮:“没用,李家庄子去查的你们,你们想不到吧?我们活着到了李家庄子。走吧,回去。”</p><p>老头突然间一肚子的恨意都没了,事情已成定局,以后过好自己的日子。</p><p>他决定留在李家庄子,自己的家不回了,找个人去那边帮着卖掉。</p><p>他知道,李家庄子许进不许出。</p><p>他在为孩子着想,往后两个儿子跟儿媳妇,还能继续生孩子。</p><p>去哪生活不是生活?别处比不得李家庄子安稳。</p><p>“噜噜噜噜噜噜噜!”两个双胞胎男孩儿把学自庄子里孩子的鬼脸对毕载做出来,转身蹦跳着跟爷爷回去。</p><p>周围是百姓的笑声,孩子太可爱了。</p><p>“押走。”宋璟扔下两个字,回帐篷。</p><p>今天为了看一眼这些官员,他们没回家。</p><p>“我冤,我冤,我要见陛下,我……嗯!”</p><p>毕贤承继续喊,肚子突然被怼一下,叫人架着离去。</p><p>他们进帐篷,周围十六卫的人隔离开。</p><p>百姓非常自觉,该干啥就干啥。</p><p>百姓学会习惯,有人告状告李家庄子,比登闻鼓管用。</p><p>凳闻鼓太危险,告别人,自己先挨顿打,为了避免有人诬告。</p><p>必须豁出去性命,才能证明自己。</p><p>李家庄子无须那般,告呗,告了李家庄子派人去查。</p><p>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