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章 将要远行不托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烟花在夜空中绽放。</p><p>宫里的人跑出去给百姓发糖,就是皇城前面一些的,太远的不给。</p><p>李隆基背个手站在那里,眼睛没看天空,看下面的百姓。</p><p>“一定要分隔好,不允许出现拥挤,果然啊,有易弟在,思虑周全。”</p><p>李隆基其实挺生气的,生出主意的人的气,自己居然答应了。</p><p>今天晚上若踩死几个,还能高兴得起来吗?</p><p>“陛下,李易说不要去追究出主意的人,陛下吃饺子不?”</p><p>高力士先提醒李隆基,随即转移话题。</p><p>“嗯!”李隆基轻轻哼一声,算是放过瞎出主意的人了。</p><p>他生气是觉得丢人,自己怎么没考虑到这种情况,自然要降罪到另一个人的头上。</p><p>煮饺子被端上来,大家纷纷落座。</p><p>李家庄子的人就在不远处,看什么都稀奇,没到过这个地方。</p><p>他们却不害怕,更不自卑,底气足着呢。</p><p>有人已经看到李隆基等人,穿的衣服更在庄子里不一样,脸是相同的。</p><p>果然是陛下,整天在庄子里住。</p><p>“尝个三鲜馅的,韭黄、鸡蛋和虾仁,没让他们做韭菜的饺子,怕有人胃肠不好吃坏肚子。</p><p>吃几个就行,吃多了难受,明天准备一下,初二咱们出发,先到海边。”</p><p>李易给永穆公主夹饺子。</p><p>小兰照顾小丫头冯青黛,都要一起跟着。</p><p>小丫头吃牛肉大葱馅的饺子,香。</p><p>饺子都香,里面放的油多,吃完了之后,碟子中一层凝固的油。</p><p>李易不爱吃,他以前小时候吃饺子就是油多,越穷越如此。</p><p>后来自己家包饺子,油非常少。</p><p>下面刚才拿到糖果的百姓也吃饺子,陛下给。</p><p>组织是李家庄子的人负责,每个人三个饺子,放在一个小陶碗中,直接淋上香油、醋,想吃酱油的单独说。</p><p>然后小碗拿回家,保存起来,陛下的。</p><p>“他们吃的是什么饺子?”永穆公主咽下一个饺子,看下面。</p><p>“猪肉大葱、猪肉白菜、鸡蛋虾皮萝卜。”李易清楚给百姓的是啥饺子。</p><p>给什么都不重要,只要能吃到,百姓就觉得香。</p><p>如李易所言,吃饺子的百姓小口小口咬,仔细品味,似乎这辈子没吃过如此好的东西。</p><p>要不是饺子放不住,估计百姓能一直留着,不吃。</p><p>“李郎你不喝酒?”永穆公主见别人都喝酒,看李易。</p><p>“怕耽误事情,万一有人本身就熬夜,再一激动,倒了,我得医治。”</p><p>李易摇摇头,他不希望自己在的地方有人出问题,因为自己喝酒而没有得到好的治疗。</p><p>烟花放完,歌舞继续。</p><p>李易跟永穆公主回家,回永穆公主的家。</p><p>一群人早准备好了,看到永穆公主,一个个高兴不已。</p><p>然后就看着公主跟李东主分房而睡,赶紧去汇报,两个人没再一起。</p><p>“无妨,过两天他们一起出海。”</p><p>李隆基听了,不在乎,反正李易看着那啥方面应该没问题,不喜欢男的。</p><p>一夜过去,初一早上,李易跟永穆公主在家里吃了饭,往庄子返。</p><p>李隆基要开大朝会,然情,万一有人本身就熬夜,再一激动,倒了,我得医治。”</p><p>李易摇摇头,他不希望自己在的地方有人出问题,因为自己喝酒而没有得到好的治疗。</p><p>烟花放完,歌舞继续。</p><p>李易跟永穆公主回家,回永穆公主的家。</p><p>一群人早准备好了,看到永穆公主,一个个高兴不已。</p><p>然后就看着公主跟李东主分房而睡,赶紧去汇报,两个人没再一起。</p><p>“无妨,过两天他们一起出海。”</p><p>李隆基听了,不在乎,反正李易看着那啥方面应该没问题,不喜欢男的。</p><p>一夜过去,初一早上,李易跟永穆公主在家里吃了饭,往庄子返。</p><p>李隆基要开大朝会,然后才是真正的放假了。</p><p>今天的报纸上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策问。</p><p>过了年,考科举要考的,先把出题的大概内容放出来,让学子们自己想。</p><p>属于提前准备,要是再考不好,怪不得别人。</p><p>初一晚上,李隆基回庄子,庄子里已经准备妥当。</p><p>明天就出发,很多人护送,到海边。</p><p>二十个羽林飞骑、十个官员、十个护士、一组宫女太监,加上李易、永穆公主、小兰和小丫头。</p><p>“易弟,提前把题透露出来,是否考中的人会多?”</p><p>李隆基想着一下子录取那么多,没有位置分配。</p><p>李易忙了一天,挨个检查身体。</p><p>“科举选才,给出题目,学子才有多少?我是要让大唐百姓,至少京兆府的百姓多多参与。他们”</p><p>李易的心根本未放在科举上,他说他的目的。</p><p>报纸上的东西,百姓愿意看,然后讨论。</p><p>越多的人参与,本身就是个潜移默化的阶段。</p><p>百姓会学着从朝廷的角度来思考,如此认为自己也能知道国家大事。</p><p>相应的,对大唐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p><p>再发布什么命令,百姓又会主动去参与。</p><p>现在讲究的是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先有家,后有国。</p><p>如何改变和扭转呢?自然是通过宣传的手段来完成。</p><p>慢慢的,让百姓知道没有国则没有家,国破则家亡。</p><p>“唉!易弟,不如你别出去了。”李隆基舍不得李易去海外,就想留在身边,随时问政。</p><p>“不去就耽误一年,作物必须种植,早一年,咱们就抢很多时间和机会。</p><p>今年突厥应该会来求和,不要答应,让他们始终腾不出手来处理内部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