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官员赴任应如是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一旦拒绝赴任,则此生不可为官,其三代直系子弟,不得当官。”</p><p>李易直接说如何处理,跟逃兵役一样。</p><p>眼下的长安,考上科举的人有不少在等,等合适的位置。</p><p>吏部给其安排个官职,他一看太远,地方上还穷,人口少,便不去。</p><p>整天托人、走关系,欲谋一距离长安近的官儿,或河南府的。</p><p>姚崇的儿子,之前不就在河南府么。</p><p>官员不上任,吏部等啊等,地方上的官员便空缺。</p><p>还好吏员们比较努力,没有县令都行,反正各干各的。</p><p>“过了年,下此令。”李隆基决定听李易的,把官员赶出去,别呆在长安,跟谁耗呢?</p><p>“还有个事儿,吏部教为官,多与官方行文有关,号召百姓做事,按照规则审核,另外修水利和路桥。不够!”</p><p>李易又提到个情况,要改变的。</p><p>科举考上,学子们不能立即去当官,除非家中有官员,世家子弟那种。</p><p>其他的人必须跟吏部的官员学习,如何写安民书、告民令、审核案子、记住农耕和收获的时间。</p><p>正常情况,一个县官能做到这些,算是好官。</p><p>像去年李隆基接到张九龄告密,临时对一大群县令进行考核,写个安民策吧。</p><p>结果一大堆不行的,撵回家学习的好几十。</p><p>“需学”李隆基说出两个字,不问了。</p><p>他知道李易啥意思,放到县里的官员应该学李易。</p><p>不但能够掌握整个县里的情况,还能具体落实下去,包括百姓种什么菜、修不修房子</p><p>若是县尉,负责治安,还得帮百姓把栅栏弄一弄,教百姓怎样躲避危险,拿武器去树林、山上打危险野兽,然后吃。</p><p>当然,如果李易下去,他还会看周围的县,帮州府想一想办法,如何联合其他的线,共同提高。</p><p>“难!”李隆基没飘,懂!</p><p>指望所有的官员全做到,感觉比登天难。</p><p>想上天,有热气球,费点劲而已。</p><p>每一个官员全与李易差不多的本事,啊!不要开玩笑哇!</p><p>“不难,两批学子皆可。”李易说第一批的四十一个甲第学子和第二批的二百二十个甲第学子。</p><p>专门培养,什么都教。</p><p>甚至被安排到村子里去的那个写双鸭同情诗的学子及同批人,他们想来也没问题。</p><p>还未考上,先当村官,在村子里学李易给出的治理之策。</p><p>等从村子回来,这些考生又互相交流,每个村子的发展方式不一样。</p><p>“新的一批,继续往村子里放,学一年,待来年考科举,再派到村子中。”</p><p>李隆基突然发现缺人,缺能力强的官。</p><p>出去转一圈,路过那么多个县,凡所到处,李易俱提供办法。</p><p>看李易办事轻松,不行啊,天下只有一个李易。</p><p>“先给那批为百姓免费打官司的学子机会,实在不行就赐同进士出身。”</p><p>李易没忘了住在前面外来务工人员房子里的学子,人家付出了。</p><p>往后当官可不看文采好不好,谁能解决问题,谁就升官。</p><p>何人叫所治之地治安与经济提高,谁就优先提拔。</p>等从村子回来,这些考生又互相交流,每个村子的发展方式不一样。</p><p>“新的一批,继续往村子里放,学一年,待来年考科举,再派到村子中。”</p><p>李隆基突然发现缺人,缺能力强的官。</p><p>出去转一圈,路过那么多个县,凡所到处,李易俱提供办法。</p><p>看李易办事轻松,不行啊,天下只有一个李易。</p><p>“先给那批为百姓免费打官司的学子机会,实在不行就赐同进士出身。”</p><p>李易没忘了住在前面外来务工人员房子里的学子,人家付出了。</p><p>往后当官可不看文采好不好,谁能解决问题,谁就升官。</p><p>何人叫所治之地治安与经济提高,谁就优先提拔。</p><p>贪一点都无所谓,目的在于百姓收入增加。</p><p>“然!过了年安排。”李隆基颔首,没错。</p><p>说完过年,李隆基有新问题:“夷商他们哪天过年?”</p><p>“不一定,看是哪里的夷商。如吐蕃,秋收的时候过年,外面各地有各地的安排。”</p><p>李易不能说出所有地方的人怎么过年,包括宗教的。</p><p>目前的情况属于教在国先,包括基督、。</p><p>“他们在广州是否会过我大唐的年?”李隆基总惦记别人听大唐的话。</p><p>“让他们过他们就过,不过不允许贸易。实际谁强大,别人就愿意过同样的节日。”</p><p>李易才不在乎夷商过啥年,他只追求赚钱。</p><p>“晏氏的人都判了,念在没有人因他们而死,就没杀,只是徒。”李隆基想起驶远县的晏氏。</p><p>“其实直接死掉的没有,但间接死掉的存在,只是不好定罪。”李易对晏氏不上心。</p><p>“早些休息,年底,不可劳累。”李隆基打了个哈欠。</p><p>被李隆基说到的驶远县,晚上点着等,没有冰灯,前两天刚下过雨。</p><p>今天气温比较低,零上二十三度。</p><p>下雨之前都在二十八度以上,大家都穿得很清凉。</p><p>简卿带着一千羽林飞骑配合着李家庄子第五管事李丰工作,李丰弄下来不少山民。</p><p>从收购东西的利润里出钱,为山民们修房子。</p><p>顺便修路,房子在山脚下,路通向山民的寨子。</p><p>山民下山不是就不回去了,多个住的地方,还能耕种开梯田。</p><p>驶远县的百姓日子好过起来,李丰到来的几个月,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十倍不止。</p><p>莫说是驶远县,整个广州府,百姓的收入全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