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烟花所照尽繁华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是夜,雪已停下,露出点点星光。</p><p>烟花一朵朵绽放,鞭炮的动静在建筑物与人心间回荡。</p><p>整个京兆府所有人家,皆吃火锅。</p><p>包括秋天的时候才从别处赶过来的失业百姓,他们租住在各地的廉价房里。</p><p>悲田坊更无须多言,不但有火锅,年岁大的人还有人服侍。</p><p>李易白天可能是被风给吹得不舒服了,此刻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无神地夹着羊肉片在锅里涮啊涮。</p><p>永穆公主帮着李易涮别的东西,往他碟子里放。</p><p>“李郎,不若先回去休息?”永穆公主见李易的模样,劝说。</p><p>李易夹出肉片,端起烫好的白酒喝一口,哈出酒气后,人顿时精神起来。</p><p>他把肉片喂给永穆公主,自己吃涮好的牡蛎“有了煤,烧窑容易,非京兆府的百姓,家中应有更多的陶器。”</p><p>李易所说乃是京兆府的百姓家中火锅,李家庄子的火锅为铜火锅。</p><p>寻常百姓家用不起,他们用陶的火锅,跟铜火锅一样,带烟囱。</p><p>优点是便宜,缺点是上热慢。</p><p>但终归有,别处的寻常百姓,有个用来煮菜煮饭的陶罐就不错了。</p><p>以前烧窑烧木头和木炭,看温度需求,烧陶的话,木头可以,少瓷器,需要炭。</p><p>烧一窑的成本不低,同等体积的木头、木炭燃烧值和煤炭少。</p><p>既然有煤,陶瓷器应当降价。</p><p>李易忘了,没盯着京兆府之外各地的陶瓷窑情况。</p><p>如今想起,准备在报纸上写,由朝廷下令。</p><p>“每一个烧煤炭的窑,按照规模大小,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廉价陶器,过了年开始执行。”</p><p>李易下令,不允许拒绝。</p><p>“何人监督?监督者是否会公饱私囊?”李成器受先想到的居然是问题。</p><p>李旦放下酒杯“明明应该出一千套廉价陶器,结果官员要求出一千五百套。</p><p>或者出了一千套陶器,官员不给需要的百姓发,拿到别处加价得利。</p><p>财帛动人心,不可不防、不可不查、不可不思虑。”</p><p>“做得好的地方,允许他们回长安述职时给予一次到李家庄子食堂进餐的机会。”</p><p>李易用手拿起一片生菜叶,在调料碗里蘸。</p><p>他不涮,就想吃生的蘸酱菜。</p><p>在座的众人相继露出恍然的神色。</p><p>李隆基面带笑意“好办法。”</p><p>“一举多得。”豆卢贵妃评价。</p><p>无人反对,都认为正确。</p><p>干得好,回长安述职,给一次到李家庄子食堂吃饭的机会,可能就会遇到李易。</p><p>整个大唐的官员,到如今,没有一个官员不清楚李易的厉害。</p><p>能不能升官,就看这一次。</p><p>想作假的官员,万一遇到了李易,李易很可能派人去核实。</p><p>若没有做好,到李家庄子吃饭就不是升官,而是送人头。</p><p>官员一旦在李家庄子全身而退,便得到一种证明,证明其本身没有问题。</p><p>同时朝廷考核官员减少了压力,一般有问题在身的官员,不会想来李家庄子吃饭。</p><p>他们害怕,万一被查到了呢?</p><p>别人查,花费多、成本高,李家庄子却不缺钱。</p><p>能在李好,回长安述职,给一次到李家庄子食堂吃饭的机会,可能就会遇到李易。</p><p>整个大唐的官员,到如今,没有一个官员不清楚李易的厉害。</p><p>能不能升官,就看这一次。</p><p>想作假的官员,万一遇到了李易,李易很可能派人去核实。</p><p>若没有做好,到李家庄子吃饭就不是升官,而是送人头。</p><p>官员一旦在李家庄子全身而退,便得到一种证明,证明其本身没有问题。</p><p>同时朝廷考核官员减少了压力,一般有问题在身的官员,不会想来李家庄子吃饭。</p><p>他们害怕,万一被查到了呢?</p><p>别人查,花费多、成本高,李家庄子却不缺钱。</p><p>能在李家庄子吃完饭而不出问题的,可比拿个万民表厉害。</p><p>而李家庄子就成为了清官、能官的圣地,算是终南捷径。</p><p>“吃饭吃饭,不要总问来问去,小易整天跟专门回答问题的人似的。”</p><p>李旦见自己的孙女永穆公主不高兴了,赶紧强调进餐规则,别问了。</p><p>他回想了一下,似乎每一次跟李易吃饭,保证有各种问题。</p><p>如今四个宰相,也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给回答出来,结果李易就行。</p><p>即便没有问题,李易还是会出主意,主动的那种。</p><p>“对对对,不问。今年是最近一些年过的最好的一个年了,远处不清楚,京兆府的百姓我等已知晓。”</p><p>李隆基用勺子给汤盅里舀汤,心情愉快。</p><p>京兆府的人口增加,每一个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被安排了工作。</p><p>伤病的就照看着,都人大唐的百姓。</p><p>主要因素在于钱,朝廷钱多了,一切都好办。</p><p>他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他为了钱,重用李林甫,然后钱捞到多少先不说,能臣都受到了迫害。</p><p>李林甫坑得最惨的人是杜甫,人家杜甫考科举,被李林甫把那一届考生的成绩都给取消了,一个不录。</p><p>鸿胪寺中,各部族的人一样吃着火锅,他们不需要过大唐的年。</p><p>然,过不过年,终归要吃东西。</p><p>烟花升空,一声声的轰鸣传进耳中,他们俱露出羡慕、嫉妒的神色。</p><p>“大唐越来越富裕了,我等那里,定然有人承受着寒冷,还有牛羊,万一下大雪,冻死一些,唉!”</p><p>一个吐蕃人透过纸窗户看外面每次烟花爆炸时的光亮,想家了。</p><p>长安下大雪,会立即被清理干净,整个城中还有一个个冰灯。</p><p>吐蕃所处,下了大雪,如果干草准备得不够充足,是要死羊的。</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