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外来物种应限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像这个就留种,留这一个黄瓜。主干粗,而且高度正好,它长得又大。”</p><p>李易指着一个黄瓜说,这个黄瓜距离地面有六寸左右,应该摘了。</p><p>还能长,因为紧贴主干,养分供给最足,同时这个秧子比其他的看上去粗。</p><p>属于留种的好苗,如果有需要,得单独搭小架子,为这个黄瓜搭,然后系上个红色的绳子当标记。</p><p>蓝色的绳子和其他的颜色的绳子布条也一样,好识别。</p><p>像赶山的人找人参,发现了之后,用红色的绳子给绑住。</p><p>并不一定非得红色,在树林里,红色显眼,这么个原因,跟人参长腿跑路没关系。</p><p>除了红色,其他颜色都不适合,黑色,土地就是黑的。</p><p>蓝色和黄色,与周围其他植物的颜色容易混淆。</p><p>色差越大,越容易辨认。</p><p>赶山的人不可能一次就找一个,人参现在还在大唐还比较多,念头久的。</p><p>东北的地方,后来是种植,要在阴破,有的已经三十多年了,结果被人给偷挖。</p><p>现在大唐没人种,不存在偷的情况,眼前是留种的问题。</p><p>留种的黄瓜和茄子尽量别贴地,贴了会烂。</p><p>豇豆就不用了,生菜和茼蒿,在大棚种植的时候同样无须等着蹿杆子。</p><p>小丫头青黛不会种菜,她现在看着师傅跟个种地的人似的讲解,感觉好神奇。</p><p>等李易从大棚中出来,过了足足半个时辰,一个小时。</p><p>他不停地看,然后讲解,豇豆都咬一咬尝尝。</p><p>“等过两年,咱们种大樱桃,就是比较酸,北方即便樱桃品种好,也比不上南方。”</p><p>李易拎个篮子走出来,说着樱桃的事情。</p><p>北方没有大樱桃,来不及长,必须适应环境才行。</p><p>最好的大樱桃在南美,就是智利,狭长的海岸线与领土,阿根廷的也不错。</p><p>在李易那个时候,实际上秘鲁也没问题,但是秘鲁人家不愿意种樱桃,人家中可卡因与大麻。</p><p>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这叫银三角。</p><p>金三角后期李易那时种得就少了,因为中国政府出手。</p><p>而瓦罕走廊连接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地方,那叫金新月地区,同样是海洛因。</p><p>所种植的是罂粟,京兆府今年种了不少,告诉百姓这个是药,种在路边,谁愿意主动帮着收就收一下。</p><p>要割浆,然后把那个大烟葫芦也带过来,这样李家庄子给一两浆和一斤葫芦都给一块香皂。</p><p>今年就收了不少,百姓们愿意帮忙,知道是药,就不敢自己随便吃。</p><p>李易吃,用那个割完浆的葫芦卤东西吃,提鲜,吃这个基本上不成瘾,除非天天吃。</p><p>但要说戒不了,不存在的。</p><p>曾经民国时期,那么多的人在抽大烟,突然就不让抽了,难道都活不起了?都因为这个死了?</p><p>无非是难受一段时间,没有了,买不到,能咋办?</p><p>“烟草不行,这个不允许传过来,要比罂粟限制更严格。”李易思维一发散,想到了烟草。</p><p>现在大唐还没有,大唐的百姓没说抽不了烟就不活了,根本不晓得。</p><p>既然如此,别拿来了,哪怕李易以前抽烟。<两浆和一斤葫芦都给一块香皂。</p><p>今年就收了不少,百姓们愿意帮忙,知道是药,就不敢自己随便吃。</p><p>李易吃,用那个割完浆的葫芦卤东西吃,提鲜,吃这个基本上不成瘾,除非天天吃。</p><p>但要说戒不了,不存在的。</p><p>曾经民国时期,那么多的人在抽大烟,突然就不让抽了,难道都活不起了?都因为这个死了?</p><p>无非是难受一段时间,没有了,买不到,能咋办?</p><p>“烟草不行,这个不允许传过来,要比罂粟限制更严格。”李易思维一发散,想到了烟草。</p><p>现在大唐还没有,大唐的百姓没说抽不了烟就不活了,根本不晓得。</p><p>既然如此,别拿来了,哪怕李易以前抽烟。</p><p>这几年没抽,没问题。</p><p>“还是应该种一点,单独提取尼古丁,当药用。”</p><p>李易又犹豫了,他不想抽,却知道烟草中的尼古丁多。</p><p>李易想的是中医,任何东西都可以入药。</p><p>尼古丁在医疗方面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了,烟碱啊。</p><p>只要对生物有刺激和影响,这个东西就是药。</p><p>啥?氰化物?这个也是药,看怎么用,多大的剂量。</p><p>介入手术还得吃线呢,对不对?</p><p>这种医学和中医有什么区别的?砒霜也是药啊。</p><p>区别就在于人家的实力强,某一个时期的实力强,然后人家制定规则。</p><p>中医不能按照中医的理论,得符合别人的理论才行。</p><p>规则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对,意识形态最重要,有的种族就像鲇鱼,带有侵略性。</p><p>人类社会需要它们,日不落是代表,它们就是这样,跟人类的癌细胞一样,始终存在着。</p><p>“今年的大雪,估计不会给百姓造成太多的损失。”</p><p>李隆基听到李易在那嘟囔,关心的却是百姓。</p><p>远的他弄不到具体数据,近处的就是京兆府。</p><p>换成历史上的记载,李隆基现在会以为是开元盛世,太厉害了自己。</p><p>有李易在,盛世?呵呵!大唐的百姓都像李家庄子一样生活?</p><p>到达了,是盛世。</p><p>达不到,脸呢?</p><p>李隆基现在就很低调,不敢宣传自我。</p><p>“不会。”李易认同,然后他看到了冰糖葫芦,用马葡萄制作的冰糖葫芦,还有山药的。</p><p>“闻恬你看,这个好,在大棚里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