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另有溶洞为福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一大群人在低洼处刨冰和冻土层。</p><p>县里的百姓说这个池塘不好,吃人,还吃别的东西。</p><p>多少年前,老谁家的小谁在这游泳,就没了,从船拉网找也找不到。</p><p>而且池塘中有时会出现很大的鱼,过几天又消失不见。</p><p>一家家的不准孩子到这里玩耍,也不从这个池塘引水,怕。</p><p>李易一听有大鱼,决定不自己一个人下去,若是大黑鱼,咬人。</p><p>至少得几个人配合,掩护一下。</p><p>下面很可能有大的地下湖,鱼在冬天的时候在下面生长,开春面有了水,再去。</p><p>四条河流汇聚之地,不好好利用一下,对不起特殊的地理结构。</p><p>“咱们商州的洛南县那里有个大溶洞,可有人知晓?”</p><p>李易在等着挖到入口的时候,想起旁边有溶洞。</p><p>香山溶洞,据说观感很差,啥啥设施没有,还得爬很长时间的山。</p><p>属于私人开发,想投入更多的钱,当地的硬件跟不。</p><p>没有那么多的好路,也没有缆车。</p><p>谁去了,爬山,然后进去转一圈,花点钱便出来。</p><p>门票便宜,够个电钱就行,餐饮什么的跟不,游客少。</p><p>李易在考虑那里有什么利用价值,旅游甭想。</p><p>他那时去的人都少,何况大唐,谁没事儿跑那去钻洞玩儿?</p><p>大家摇头,表示没听说过,洛南听说过,是县。</p><p>“用来种蘑菇比较好,不,想种蘑菇,黄土高原挖懂就种了,何必跑那么高的山去?”</p><p>李易考虑一下蘑菇,否决。</p><p>然后发现香山溶洞没有利用价值,转而考虑其他的溶洞。</p><p>比如河南府的鸡冠洞?里面恒温。</p><p>“咱们虢州南边有栾河,那里的鸡冠洞谁知道?”李易又问。</p><p>“那处有人烟吗?”李隆基使劲想,没想起来当地有什么。</p><p>李易眼睛突然变得呆滞,几息后摇头:“没有,不过那里有洞,咱们回去的时候看看,恒温。”</p><p>李易知道恒温十八度的作用,冬天进去住,不用生炉子,夏天进去还清凉。</p><p>香菇不适合在里面种,金针菇培养菌丝的时候行,尤其是冬天。</p><p>夏天就放在外面打阴凉棚子,保持温度在二十度左右。</p><p>香菇要求温度高,可以夏天种,或者是在大棚里种。</p><p>“最好的是猴头菇,十八度,对,就十八度。”李易觉得自己发现宝藏了。</p><p>鸡冠洞地方大,恒温十八度,猴头菇的最佳培育温度。</p><p>而且猴头菇对光照要求小,点几个煤油灯,足够让猴头菇生长了。</p><p>李家庄子种的猴头菇和木耳,赚了不少钱,连带着面的皇庄跟着种,倒是没怎么赚钱。</p><p>“在哪?”李隆基想到百姓可以有活儿做,大量种植蘑菇,需要人手。</p><p>“老君山西北不到二十里,直线距离,走山路就……”李易照着地图说。</p><p>“哦~~”李隆基知道位置了,他的曾祖父李世民给弄的名字。</p><p>他曾祖父还弄出了玄武门,他也是,有缘。</p><p>同时他也不是嫡皇子,能当太子全靠武力。</p><p>“好,回程的时候看看,再去看看老君庙。鸡冠洞地方大,恒温十八度,猴头菇的最佳培育温度。</p><p>而且猴头菇对光照要求小,点几个煤油灯,足够让猴头菇生长了。</p><p>李家庄子种的猴头菇和木耳,赚了不少钱,连带着面的皇庄跟着种,倒是没怎么赚钱。</p><p>“在哪?”李隆基想到百姓可以有活儿做,大量种植蘑菇,需要人手。</p><p>“老君山西北不到二十里,直线距离,走山路就……”李易照着地图说。</p><p>“哦~~”李隆基知道位置了,他的曾祖父李世民给弄的名字。</p><p>他曾祖父还弄出了玄武门,他也是,有缘。</p><p>同时他也不是嫡皇子,能当太子全靠武力。</p><p>“好,回程的时候看看,再去看看老君庙。”</p><p>李隆基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只要过年的时候回到长安即可。</p><p>“我派人回去拿菌丝,准备大量种植。”李易搓搓手。</p><p>转而他看李隆基:“三哥,你说陛下想入股不?”</p><p>“不想,陛下看不些许小钱。”李隆基不要,没多少钱。</p><p>“哦,对,一年百万缗的,确实少,那我就自己干。”李易点头,认可了三哥的话。</p><p>“多少?”李隆基听到数字,愕然地问。</p><p>“百八十万缗,我吧,主要拿它来出口,宣传一下,说它如何如何好,再编故事,价钱高,野生的本来就不多。”</p><p>李易说清楚,在大唐卖不那个价,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p><p>东西在于宣传,比如玛卡。</p><p>最初论克卖,一克能卖二十多元。</p><p>后来大家使劲种,论公斤卖,一公斤十多元。</p><p>猴头菇别人不会种,野生的少,宣传宣传,一两换一百斤水稻贵吗?</p><p>知道吃一口猴头菇身体有多大的好处么?这乃是大唐皇帝吃的。</p><p>李隆基皱下眉头:“为兄以为,陛下并非在乎钱财,合伙种蘑菇,是为民啊,易弟你想一下,怎样为民的?”</p><p>“我觉得是鼓励百姓自力更生,给百姓提供提高生活质量的办法,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麻烦。”</p><p>李易一本正经地说。</p><p>“对,易弟还是你想得周全,待为兄写封信给陛下,如何分红?”</p><p>李隆基决定入股了,那么多钱啊!</p><p>李易看李隆基:“陛下想来心中有思量,比如半成利。毕竟主要目的是使百姓……”</p><p>“易弟,少了,你怎能要半成利?一成。”李隆基打断李易的话。</p><p>“我是说陛下半成。”李易不退让,今时不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