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时务之策位高堂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队伍再又一次清晨中告别阌乡,去往最后一站,弘农。</p><p>不沿着黄河走,走陆地,两地之间,属于平原地形。</p><p>若走黄河,需先到桃林县,再向西南走鸿泸水,绕远了。</p><p>孟浩然、王维与李易同乘一辆车。</p><p>孟浩然状态似乎不怎么好,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时常走神。</p><p>让李易不由得想起资料所写,跑长安找张说想见陛下,陛下突然到张说家,孟浩然躲床下。</p><p>“浩然啊,陛下这个人,虽然我未曾得见,陛下的性格,还算有所耳闻。”</p><p>李易声音平和,怕吓到孟浩然。</p><p>听到李易的声音,孟浩然才中身份的差距造成的紧张状态中逐渐恢复。</p><p>王维坐端正,他也想了解。</p><p>“写田园诗可以,悠然的田园生活,许多人会向往。然!不可幽怨,没人喜欢整天听别人悲伤的故事,除非是敌人。”</p><p>李易知道现在的孟浩然有点着急,已二十九岁。</p><p>没遇到张说,否则明年张说换地方时,孟浩然会写一首诗。</p><p>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p><p>整首诗先写景,再写自己的状况,然后写思想,结尾写愿望。</p><p>三十岁了,书剑时将晚啊,来不及了。</p><p>借酒消愁,希望有人能够像杨雄的同乡杨庄一样举荐一下自己。</p><p>当时杨雄被举荐后,写了甘泉赋,一举成名,直接变成了给事黄门侍郎。</p><p>官的品级不是最高,却能常伴皇帝左右。</p><p>孟浩然总觉得其怀才不遇,实际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不去考科举,考不。</p><p>一直到三十九岁找不人举荐,才去考科举,一考就没考。</p><p>然后他还是写诗游玩,一直到最后当幕僚也没当几天。</p><p>这一生写了许多诗,为后世的人留下了大量的田园风格作品。</p><p>“写边塞诗?”王维高兴,他会写边塞的诗。</p><p>“歌颂大唐百姓好生活的诗亦可。”李易觉得王维比孟浩然起点高,同时整体才华超出孟浩然。</p><p>人家王维考科举,第一次没考,隔年再考,成了。</p><p>李易为三人倒茶:“考科举诗赋所能起到的作用小,贴经乃背诵,作不得假。浩然差在时务策。”</p><p>孟浩然神色一变,眼中带一丝恐惧地看向李易。</p><p>他从未与人说过,他就是时务策不行,背诵的东西他背,写诗的时候典故信手拈来。</p><p>一问他时务策,他立即傻眼。</p><p>“李东主可能教我?”孟浩然已经把李易看成神人了。</p><p>“很简单,在我那庄子住些时日,大唐的事情便了然于心,时务策考的内容在其中。”</p><p>李易再一次知道为何世家大族的人总能考进士,寻常的人考不。</p><p>没有报纸、没有网络,哪去了解国家大事?</p><p>说边关,吐蕃战争,问谁?</p><p>具体情况不了解,时务策又考,闭着眼睛硬编?</p><p>“竟是如此?”孟浩然发现太简单了,在李家庄子就行?难道漏题给自己?好啊好啊!</p><p>“明年咱大唐有几件事情必须办,二位说说。”</p><p>李易不愿直接告诉,看一看孟浩然和王维的水平。<p>一问他时务策,他立即傻眼。</p><p>“李东主可能教我?”孟浩然已经把李易看成神人了。</p><p>“很简单,在我那庄子住些时日,大唐的事情便了然于心,时务策考的内容在其中。”</p><p>李易再一次知道为何世家大族的人总能考进士,寻常的人考不。</p><p>没有报纸、没有网络,哪去了解国家大事?</p><p>说边关,吐蕃战争,问谁?</p><p>具体情况不了解,时务策又考,闭着眼睛硬编?</p><p>“竟是如此?”孟浩然发现太简单了,在李家庄子就行?难道漏题给自己?好啊好啊!</p><p>“明年咱大唐有几件事情必须办,二位说说。”</p><p>李易不愿直接告诉,看一看孟浩然和王维的水平。</p><p>他自己能够影响出题,甚至就是他出时务策,他对大唐的大势如何操作,别人必须考。</p><p>“边关。”王维二人一同出声。</p><p>“边关何处?”李易顺着问。</p><p>“吐蕃!”两个人还是一起说。</p><p>“吐蕃应哪般?”李易不说对错,接着问。</p><p>孟浩然和王维互相看一眼,王维先开口:“应趁我大唐后勤补给充足,继续向吐蕃腹地进攻。”</p><p>孟浩然也说:“大唐精锐,尽在黄河源头,已适应当地气候,可突进。”</p><p>“你俩拿刀去打?大唐的钱怎么来的?大唐其他地方不需要用钱?</p><p>明年咱大唐不打吐蕃,战略攻打吐蕃会耗费国力。</p><p>你们可知吐蕃黄河九曲至黄河源头各部族已归顺大唐?</p><p>这叫信息不对称,你们的层次了解不到,报纸有写,侧面写出来,多看看报纸。”</p><p>李易摇头,明年不打,不但吐蕃不打、突厥也不打。</p><p>突厥内乱,一旦去打,突厥必然快速结束内乱,一同针对大唐。</p><p>“突厥和突骑施皆不起战事,除非他们主动挑衅,吐蕃正在跟我们合作一起赚钱……”</p><p>李易为两个人讲解起当下的北、西北、西边的局势。</p><p>西北要种棉花,吐蕃的土地让出来,会进行种植和养殖,到时候先分吐蕃一些钱。</p><p>分出去的不是钱,是钱买到的大唐的商品,算利润,如此大唐又占一点便宜。</p><p>突骑施面对大唐,连续受伤,吐蕃打不打苏禄不清楚,苏禄必须去打白衣大食。</p><p>他不打,内部则不稳,在大唐身受的损失,需要从白衣大食身找补回来。</p><p>大唐甚至可以与之贸易,叫他们帮忙打通路丝绸之路。</p><p>孟浩然跟王维又对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