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郑县势力坐地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郑伊勤茫然地吃着饭,郑州的百姓自然也得吃饭。</p><p>百姓吃黑面包就汤,加上小咸菜。</p><p>黑面包加起来两万多个,整个县的人都在吃,不过迎接队伍的人,不允许这么多。</p><p>五万多人,看着吓人。</p><p>面包由一户人家请,不是喊着最有钱的老成。</p><p>老成是商人,看上去有钱,实际上郑县最厉害的人家姓郭,郭子仪的郭。</p><p>而且这家人就是郭子仪的家人,太原郭氏,郭虚己家族。</p><p>郭虚己不在郑县,郭子仪他爹郭敬之在郑县,郭子仪就出生在此。</p><p>他家的大棚才多呢,然后还有磨面的大作坊。</p><p>制作腐乳的、酿造酱油的、腌制小菜的、烧陶瓷的窑</p><p>郭敬之没在家,在外面当官。</p><p>故此郑县谁家最有钱?谁家的势力最大?无须言表。</p><p>郭子仪现在提前吃完饭,坐在车顶上四下里观瞧。</p><p>他一脸平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状态。</p><p>家中的情况他都知道,日子好,根本用不着贪墨钱财,礼尚往来倒是有。</p><p>不过别人送多少钱的东西,他家会回赠。</p><p>“今天晚上在郑县住,子仪正好回家,咱们这些人去子仪家,那里地方大,不住帐篷。”</p><p>李易安排晚上的事情,郭子仪回家,其实能算得上锦衣归乡。</p><p>郭子仪别看官小,一个长史,从六品。</p><p>然,他掌管着整个羽林飞骑。</p><p>大唐最先进的武器在他的手上,万人敌的存在。</p><p>“嗯!”李隆基同意,他要看看郭子仪的家。</p><p>郭子仪在李家庄子,想来家中的情况一定非常好。</p><p>“郭将军家里是楼房吗?”永穆公主称呼郭子仪为将军,从未把郭子仪当长史来看待。</p><p>“楼群。”李易知道情况,都是二层的楼,一进连一进。</p><p>明年准备安排人过来修水池和花园、假山,再弄凉亭,变成行宫那样的。</p><p>华州和同州,有降户,李易要是需要亲自前来,就到郭子仪家。</p><p>现在房子便用上了,关键的人物全能住进去。</p><p>百姓吃完饭,开始拿礼物,凡是过来的每个送一份,香皂、手巾。</p><p>他们打着饱嗝,带上礼物和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家。</p><p>给出东西,李易更高兴,他只对超过十万缗的钱财看重,那样能够启动项目。</p><p>几百缗的钱,他根本不过手,宋德自己处理。</p><p>“李郎,他们对你太恭敬了。”永穆公主跟着开心。</p><p>“全赖陛下圣恩。”李易反应迅速。</p><p>只要有点什么功劳,立即往李隆基身上推,管他真的假的呢。</p><p>李隆基颔首,受用了,对,听着舒服。</p><p>队伍再次起程,二十里路,要说前面郑县百姓遇到危险,两刻钟用不上,羽林飞骑就先到。</p><p>现在慢悠悠晃,一路上看风景,主要是让乘雪橇的同路百姓多休息一会儿。</p><p>等到了郑县,这些百姓又要自己继续向前赶路。</p><p>一个半时辰,再慢也到地方了。</p><p>“过来领肉松,带着路上吃。”李家庄子的人招呼准备离开队伍的百姓。</p><p>一人发一包,路途远的发两包。</p><p>百姓们眼中含着泪接过东西,向李易这边深施一礼,才转身离去。</p><p>p><p>只要有点什么功劳,立即往李隆基身上推,管他真的假的呢。</p><p>李隆基颔首,受用了,对,听着舒服。</p><p>队伍再次起程,二十里路,要说前面郑县百姓遇到危险,两刻钟用不上,羽林飞骑就先到。</p><p>现在慢悠悠晃,一路上看风景,主要是让乘雪橇的同路百姓多休息一会儿。</p><p>等到了郑县,这些百姓又要自己继续向前赶路。</p><p>一个半时辰,再慢也到地方了。</p><p>“过来领肉松,带着路上吃。”李家庄子的人招呼准备离开队伍的百姓。</p><p>一人发一包,路途远的发两包。</p><p>百姓们眼中含着泪接过东西,向李易这边深施一礼,才转身离去。</p><p>“恨不能一直把他们送到目的地。”李成器有些伤感。</p><p>他担心百姓路上冷了、饿了、病了。</p><p>“等以后到处都有铁路,百姓出行会更安全。”李易提交通。</p><p>第一条铁路在制造铁轨和蒸汽机,一千五百万缗陆续投入进去。</p><p>等开春天暖和,便全线铺铁轨。</p><p>第一条铁轨铺好,赚钱速度快,再用铁路赚来的钱继续修铁路。</p><p>别指望利润分红,什么时候整个大唐都铺上铁轨、运行火车,什么时候的利润才可以分。</p><p>铁轨看着许多年分不到红利,感觉耗费时间。</p><p>实则百姓享受到了红利,运输速度快,节省的时间拿来干活,提高大唐整体收入。</p><p>“还有蒸汽机船,海里的东西那么多,晒干的鱼肉也是肉。”李隆基补充。</p><p>蒸汽机船造大大的,去海里下大网,捞一船到港口。</p><p>哪怕是晾晒干,走铁路和陆路运到各地方,百姓能吃到的肉会增加。</p><p>冬天直接送,冻着的。</p><p>“对,捞金枪鱼,金枪鱼的刺少,钓。”李易想吃金枪鱼了。</p><p>大唐的人爱吃生鱼片,陆地上只能吃河鱼,鲤鱼都能给制作成生鱼片。</p><p>金枪鱼的运到洛阳或长安,价钱保证高。</p><p>当然,包馅和炖也好吃,谁规定金枪鱼只能做生鱼片的?</p><p>肉那么好,炒着吃不香吗?</p><p>李易看过钓金枪鱼的视频,两个人钓,甩下去竿立即往上抛,一条金枪鱼就飞上来。</p><p>金枪鱼不炒作的话,价钱达不到那么高。</p><p>好几百万一条,跟北方湖里面的冬捕一样,鱼王也可以卖好几百万。</p><p>鱼王按照个头大小,金枪鱼除了个头,还要看肉的品质。</p><p>大唐有钱人吃的肉,亦为大理石花纹。</p><p>没钱的百姓才爱买大肥肉,油水多。</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