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民族统一由伊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大唐将士与吐蕃部族一起努力,重新盘好炕,然后一起去黄河冰面上凿冰捞鱼。</p><p>鱼出水之后很快被冻硬,大家赶紧把鱼的内脏掏出来,鱼就那么冻着了。</p><p>内脏会被收集起来,喂猪。</p><p>从后方送来的猪,准备过年的时候杀了吃肉,现在还得喂。</p><p>只喂草,猪会掉膘。</p><p>当然吃猪草多的猪长得慢,瘦肉却多。</p><p>像野猪,吃肉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吃草、草根、果子,要是能吃到蛇也吃射、兔子什么的。</p><p>所以不指望养的猪快点出栏,为草就行,吃不了的烂果子,扔猪圈里一样没问题。</p><p>鱼内脏,换成李易会拿来做菜,比如肠子。</p><p>将士和部族的人除了把鱼鳔拿出,其他的全扔,等着喂猪。</p><p>说好了的,过年的时候一起吃杀猪菜,酸菜已经准备好,按照李易提供的东北杀猪菜的方法做。</p><p>要是换成李易那时的云南,属于另一种了,猪肉生的就剁碎的放盐,然后装进坛子里面。</p><p>肉会发酵,然后因为没有更多的氧气和细菌参与,过上几个月,肉拿出来能直接吃。</p><p>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切完了肉,碎肉当地人就有直接抓起来吃的。</p><p>李易吃过,克服心理障碍后,遵循人家当地的传统,能吃下去。</p><p>吐蕃部族的人头一次见到这种打孔穿网,然后一下子拽出来好几千条鱼的方式。</p><p>他们兴奋着处理鱼内脏,把鱼扔一边冻起来。</p><p>在他们看来,这个冬天吃鱼就够用了。</p><p>他们以前抓到鱼,最常见的方法为烤,烤鱼,然后蘸盐吃。</p><p>别看他们这里有岩盐和湖盐,平时能吃到的盐还真不多。</p><p>大唐运输盐,从蜀地运,蜀地运的全是李隆基盐井里的盐。</p><p>李隆基没办法,别人都在支援前线,自己难道在蜀地那么多的盐井不给盐?</p><p>井盐比现在的海盐、湖盐要好,比如山西的盐湖,那个盐就不好吃,价钱很低。</p><p>现在李易报纸上教怎么处理那个盐,山西也就是河东道的盐都会深加工,当地不却煤。</p><p>李易就给出来五个小煤矿的位置,山西小煤矿也不小哇。</p><p>吐蕃部族无暇理会大唐的事情,更接收不到太多的信息。</p><p>他们只晓得盐多了,这个盐味道好,很细。</p><p>以前吃盐,要么是放在煮的奶里和酒中,或者是烤完东西把盐压碎了蘸。</p><p>现在怎么用都行,只要舍得,烤的时候往上撒,这个就有点心疼,太不应该了。</p><p>实际上不管是吐蕃、突厥、契丹,还是大唐,当下的烧烤没有直接往烤的东西上面撒调料的,浪费了。</p><p>大家都是蘸干料,主要是盐,有点钱的加上花椒粉或胡椒粉。</p><p>“秦离兄弟,鱼鳞还要不?”彼剌喇跟秦离一同处理鱼,他其实不会,现学。</p><p>秦离会,羽林飞骑什么都得会一些,李易教。</p><p>“现在不要,连着鱼鳞一起冻,等吃的时候需要刮鳞,不要扔,收集起来,我们有用。</p><p>你要是有足够多的油,还能炸鱼鳞和鱼骨头吃,东主平时愿意炸海鱼的骨头。</p><p>鱼鳞与骨头,晒干了磨碎,喂家禽最好,猪也吃。”</p><p>秦离按照常规的牲畜家禽喂养方法给彼剌喇介绍。</p><p>“人吃呢?”彼剌喇听得馋了。</p><p>“人其实吃了吸收并不好,最容易补钙的是奶,其次是动物肝脏与海藻类食物,不过该吃还是要吃。”</p><p>秦离继续讲都是蘸干料,主要是盐,有点钱的加上花椒粉或胡椒粉。</p><p>“秦离兄弟,鱼鳞还要不?”彼剌喇跟秦离一同处理鱼,他其实不会,现学。</p><p>秦离会,羽林飞骑什么都得会一些,李易教。</p><p>“现在不要,连着鱼鳞一起冻,等吃的时候需要刮鳞,不要扔,收集起来,我们有用。</p><p>你要是有足够多的油,还能炸鱼鳞和鱼骨头吃,东主平时愿意炸海鱼的骨头。</p><p>鱼鳞与骨头,晒干了磨碎,喂家禽最好,猪也吃。”</p><p>秦离按照常规的牲畜家禽喂养方法给彼剌喇介绍。</p><p>“人吃呢?”彼剌喇听得馋了。</p><p>“人其实吃了吸收并不好,最容易补钙的是奶,其次是动物肝脏与海藻类食物,不过该吃还是要吃。”</p><p>秦离继续讲解,他学到了什么,尽量告诉对方。</p><p>彼剌喇没听懂,只听个大概。</p><p>他很难过,他觉得自己当这个部族的头领不够好。</p><p>看人家羽林飞骑,都会的东西自己就不会。</p><p>他想了下,问:“你们那里的百姓知道吗?”</p><p>“知道啊,尤其是京兆府的,报纸上总说,一次次提起,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包括吃家禽的蛋。”</p><p>秦离理所当然地回应。</p><p>彼剌喇犹豫了一下:“大唐的字好学不?”</p><p>“好学,东主教,在报纸上教,如今整个京兆府,原来的百姓,不识字的不超过一成,年岁大的。”</p><p>“我能学吗?”彼剌喇羡慕、嫉妒了。</p><p>“我教你,这样吧,冬天没有事情,我们羽林飞骑负责教你们,都挨着住,谁愿意学就学。”</p><p>秦离瞬间想到了教学,东主讲过,文化侵略。</p><p>当地吐蕃部族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都是听别人说。</p><p>如果他们学会了大唐的文字,然后会看报纸,报纸上说的事情,他们自然要去了解。</p><p>报纸上说怎么种地、养殖,尤其是针对吐蕃地区开一个版。</p><p>吐蕃部族从中获益,某一天报纸上说的话,就是部族的引领方向。</p><p>比如报纸上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如何和平相处,怎样各取所需。</p><p>相信部族也会认可,觉得确实应该如此。</p><p>晚上的时候,他写信回去,用最快的速度传递。</p><p>……</p><p>“这个怎么耽误了?两封信明明相差两天多。”李家庄子,李易对比着两封信的时间。</p><p>“大雪,还有第三封信,下大雪堵路的地方传过来的,已经不错了。”李隆基不去纠结信的时间。</p><p>“一个说是要把人安置在城池边,另一个说已经安置好了,问我教学和宣传的事情。”</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