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不收利息才正常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晏解这个依靠家族人多当上县令的还不晓得自己被坑了。</p><p>他一面派人走驿站送信,一面叫人回驶远县告诉族里无事,盯着驶远县的人。</p><p>看谁敢举报,拿小本本记下来,等自己这边立了功劳,全收拾。</p><p>转过头,他带上原来衙门中的人继续去敲诈勒索夷商。</p><p>眼下他胆子比较小,努力验货,零散着敲诈,通常是价值几百钱的东西。</p><p>其他人就更少了,抓一把胡椒粒揣兜里,觉得赚了。</p><p>夷商运货以船为单位,不在乎一点东西,见人偷拿,除了心中不高兴外,并未有其他表示。</p><p>晏解等人检查货物的时候比较认真,尽量公正。</p><p>价钱不用谈,大唐的商人只要把货拿过来,必须统一定价。</p><p>按照规格和品相不同分类,换取对方不同分类的东西,然后交税。</p><p>对方用十个玳瑁换一斤杭丝,双方进行交换。</p><p>交换完,夷商需要额外付出价值三两二钱杭丝的玳瑁,大唐商人上交一个玳瑁。</p><p>如果夷商送来粮食、药材、大唐没有的作物,不收税,还能抵一部分税。</p><p>作物甚至获得高额的奖励,没有作物,活的大唐没见过的动物也行。</p><p>晏解所放心的驶远县里面,李丰把很多案子都给翻了。</p><p>按照大赦天下来操作,即使真犯了点什么事情,不严重的话,依旧放出来。</p><p>其他人有的负责监管修路,有的带百姓进山找药材。</p><p>百姓懂得药材少,只有简单的十几种,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会给自己用一用。</p><p>比如说蒲公英的根子,百姓知道能去火,煮水喝。</p><p>庄户带着图册来的,教百姓认药材,包括昆虫类的。</p><p>再教简单的炮制方法,凑一批,衙门收,价钱给得还不低。</p><p>不存在中间商,李家庄子的人收,直接运回去。</p><p>去掉运费,还是比商人送去的便宜,百姓拿到的也多。</p><p>再教百姓用当地有的草药制作简单的药,比如蛇药。</p><p>当然,现在被咬,不用百姓自己处理,赶紧找衙门,衙门里有血清。</p><p>百姓们学得认真,赚钱和救命的东西,以前没人教。</p><p>另外的庄户拿本夹子和在县里挨家挨户看,看房子、看地势、看周围的沟渠。</p><p>旁边羽林飞骑保护,避免被晏氏的人给害了。</p><p>晚上时,县里没去修路的百姓老老少少再次聚集过来。</p><p>今天上山的时候发现一群野猪,羽林飞骑处理掉五只,放走了一只雌野猪和一群小猪崽。</p><p>被火枪打死的野猪都有一百多斤,处理好了吃肉,给修路的人送去三只。</p><p>野猪肉炖着,还要等一会儿。</p><p>李丰对百姓讲话:“咱们驶远县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干活的牲畜少,我们在县里转,除了晏氏,只有两头驴子和一头水牛。</p><p>第二个是猪和家禽少,许多人家一只鸡没养,更不用说鸭子和鹅。</p><p>第三呢房屋挨小老旧,用泥土混合着草盖的最多,上面不架大梁,用小木头支撑盖草帘子抹泥。</p><p>第四则是干活的工具少,朝廷已经发出来图册,包括犁在内的许多种。”</p><p>他说一个,百姓点一下头,对,我们现在就是这些问题。</p><p>然后呢?你看到问题了放走了一只雌野猪和一群小猪崽。</p><p>被火枪打死的野猪都有一百多斤,处理好了吃肉,给修路的人送去三只。</p><p>野猪肉炖着,还要等一会儿。</p><p>李丰对百姓讲话:“咱们驶远县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干活的牲畜少,我们在县里转,除了晏氏,只有两头驴子和一头水牛。</p><p>第二个是猪和家禽少,许多人家一只鸡没养,更不用说鸭子和鹅。</p><p>第三呢房屋挨小老旧,用泥土混合着草盖的最多,上面不架大梁,用小木头支撑盖草帘子抹泥。</p><p>第四则是干活的工具少,朝廷已经发出来图册,包括犁在内的许多种。”</p><p>他说一个,百姓点一下头,对,我们现在就是这些问题。</p><p>然后呢?你看到问题了,你说怎办?</p><p>“我想过,主要的原因是没钱,我说的没钱不是说大家积蓄,而是大家找不到赚钱的方法。”</p><p>李丰总结,没钱,有钱什么都会有。</p><p>“李明府,你说吧,怎么弄钱?抢谁的?是不是晏氏?”百姓中有人以为要动手。</p><p>他表示支持,今天看到火枪打野猪,厉害,杀晏氏的人比杀野猪容易。</p><p>“国有国法,晏氏有没有问题,要依法来办。”李丰看那人一眼。</p><p>他接着说:“现在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我帮你们找能赚钱的活儿去干。</p><p>等我走的时候,你们的钱够你们买牲畜和家禽来养。</p><p>第二个办法,我先出钱买牲畜和家禽,你们算借,先借回家干活和下蛋孵崽儿。</p><p>再加上干其他的活计,过上一段时间,你们就有钱还给我。”</p><p>李丰伸出两根指头,第二个办法比第一种快,干活有牲口,速度快。</p><p>家禽繁殖,几十天小鸡小鸭小鹅出来,养到过年,已经大好几圈。</p><p>“多高的利?”陈老头大声问,百姓们互相看看,最后盯着李丰。</p><p>“不要利,而且大批量买,与别人讨价还价还便宜。”李丰摇头,拒绝利息。</p><p>他现在哪怕是要一厘的利,性质都变了。</p><p>他不是金银铺子,不放贷,他是衙门。</p><p>现在的衙门有公廨本钱,不过利息很低,也不强求,愿意借就借,不借就算了。</p><p>借了拿出去放贷不行,地方上管得不是很严。</p><p>这个钱比较害民,朝廷把钱拿出来,扔给州府,要求州府每个月拿出来一定的利息。</p><p>最高的时候一年的利息等于本钱,翻倍。</p><p>州府只能安排人去放高利贷,实在不行,就强迫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