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佯动伊始后勤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夜过去,天蒙蒙亮!</p><p>“驾,驾!”十匹快马在路上奔驰,他们距离郭知运的所在不足三十里,不过现在没有马来更换。</p><p>他们只能换骑自己带着的马,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抵达。</p><p>同一时间,另一支三千人的大部队也在跑,一人四骑。</p><p>他们路上没有找驿站换马,每天让马间歇着休息一个时辰,人也趁机休息。</p><p>这是飞骑,他们把五千十六卫的人远远甩在后面。</p><p>他们的马更好,他们也更强。</p><p>郝灵荃带着五千人,一人双骑,快不起来,他们同样带了给前方的一些物资。</p><p>路上喂马都是找驿站,十里一驿,在一个驿站一部分马吃东西,到下一个驿站,另一部分马吃东西。</p><p>驿站的人快哭了,最近太忙了。</p><p>他们的草料不够,找百姓帮忙送,给钱。</p><p>百姓知道前面在打仗,谷物和盐,按照正常价格收钱。</p><p>送精料的时候,顺便带上一大捆子草,不要钱。</p><p>因为他们出门到驿站,也是免费吃黑面包、喝汤。</p><p>大唐在打仗,驿站有需要,自己就帮个小忙。</p><p>“这一大捆子草,可把我爷俩给累坏了,给你们。”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带着二十来岁的儿子给驿站送草。</p><p>他俩早上天刚亮,带着镰刀去割草,打上捆,背着一步步走到驿站。</p><p>“冯老五,我记下了,以后你送信和东西,我不收你钱,我在账上写清楚,你按个手印。”</p><p>守驿站的亭长拿过来统计的本子。</p><p>冯老五摇头:“不成,谁知道正常的情况你会不会少收钱,然后用手印来顶,这样就贪墨了。”</p><p>他指得是对方应该收两钱,告诉没送过草的人收一钱,但需要按个手印。</p><p>这样亭长就可以自己留下一钱,把东西免费送,给上面报账的时候用手印说话。</p><p>“我能干那等事情?被发现了会掉脑袋。”亭长满脸委屈。</p><p>他现在收入高,驿站管得很严。</p><p>而且据说上面有什么计算的方法,能够知道哪个驿站情况不对。</p><p>有着好收入,为什么要干掉脑袋的事情?</p><p>“干不干的我哪知道,你留着草吧,我爷俩给驿站送草,又不是想着要好处。”冯老五还是摇头。</p><p>“爹,不是说打赢了,以后咱们吃羊肉便宜么?”冯老五的儿子在旁突然出声。</p><p>“就你话多。”冯老五拍儿子脑袋一下,转身离去。</p><p>亭长目送父子二人走远,提笔写:冯老五送草六担,其他百姓合计送草千余担,本驿草料充足。</p><p>写完,他找个简单的信封装好,也不漆封,交给驿卒:“送出去,到下一个驿站,入长安。”</p><p>“好咧!”驿卒把信揣怀里,根本不去骑马,喝几口汤,一路正常速度跑着去下一个驿站。</p><p>十里路而已,跑一跑就到了,休息下再跑回来。</p><p>事情不着急,等一个个驿站的信息传递,那边会攒几天,骑毛驴送进长安。</p><p>驿站的人舍不得动用牲畜,万一有急事,需要牲畜,耽误时间,就是延误军情。</p><p>……</p><p>日头渐渐高,逐渐向中间走,报信的十人终于抵达。</袋一下,转身离去。</p><p>亭长目送父子二人走远,提笔写:冯老五送草六担,其他百姓合计送草千余担,本驿草料充足。</p><p>写完,他找个简单的信封装好,也不漆封,交给驿卒:“送出去,到下一个驿站,入长安。”</p><p>“好咧!”驿卒把信揣怀里,根本不去骑马,喝几口汤,一路正常速度跑着去下一个驿站。</p><p>十里路而已,跑一跑就到了,休息下再跑回来。</p><p>事情不着急,等一个个驿站的信息传递,那边会攒几天,骑毛驴送进长安。</p><p>驿站的人舍不得动用牲畜,万一有急事,需要牲畜,耽误时间,就是延误军情。</p><p>……</p><p>日头渐渐高,逐渐向中间走,报信的十人终于抵达。</p><p>“报!长安急报。”一封快报送到郭知运的手上。</p><p>十个人被架着去休息,马也开始放学和喂水。</p><p>“李易命我等佯攻佯动。”郭知运看完,递给张忠亮。</p><p>张忠亮扫一遍,把信给王君葵:“张孝嵩来了,带走我一个热气球,我以为他会赶过来与我们汇合。”</p><p>王君葵看完,折起信:“看样子张孝嵩又跑了,单独作战。”</p><p>“佯动,不要把张孝嵩考虑进去,又得把他考虑进去,准备随时发动真正的进攻,晚上只要不下雨,热气球始终升空。”</p><p>郭知运全明白了,张孝嵩跑出去寻找机会,李易不想让这边把张孝嵩计算再内。</p><p>有的事情是不想计算就不计算的?张孝嵩万一夜晚偷袭,自己就得配合进攻。</p><p>见友军动,却隔河想望而不助,岂不是说自己很笨?</p><p>张忠亮跟着说:“别处先不用管,盯住扎西库热的这个部分,只要突然慌张调动,或者后撤,立即渡河强攻。”</p><p>三人商议完毕,开始部署。</p><p>一个个新制作好的筏子被扔进水中拿绳子拴住,更多的骑兵拖着筏子过来。</p><p>营地升起炊烟,各种物资堆在河岸上。</p><p>传递命令的马在跑着,每到一处双方集结兵力对峙的河边军寨,这个军寨就把东西向前运,同时筏子下水。</p><p>筏子的数量其实不够,吐蕃不知道。</p><p>他们每一个地方看到大唐军寨有所行动,马上派快马报信。</p><p>整个对峙的地方长几百里,双方在次陈兵二十万。</p><p>二十万中,大唐贡献的数量比吐蕃多。</p><p>蜀地在源源不断往前面送东西,长安那里的轮船的第一批还没到。</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