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额外布置不留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等张孝嵩带队处理完,弄出了几个苦草看去很自然因风吹堆积在一起的样子。</p><p>他带着人又离开,跟大部队汇合。</p><p>队伍向东南方向移动,距离刚才他去的地方四十里,东西成一条直线的位置,扎营。</p><p>这边也有草地,马自己地头吃草。</p><p>士兵们从马身背的袋子中掏出来炒豆子磨成的粉,放在手心中平摊着给马加料。</p><p>关键时刻生的豆子不能用来喂马,马又吃青草,吃了生豆子容易拉肚子。</p><p>热气球升起来,瞭望远方,旁边有人开始搭架子,要搭出来十丈高的木头架子、榫卯结构的。</p><p>等天黑的时候瞭望兵站到架子看,不能升热气球,晚的热气球像个大灯笼。</p><p>张孝嵩没扎营,直接休息,他不准备靠着营地来防守。</p><p>他是纯骑兵,骑兵需要寨子?</p><p>天黑,马都喂好了,热气球下来,不点火把。</p><p>大家穿着军大衣把马放倒,自己靠着马睡。</p><p>马也可以侧躺着睡觉,有时候还觉得很舒服。</p><p>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月亮……早落下去了,现在是月初,弦月。</p><p>升的早、落的早。</p><p>张孝嵩多了个毛毯,他没铺盖,而是卷起来,当成枕头,叫来小将们一起挤着睡。</p><p>能放下来的反毛的帽子在下巴一系,身体卷缩着,靠军大衣保暖。</p><p>他们里面有皮衣,全是从长安送来的。</p><p>即便如此,鼻头也会被冻红,晚是真冷啊。</p><p>将士们却很知足,以前可没有军大衣和厚实的帽子。</p><p>行军吃的饭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还带了竹筒罐头呢,比起当初,天地之别。</p><p>站在几个瞭望台用望远镜看的哨兵,嘴嚼着肉松。</p><p>肉松是猪肉松,现在***教有教义进大唐,但没有几个信的。</p><p>不然李易准备食物都费劲,得考虑人家信仰。</p><p>现在将士们没人信,就吃猪肉松,挺好吃。</p><p>以后也不会有信的,李易绝对不允许***教再次进来。</p><p>时间流逝,快到半夜的时候,一个瞭望兵首先看到了夜间点着火把行军的队伍。</p><p>说是看到,其实就是那里有许多小光点。</p><p>距离太远,近了敌人斥候会跑二三十里,不然队伍怎么距离那个位置四十里休息?</p><p>望远镜的作用在这一刻体现出来,传令兵在微微晃动的瞭望台顺绳子滑下来。</p><p>找到张孝嵩:“巡察,巡察,来了,大食人来了,有火把,一个个小点。”</p><p>这个人刚说完,又一个小兵跑过来:“巡察,他们到了。”</p><p>张孝嵩一个激灵,坐起来:“吩咐下去,准备,果然是夜间行军,再不赶的话,马就没吃的了。”</p><p>张孝嵩拿出来水囊,倒一点水洗脸,让自己清醒一下,至于晚冷脸会不会皴,那个不在考虑范围之内。</p><p>其他人纷纷被叫醒,同样是洗下脸,要战斗了。</p><p>马也别喊起来,有的马原来就站着,很多匹挤在一起,取暖。</p><p>无须张孝嵩再作吩咐,将士们知道怎么做。</p><p>那个地方有一大片草,大食人赶过来,马受不了,就会在那里吃草。</p><p>大食人也会在那里休息,做点饭,等天亮。</p><p>如果今天晚大食人在别的地方扎营,那p>这个人刚说完,又一个小兵跑过来:“巡察,他们到了。”</p><p>张孝嵩一个激灵,坐起来:“吩咐下去,准备,果然是夜间行军,再不赶的话,马就没吃的了。”</p><p>张孝嵩拿出来水囊,倒一点水洗脸,让自己清醒一下,至于晚冷脸会不会皴,那个不在考虑范围之内。</p><p>其他人纷纷被叫醒,同样是洗下脸,要战斗了。</p><p>马也别喊起来,有的马原来就站着,很多匹挤在一起,取暖。</p><p>无须张孝嵩再作吩咐,将士们知道怎么做。</p><p>那个地方有一大片草,大食人赶过来,马受不了,就会在那里吃草。</p><p>大食人也会在那里休息,做点饭,等天亮。</p><p>如果今天晚大食人在别的地方扎营,那……那是不可能的,没有水。</p><p>除非距离很远,可是协同作战,不能一同抵达,友军就完了。</p><p>队伍出发,瞭望台不要了,大家骑着马慢慢走,四十里的路呢。</p><p>不打火把,马落蹄很谨慎,怕踩到坑里。</p><p>另一边,说是两万人,其实只有一万六千多人的白衣大食们确实在休息。</p><p>张孝嵩太熟悉西域地区的敌人生活习惯了,白衣大食马也不少,比人多,用来装武器和补给。</p><p>马在吃草,人也在吃饭,吃肉干,牛羊肉的肉干,在溪水里取水。</p><p>赶路的他们很疲惫,斥候放出去,可以安心吃饭。</p><p>张孝嵩的队伍在行军中逐渐恢复状态,不再那么困顿,冷风一吹,清醒了。</p><p>马也是一样,经过运动,逐渐调整。</p><p>“斥候前出,射杀敌军斥候。”半个时辰过去,眼看要遇到敌人前出二十里的斥候,张孝嵩下令。</p><p>实际将领们用望远镜看到了,白衣大食的斥候有火把照亮,望远镜下,火把太明显了。</p><p>军中的斥候下马,端着弩往前快速跑去。</p><p>等他们离开一刻钟之后,张孝嵩再次传令:“加快速度,跟,准备战斗,火箭。”</p><p>队伍中的人换箭,箭头前面包裹着燃烧物,用弩发射,等一会儿拿打火机给点燃了就射。</p><p>主要是用来照明和引燃那边的导火索,大规模战争,不急一时。</p><p>端弩奔跑的斥候逐渐接近敌军斥候,白衣大食的斥候比较松懈,不认为在这里会遇到大唐军队。</p><p>在他们想来,大唐军队应该刚刚反应过来。</p><p>却不知道人家早就说苏禄渐强,当引兵击之。</p><p>大唐守边关的将领没有一个是白给的,包括历史的王忠嗣。</p><p>他就说安禄山要反,可惜李隆基认为不可能,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