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成本同样平逆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毕构从头听到尾,端着玻璃杯,愣愣地看着李易,一言不发。</p><p>他听懂了,大唐没有断了陆路上的丝绸之路的时候,就是用技术去跟西域那里换东西。</p><p>丝绸、茶叶,换回来珍贵的东西。</p><p>听了李易的讲解,他明白了这叫系统理论,归纳好了。</p><p>比单纯地觉得自己的东西好,别人需要可强了无数倍。</p><p>毕构晓得了,为什么是这样,多赚的钱从哪里来,原来是技术附加值。</p><p>过了好一会儿,李易那边开始续水了,毕构才出声:“我们大唐一直在占便宜?”</p><p>“那可不一定。”李易摆手:“除了技术附加值,还有人力成本,庄户干一个时辰活和百姓干一个时辰不一样。”</p><p>李易又开始为毕构讲人力成本,大唐百姓干一天活,三十钱的工钱。</p><p>倭国百姓干一天活儿,相当于大唐五钱的工钱。</p><p>倭国的百姓并没有赔,倭国的朝廷同样不赔。</p><p>他们得到了其本身需要的大唐商品,付出的是正常的劳作成本。</p><p>大唐的铁器质量比倭国的质量好,倭国购买后,用来制造劳动工具,提升劳动效率。</p><p>大唐百姓割猪草喂猪,山地放养鸡吃东西,卖的时候是一个价格,加上了人力成本。</p><p>倭国人力成本地,同样喂猪和养鸡,把猪和鸡送到大唐来卖,获得好东西就弥补了贸易逆差的损失。</p><p>倭国的铜钱在本国的购买力不如拿到大唐买的东西多,只要倭国愿意承受矿产资源流失,其还是赚的。</p><p>“这般复杂吗?”毕构放下杯子,用双手搓脸。</p><p>他感觉自己的几十年白活了,自己当宰辅,能玩的东西李易都会玩儿。</p><p>李易玩的东西,自己听了傻眼。</p><p>本以为自己身为宰相是个棋手,结果李易以天下为棋盘在布局。</p><p>“挺简单,还有更复杂的呢。后期能够把大唐国内的经济压力转嫁出去。”</p><p>李易摇头,这才哪到哪呀,学吧。</p><p>毕构眼睛看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罗汉果:“通过如此的贸易,最大的收获是低价产品。”</p><p>“不,通过对倭国的贸易,最大的收获是教会商人去更多的地方获得资源。”</p><p>李易把与倭国的事情放在了次要位置,培养海贸商人才重要。</p><p>毕构揉太阳穴:“老夫先不问了,记不住,头疼。给我誊抄一份。”</p><p>毕构后面的话是在对宫女太监们说,宫女太监们在记录。</p><p>记录完了,一个人再把自己写的抄一份,拼起来给毕构。</p><p>而原本就会贴好了送到李隆基手上,李隆基需要学习。</p><p>等誊抄完,毕构不打算在庄子吃饭。</p><p>他拎了两个暖水瓶走的,说是给两个妹妹送去,妹妹跟他不住在一起,家中还没有暖水瓶呢。</p><p>“老毕,煤油灯不要啊?”李易追着问一句。</p><p>“一次拿太多不好意思,等下次来的。”毕构一手一个暖水瓶晃荡出去。</p><p>“我怎么没感觉出来你哪里不好意思了呢?”李易目送着毕构走远,嘟囔。</p><p>“东主,主要是不方便拿,他跟班没进来。”翠柳在旁边说。</;毕构后面的话是在对宫女太监们说,宫女太监们在记录。</p><p>记录完了,一个人再把自己写的抄一份,拼起来给毕构。</p><p>而原本就会贴好了送到李隆基手上,李隆基需要学习。</p><p>等誊抄完,毕构不打算在庄子吃饭。</p><p>他拎了两个暖水瓶走的,说是给两个妹妹送去,妹妹跟他不住在一起,家中还没有暖水瓶呢。</p><p>“老毕,煤油灯不要啊?”李易追着问一句。</p><p>“一次拿太多不好意思,等下次来的。”毕构一手一个暖水瓶晃荡出去。</p><p>“我怎么没感觉出来你哪里不好意思了呢?”李易目送着毕构走远,嘟囔。</p><p>“东主,主要是不方便拿,他跟班没进来。”翠柳在旁边说。</p><p>“你小心他听到回去告你的状。”李易笑了。</p><p>“他又管不到我,我才不怕。”翠柳吐下舌头,一副自己有靠山的样子。</p><p>毕构这边过桥,上车回政事堂。</p><p>“把两个暖水瓶给我灌上热水,塞上暖瓶塞,看看漏气不,漏气的话,再去李家庄子要新的暖瓶塞。”</p><p>毕构指着两个暖瓶吩咐手下,壶胆不存在问题,有问题的壶胆出不了‘厂’。</p><p>壶胆的成本固定,暖瓶外面的壳制作材料不同。</p><p>有的还用好木头,然后镶嵌玉石。</p><p>李家庄子的暖瓶一律使用竹条编织,不小心掉地上,竹子有个缓冲,不容易碎。</p><p>“如何,收不收税?”宋璟和苏颋一同到毕构的办公室。</p><p>“不收,没多少东西,倒是可以帮倭国一下,让他们的货币流通起来……”</p><p>毕构对二人说李家庄子帮忙印刷货币和大唐商品贸易过去的事情。</p><p>他没说让倭国在庸和调方面半价用铜钱代替的办法,这个办法好,却会帮助倭国货币在其国内流转。</p><p>非亲非故的,凭什么帮倭国?对大唐又没什么好处。</p><p>宋璟二人同样听得头疼,什么附加值、人力成本、贸易结构、顺逆差平衡……</p><p>唯一知道的是,照着李易的办法操作,大唐能占到便宜。</p><p>李易面对大唐百姓的时候,可以自己吃亏。在面对别的国家或部族时,大唐不能吃亏。</p><p>已经有定论了,对内,李易愿意忍让,对外李易很强硬。</p><p>“找个机会,透露出去一点给倭国使臣,叫他们主动寻上门来,不然他们会怀疑。”</p><p&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