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为何国企把亏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我买过二十个煤油灯和暖水瓶,有记录,当时按了手印。”</p><p>李隆基走了,过来就是问政。</p><p>许多商人聚集到灞桥旁边,之前买过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p><p>他们需要购买自行车,又拿不出来‘发票’,只能想办法证明。</p><p>李家庄子的人给出文契,对方开的是什么店,在哪里开的。</p><p>然后必须要把自行车卖到之前卖暖水瓶和煤油灯的人手中,否则就要赔偿李家庄子十倍的价钱。</p><p>这个前提条件不能破,不然无法显示出之前买东西人的地位。</p><p>商人们纷纷写好,按手印。</p><p>交了钱后领自行车,算是契约达成。</p><p>之后再买煤油灯和暖水瓶的人,需要购买一年以上,并且继续持有,才允许购买李家庄子的自行车。</p><p>买完自行车,持有一年以上,李家庄子新出的好东西才能买。</p><p>若现在不买,等到过上几个月,就是持有两年以上。</p><p>不然一辆自行车凭什么卖一千缗?能买多少牛马了?</p><p>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行车,还是一个快速通道,一旦有好东西,就能直接买。</p><p>于是更多的人来购买煤油灯和暖水瓶,先把资格拿到手,就这几天,过了需要等一年。</p><p>买到的人松口气,放心了,自行车先不急着买,等第二批。</p><p>“诸位知道了吧?要学习和钻研李家庄子操作手法,并且更进一步。”</p><p>毕构跑到户部,给户部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开会,向李家庄子学习怎么赚钱。</p><p>户部官员听得很认真,他们不得不承认,李易对于赚钱有着特殊的办法。</p><p>煤油灯和暖水瓶现在统一价格了,五百缗一套,单独买三百缗一个。</p><p>价钱贵,不是一般的贵。</p><p>结果之前没买的人,因自行车出现,还有李家庄子的宣传,纷纷跑到李家庄子去买。</p><p>感觉不是花钱买东西,是免费拿,去碗了拿不到了。</p><p>把买卖做到这个程度,还有什么可说的?</p><p>“毕宰辅,咱们学了难道能去赚钱?”有人举手发言。</p><p>“面条不是卖着呢么?销量降低了,因为别人磨的面多,价钱更低,有利润人家就卖,为什么咱们不行?”</p><p>毕构说起此事,简直是痛心疾首。</p><p>李易给出的主意卖面条,李家庄子帮忙加工面粉。</p><p>没有别人竞争的时候,户部一家独大,李家庄子只卖方便面,不销售面条。</p><p>随着手摇和脚踏的磨面机被更多的人使用,有的一买几十个,天天雇人加工各种面粉。</p><p>然后也制作面条,还制作湿润面条和饺子皮、馄饨皮、烧卖皮。</p><p>可以预约,也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哪怕仅仅买一斤面条,说好了哪天要,也会有人给送到家。</p><p>价钱比户部的低,服务态度好,一下子就把户部的买卖给抢了。</p><p>关键是人家还交税,扣了税钱,仍旧有利润。</p><p>户部越做越少,一些个也是官员的人家,不好意思地方买面条,就当给毕构一个面子。</p><p>户部的官员低头,他们没有好办法,再降价,会赔本,不晓得其他人怎么就能用那么低的价钱卖。</p><p>“毕宰辅,我认为是李家庄子给的面粉价钱太高的缘故。p>随着手摇和脚踏的磨面机被更多的人使用,有的一买几十个,天天雇人加工各种面粉。</p><p>然后也制作面条,还制作湿润面条和饺子皮、馄饨皮、烧卖皮。</p><p>可以预约,也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哪怕仅仅买一斤面条,说好了哪天要,也会有人给送到家。</p><p>价钱比户部的低,服务态度好,一下子就把户部的买卖给抢了。</p><p>关键是人家还交税,扣了税钱,仍旧有利润。</p><p>户部越做越少,一些个也是官员的人家,不好意思地方买面条,就当给毕构一个面子。</p><p>户部的官员低头,他们没有好办法,再降价,会赔本,不晓得其他人怎么就能用那么低的价钱卖。</p><p>“毕宰辅,我认为是李家庄子给的面粉价钱太高的缘故。”又有人举手发言。</p><p>“李家庄子不是卖,是收取加工费,你认为我们自己买了磨面机,自己加工出来的就省钱?”</p><p>毕构不认为李易坑人,李易用不着为一点小钱耍手段。</p><p>他就是想不通,别人的价钱低,别人哪来的利润?</p><p>“宰辅,咱们强制一些人必须买户部的面条,你看如何?不然就查他们的账,重新计税。”</p><p>聪明人出现了,想到个好办法,以朝廷名义让卖汤饼的铺子买。</p><p>毕构诧异地看过去:“很好,你去,回头李易弹劾你的时候,你别说老夫不帮你。”</p><p>“宰辅,你去问问李易,我等实在无能为力。”户部侍郎出声了,老大你出马。</p><p>“唉!”毕构一声叹息。</p><p>晚上下班,他让人把养着的海鲜送回家,顺便告诉家里一声,他不回去了。</p><p>……</p><p>“小易呀,不是老夫说你,你怎能为了一点小利,便坑害户部?”</p><p>毕构到李家庄子,坐食堂的桌边,面前是一份米线。</p><p>用新的籼米制作的米线,李易刻意把多出来的大米种子制作成的。</p><p>五十天成熟周期的籼米不好吃,做成米线看看,若行,以后大家就都吃米粉、大米饼和米线。</p><p>二人相对而坐,中间是一个陶罐,东西摆在周围,李易正在一点点往里下。</p><p>他吃的是正宗米线,不是煮的,是烫的。</p><p>他那时很多麻辣烫没有中药一起熬汤了,用白水煮,煮完了放点调料和辣椒油。</p><p>过桥米线也变了,同样是煮,煮完了放一小勺豆瓣,用蚕豆制作的豆瓣。</p><p>麻辣烫省了中药钱,米线不用熬鸡汤了。</p><p>现在吃的不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